《人生》读后感6篇1000字

文章包含读《人生》有感、戏如人生—话剧《银婚》观后感(967字)、人生核算读后感(969字)、人生历程的变化——《骆驼祥子》读后感(975字)、路遥人生读后感(980字)、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984字)、人生可以走直线读后感(985字)等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6篇,供您参阅。

戏如人生—话剧《银婚》观后感_967字

文/朱惠

看《银婚》剧情,一个家庭场景,围绕着事业成功的主人公齐东和而展开的情感生活,不免联想到《雷雨》的情节结构。所不同的是,《雷雨》以悲剧而告终,《银婚》则是讲述了第一批来日留学生齐东和一家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的故事,并启示我们如何面对今后的人生。我感觉到主人公齐东和的名字似乎隐喻着剧作者凌老师的心愿:齐心协力在东京和谐共赢!

如同《雷雨》剧组,《银婚》的大部分演员也不是话剧专业演员,但是通过凌老师的精心指导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展现在舞台上的成果,让曾经有过的外来担心和疑惑都烟消云散,尤其是初上话剧舞台的于晓红的表演更令人印象深刻。以往见到于晓红,不是优雅的旗袍倩影,就是潇洒的男装风姿。凌老师大胆启用,于晓红把齐东和的前妻瑞芬塑造得栩栩如生。

想起两个小插曲,在一次聚会上遇到穿戴旗袍披风的于晓红,她突然把小披风的商标给我看,竟然印着“瑞芬”二字,“我常买瑞芬这个牌子的衣服,没想到这次演的人物也叫瑞芬。”她兴奋地告诉我。又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凌老师又中了......我心里暗暗地说道。

在《银婚》公演的一个星期前,于晓红联系我:“11月15日的话剧想请妹妹来观看,我招待妹妹,感恩妹妹的一路支持与关照!”其实我早已经购好票了,但是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并感谢她的善意,于是约好去东中野取票。见面聊起《银婚》,于晓红兴致勃勃地递给我一本已经翻的发黄卷页的《银婚》剧本,让我念齐东和的对白,在我面前演起了瑞芬,她很快就入戏了,激情感染了我,也令我刮目相看。原来她真的有演艺天赋,被凌老师挖掘了出来,我对她说:“凌老师真是您的贵人!”

然后她带我走进她的服装间,满屋子色彩斑斓的旗袍,每一件都让我爱不释手。她却拎出两套有点儿土气的套装告诉我,她穿这两套上台。当晚的舞台上,这两套服装很好地体现了俗气落魄的瑞芬的形象,又与优雅知性的现任太太雅欣形成很好的对比,于晓红在剧中抛弃了自我,演活了角色,也再次证明了凌老师的知人善用。

话剧《银婚》告诉了我们做人要真诚、宽容、无私。恰巧,今年也是我的银婚纪念,“重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庭。”我也从中得到了感悟。感谢东京话剧艺术协会的公众号刊载出了我的真实感受!也期待东京话剧艺术协会在舞台上塑造出更多在日华人的新形象,更好地加深中日文化的交流。

成语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又如: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人生核算读后感_969字

《人生核算》一书是“落马贪官”的“人生破产史”和对人生感悟,“落马贪官”曾经辉煌美好光明前程沦为铁窗生涯阶下囚。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的人生核算,深刻受到教育。

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牢记位置就是权力,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的“公仆”意识。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金钱观,要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生活圈中要严守纪律,抗得住各种诱惑,交往圈中不交不良之友,娱乐圈中抵制“灯红酒绿”,不迷失方向。领导干部要“三防”,一防老板,二防女人,三防黄赌毒。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一是要有平常之心,二是持平淡之欲,三是平凡之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领导干部要经得起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

二、领导干部要从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算好“七笔帐”

