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读后感8篇500、600、700、800字

搜集整理了读《一年级》有感、《和好孩子交朋友》读后感(548字)、一年级小豆豆读后感(571字)、小学一年级读后感(583字)、观《保护水》有感(610字)、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698字)、读《朝花夕拾》有感(723字)、时间,等等我(732字)、201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62字)等500字、600字、700字、8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和好孩子交朋友》读后感_548字

这本书讲的都是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就像孔丘,从小就学而不倦。

孔丘学习一点都不烦躁,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还在勤奋学习。这种学而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了伟大的教育家。还有范仲淹,他发奋苦读,我们该向他学习。范仲淹没钱上学,白天帮人干活,夜里读书,有时甚至不吃饭都要读书。为了节省柴火和粮食,范仲淹想了一个办法,早上煮一锅粥,把稀饭盛到盘子里冻成块,一天吃两次,就着咸菜吃。范仲淹还给它起了个美名,叫“白云糕”。他经常读一夜书,等人们起床了他才稍稍休息一会儿。最后他成了一个博学家。

我们还要跟张居正学习。张居正从小学习很刻苦,可是到十三岁的时候考试还没成功,但张居正不放弃,继续努力,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考试终于成功了,后来成了政治家。张居正虽然受到挫折,但还一直坚持下去,这表明张居正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样做很对。因为不能受到挫折或困难就放弃了,只要坚持到底,胜利会向你招手!张居正好像在对我们说:只要不放弃,一定能成功!还要学习詹天佑,因为他从小立志,长大报国。他看见人家国外有火车和轮船,当时他才十几岁,就立志修铁路。詹天佑发奋读书,长大后为我们国家修了第一条铁路。

《和好孩子交朋友》这本书里的人物告诉我们,从小不但要努力学习,还要有志向,长大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成语风雨交加: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如:清·梁章钜《浪迹丛谈·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又如: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的。

一年级小豆豆读后感_571字

《一年级的小豆豆》这本书到我的手上就放不下了。

狐狸姐姐写的这本书十分生动、有趣,书中的每个小朋友都生龙活虎,栩栩如生,我翻开书看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住了,简直爱不释手,乐不思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个下午就把这本书从头看到尾,连奶奶叫我吃晚饭都没有听见。

我最喜欢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他调皮可爱,有时会好心办坏事,可是他的胆子有点小,奶奶说这点像我。我也很喜欢田大壮的同桌——美丽可爱的何小米,我们班上像她这样的女生还是挺多的。田大壮有点像我们班的施林淇,胖胖的很好玩。我和小豆豆一样有点不太喜欢黄美美,她可是个告状大王,还好我没有发现我们班有这样的同学。

我觉得,最好笑的就是小豆豆说的一句话:“我只有一个屁股,还是两半的。”我看小豆豆太有才了,这么好玩的话,一般人还想不到呢。

但是,小豆豆有一些坏毛病,比如说:有时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却呼呼地睡觉,有时听话不认真,左耳朵听右耳朵出等,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哦。

看完《一年级的小豆豆》后,我不时忍俊不禁,仿佛从小豆豆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现在的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大同学了,所以,不能再像不懂事的小豆豆那样了,要做一个好好学习,认真作业,让家长放心、让老师省心的文明活泼的好学生。

同学们,《一年级的小豆豆》这本书很好看,也值得一看,如果漂流到你那里,可一定要认真看啊!

成语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如: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又如: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小学一年级读后感_583字

《一年级小学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晴晴小朋友阅读的时候,晴妈也沉浸了进去,仿佛也回忆起了自己的一年级生活。

当值日生时,别的小朋友都会听你的,所以非常不舍红袖标;别的小朋友惹自己生气了会非常气氛地画一些可怕的图案,然后写上同学的名字;会和妈妈抱怨和同学们之间的“小纠纷”;自己拿了好的分数就开心地和妈妈一起分享;抄写黑板上的字,把狗写成了猫;整整一课堂的学生去家里做客,奶奶做的饼有一座山高;和几个活泼的小姑娘,冒险到城外的树林子里,迷路了却没有怕没有哭。

很棒的一本书,给大人很多启示,很气人却又非常可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学会如何爱护和对待自己的孩子。它记录了孩子们每时每刻发生的成长小故事。晴妈看了之后,突然感觉原来家家都有一个“晴晴小朋友”,非常可爱的“晴晴小朋友”。

自从开始接触到注音版的书籍后,晴晴愈发爱上了这种磕磕巴巴自己阅读的感觉。读完之后虽然不如让爸爸妈妈来读得畅快,却有一种别样的自豪在里边。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晴晴小朋友总是抬起自己的小下巴,“哎呀,我又读完了一张呐”。《一年级小学生》是一套注音全彩美绘版的书籍,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

晴晴小朋友马上就要升入二年级了,她和书里的马鲁霞一样对二年级充满着期许,那将是怎样的二年级生活呢?我们也非常期待!

成语每时每刻:每分钟,每一时刻。如: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现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实行投降,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杀中国人。”又如: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你。

成语丰富多彩:采:通“彩”,颜色,花色。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形式多样。如:秦牧《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而在具体主题、内容、体裁、手法上,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又如:春节期间的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观《保护水》有感_610字

在一次的电视节目上,我看见了一部名叫《保护水》的短片,它使我感受深刻。

《保护水》的内容是:在一个离沙漠很近的一个村子,本来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全村人的日常用水,都来自于那一条河。一天,一个化工厂搬来了,化工厂里的污水被排在了那条河中。人们的生活用水只好在下雨的时候用木盆来接雨水。夏天来了,天还不下雨,全村人的水都快用完了。早上,小明到田里去,他带着一个塑料袋,希望田中的水能够蒸发后到了塑料袋上,但是,田中都没有水,水怎么蒸发啊?这时他的爷爷叫他洗脸,老爷爷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挂着锁的箱子,拿出一个茶壶。他将茶壶中的水倒了一些在一个碗里。小明把水喝入口中漱了一下口,然后吐入碗里,用手轻轻地沾了一下水,在脸上擦了一下。小明的爷爷叫他拿去喂狗。小明走后,爷爷对着天说:“下场雨吧!”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到了周围的人浪费水的事。一次,爸爸要洗衣服,他打开水管放水进洗衣台,爸爸想:水反正要一段时间才放好。我不如去看看书。结果,他一看书,就看了十分钟。“糟了,洗衣台里还放着水。”爸爸急忙放下书跑到洗衣台,把水管关了。一看洗衣台,洗衣台里全是水。我原以为爸爸要将水用瓢舀入水桶中再用,没想到爸爸将水舀起来倒了。我过去问爸爸:“水是不是有限的?”爸爸说:“水是无限的,循环的。一用完,天上下一场雨就又有了。”我知道我说不过爸爸便不说了。

我希望我们一起节约用水,不污染水,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更多的自然资源!

成语子孙后代: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2章:“树活皮,人活脸,他金家的子孙后代都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又如: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成语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如:《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又如: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_698字

《一年级的小蜜瓜》让人爱不释手!书首的彩色生动的插图,附上富有悬念字句,让你非把它看完不可。每章前面的月份表,日子格里简短的说明,让我想起了老师的一年级日记要求,每日写一句话。

设计有吸引力的月历或周历,每日把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上面,比写在日记本上要好,要有趣。

不大不小的方形版本,让人想起中国有句话:“无方不成规。”

《一年级的小蜜瓜》让人熟悉亲切,一口气看完了联想翩翩:第一次上学的路上,爷爷跟我说:“上学的路就象你天天走的迷宫,今后人生的路也象个大迷宫,路途艰险,如果把路中心看作海,海中肯定有吃人的鲨鱼,所以走路的时候,尽量要靠近人行道走,穿越马路的时候,与你一起上学的学生很多,要跟着他们一起走,对亲近你佰生人不要理睬。”第一次上课,我排全班男同学第二,坐在最后面,一人一桌,真舒服。