“落马贪官”在“忏悔录”中人生核算“七笔帐”,在守法与违法,在廉洁从政与贪污腐败之间要么天堂,要么地狱。要深化人生核算“七笔帐”的认识,用“七笔帐”来警示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规划和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一是要算好政治帐,腐败自毁前程。二是算好经济帐,腐败倾家荡产。三是算好名誉帐,腐败身败名裂。四是算好家庭帐,腐败妻离子散。五是算好亲友帐,腐败众叛亲离。六是算好自由帐,铁窗生活,身陷牢笼。七是算好健康帐,身心憔悴。

三、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腐败和贯彻执行廉洁从政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预防腐败。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廉洁从政教育,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带头接受监督。

总之,读《人生核算》一书,领悟到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悟到要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清清白白做官;领悟到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廉洁从政,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

成语倾家荡产:倾:倒出;荡:扫除,弄光。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如:《三国志·蜀书·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又如:匪徒们眼瞪着他们的大锅盔,倾家荡产。——曲波《林海雪原》三十

成语灯红酒绿: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又如: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老舍《鼓书艺人》十九

人生历程的变化——《骆驼祥子》读后感_975字

一个诚实善良的农村青年,被塑改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无业游民,这其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会是什么样的,先来听一个故事吧。

青年农民祥子由乡下来到城市,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买上自己的洋车。终于,在祥子诚实努力的劳动中,祥子攒钱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是那么重要——在他眼中,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可是命运捉弄人,他的车被乱兵抢走;当他再次攒足了钱后,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后来他又被迫与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而卖掉了第三辆车。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失了。从此,祥子便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落为自甘坠落。这是一部老北京底层劳动者不屈服于命运的奋斗史。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生活愿望,他充满自信,努力拼搏。他所具有的勤劳、朴实、善良、积极向上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正是我们生活中所要追寻的。

但是,他身上那离奇的变化过程又是谁带给他的呢?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人是社会中的人,受社会的制约,他的人生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除了虎妞和小福子,放高利贷的高妈,刻薄的杨太太,卑鄙的夏先生,潦倒不堪、充满兽性的二强子,等等,都在祥子悲剧人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我们承认黑暗的、污浊的、人吃人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但是祥子自身性格的双重性、堕落性、劣根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对他的人生悲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悲剧一定会发生,命不由人。老舍说:“世界上最古老的悲剧总是命运怎么捉弄人,摆布人;天意如此,无法逃脱。”虽然老舍不相信这套宿命论,他笔下的祥子却在遭受厄运,经常怀疑命运的公平。虽然老舍“不相信这套宿命论”,但是他笔下的祥子却连接遭受命运的作弄。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通过对祥子悲剧人生的描写,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问题,显示了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五四”以后,反映人力车夫生活的作品都没达到这个高度,而骆驼祥子无论从思想的深度和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成熟。作者通过描述祥子进行多次顽强的抗争企图获得一个独立人权的失败过程,引人深思,启示人们去思考他们如何摆脱不幸的命运和寻找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就是祥子悲剧的一生给人们的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成语梦寐以求: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又如:这一切,也正是鲁迅所梦寐以求并终生为之奋斗的!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成语无业游民:没有固定职业、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往往有打个半死的。”又如:我们要注意这些无业游民的动向。

路遥人生读后感_980字

关于人生的话题在我心中一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一直无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说:十五而向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己连而立之年还未经历,又何谈不惑(自我封闭一下)。

一直读季羡林的《谈人生》,季羡林谈自己对生命意义、做人处事、名誉、朋友、压力、困难、爱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种境遇的看法,那么我的一生怎么样完成?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爱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价值?

路遥的《人生》则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体背景我没有查证,应该在改革开放萌芽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任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著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女性的黄亚萍任性而敢于追求,男性的克强虽也敢于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时时左右他的行为。高明楼的圆通、眼界和眼光,马栓的圆滑,德顺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刘立本的精明。

这本小说是朋友推荐的,总希望能找到一些什么,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在农田里对德顺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面对的是脆弱自己,最强大的是内心的坚韧。

社会是现实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选择也就很多。在面对成绩,成功时要保持冷静,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在失意的时候,在给自己希望,想想美好未来,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会变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积累,只有在积累后才能抓住机会,如果高加林没有才华,也可能成为优秀的通讯干事。要有坚韧的性格,在困难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难,坚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虽然故事结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梦想不熄灭,此段经历会成为他最为宝贵的财富。人要有梦想,要有激情,要吃苦耐劳,要敢于折腾,敢于寂寞。

成语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如: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又如: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金,真可谓三十而立。——陆继宗《三十而立》

成语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如:《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又如: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鲁迅《导师》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_984字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教授书中,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成语邯郸学步: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意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语本《庄子·秋水》。[源]《庄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於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於不测;无东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闚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典故]《庄子·秋水》有一段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对话。公孙龙认为自己通达事理,博闻善辩。但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觉得困惑,无法理解,於是问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学识不足?魏牟则以为公孙龙像井底之蛙,见识浅薄,眼界狭小,所以无法通晓庄子言论玄妙之处。就算花工夫去学习,也只能学得皮毛。因此劝公孙龙别再试图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学得庄子的学问,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学问,就像战国时燕国有位年轻人,因为羡慕赵国首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所以前往学习。结果不但没学成邯郸人走路的美姿,连自己原来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着回去。後来“邯郸学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成语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又如:领导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简直是鹦鹉学舌。

人生可以走直线读后感_985字

青海电台的《职来职往》节目,有一位双手有残缺的求职者,最后获得全场十八位达人的全票认可时,让我很感动,在她的求职陈述中讲到给她启发最大的是李彦宏的书――《人生可以走直线》。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精髓呢?我抱着一丝好奇进行了阅读。看后我感触很大,特别是这本书里的一句话:“你,本应有更大的成就”。

当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是否怦然心动了呢?自己那颗早已经麻木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下,微微作痛。是啊,现在的自己对自己说,你本应该有更大的成就,但为什么成了现在的局面,合上书本,仔细回想一下自己走过的40 几年,也许会迷茫,但是,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就找到了答案。

本书共计通过7 个章节,共计29 条职场成长准则来告诉我们读者,你应该拥有阳光下的成功。

一定要找最优秀的人才。百度当时找CFO 时,发现李昕?当时特别符合条件。李昕?在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主管财务多年,并担任过中国通用汽车CFO,有着大型公司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丰富经验,而且极其敬业。李彦宏把李昕?请来担任CFO. 当时。李彦宏说:“我相信,这样一个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一定能把百度的财务管理带到国际的高度。”由此可见,一定要找最优秀的人才,希望我也能成为那样的人才。

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上进心,更要有对一个企业的责任感,一个企业的兴衰不只是老板的事情,更是每个员工的事情。毕竟一个失败的企业是没法造就一个成功的职员的。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公司里任何一处小的不完美,都是你可以动手去改善的地方,而对公司而言,如果员工都愿意把公司的每件小事当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这家公司就没有理由不成功。

作者说,回首往日,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走过太多的弯路。我也一直在回首自己走过的岁月,少不更事,没有主见,造成了现在的我。我本来还在怨天尤人,但看了此书后,发现自己的想法很浅薄。人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着急,慢慢来,先规划人生,再来规划职场,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判断力,用这二十九条准则当我们的实战指南,也许,我们也可以走直线,并且,美好的明天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人生可以走直线》这本书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些求职过程中的道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放进生活看。它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畅。

成语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如:《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又如:便是那愤懑不平之气,放诞无忌惮之言,心中口中,怨天尤人个不了。——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

成语愤懑不平:愤懑: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如: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其未解散者亦多愤懑不平,皆谓欲解散则全体解散,欲留则全体留用。”又如: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其未解散者亦多愤懑不平,皆谓欲解散则全体解散,欲留则全体留用。”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