第一次上学回家要给书薄封面写名字,我的名字笔划多,爷爷说代我写好看些,可我还是坚持自己写。接着爷爷手把手教我包书面,包好第一本后,就让我自己包,值到我学会为止,最后爷爷夸我书面包得比他还好,从此后我的书面就自己包了。

一年级的我力大冲动、逃学打人、欺诈吵闹,一个早自修就被登记了47次名,爷爷不知被老师叫了多少回,奶奶不知赔了多少闯祸弗。班会上被列为批斗对象,同学们齐对我喊:“开除!”没有父母在旁边,自己睡没得商量,哪有小蜜瓜自在!我也不知自己挨了老师多少次的‘留’。罚抄书痛得手也抬不起来。想起打针,我的条件是10个新玩具,最后还要四个大人像杀猪一样按和抬。

要说以后我为什么能进步,全靠阅读《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样的好书。教我成长,学会做人的道理。多读好书吧!会使你进步!

成语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如: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又如: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成语儿女英雄: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作为的英雄人物。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读《朝花夕拾》有感_723字

鲁迅先生的笔法素来是犀利的。犀利中不乏对国生民生的关心和叹息,似流水之柔婉。在黄昏时分拾起清晨的花,带露折枝,香远益清。

《五猖会》作为十篇短文中的一篇,篇幅短小却不胜精悍。虽题为〈五猖会〉,却不侧重于描写这个迎神赛会,而侧重描写在父亲强迫下要求作者背诵《鉴略》。而当时作者作为一个儿童,心理描写也写得生动有趣“‘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 呵!”廖廖数语,一个苦着脸背一本毫不理解的书的孩童跃然纸上。有句名言道得甚妙:“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看似只道了一件父亲让作者背完书才能去看五猖会,以及“我”对此事的不满,真的仅此而已吗?绝非仅此,第一,由最后一段“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侯叫我来背书”足以显示出作者对封建教育的些许不满;第二,推己及人,由父亲封建教育的错误推广到当时全中国封建教育的错误以及对孩子身心的危害;第三,由于这种错误的封建教育,作者也借此表明自己的立场——坚决反对、抵制、也表明自己改革封建教育的决心。一篇不足以二千字的短文,从开始的“文不对题”的含义,到后来语言生动活泼,到最后的感情深挚,都尽收于此,毫不输于海纳百川之势。

《五猖会》也体现出鲁讯的另一种笔法:篇幅短小,字里行间不失精悍;惜字如金,字字句句却尽纳真言。作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于今而言,对现代教育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启迪。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两者看似毫无瓜葛,实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朝花夕拾》意为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来,以花喻往事,虽与《旧事重提》同义,却多了一层比喻的美感。作者在取题上也颇有深意。读其所写,感其所抒,读后感的真谛也是让我们去叩一代文豪的内心世界罢。

成语文不对题:文不对题[wén bù duì tí],意指文章内容和题目不相符合。语或出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卷二·科场》。後亦用“文不对题”指话语与话题不符。[源]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卷二·科场》吴生,浙之檇李人,儒而兼贾,不预科场久矣。是年梦其父祖,催令入闱,生自知此道荒疏,无可徼幸之处,置之勿论。嗣又梦父祖,厉色督责之,曰:“汝若不去,场中缺一孝廉矣,是为违天。违天不祥,必有後祸。”生乃述其无文,何遇?父笑曰:“易耳!今科头题为〈乡人皆好之〉一节,本家兰陔先生有此文,汝入闱时,访而录之可也。”生始欣然温故。入闱,访问兰陔先生所在。夫吴兰陔者,时文中之名手也,其门下从学之徒数百人,发科甲入词林者甚众。惟先生落笔高古,屡困塲屋,时年已五旬外矣,功名之念甚切。生访得之,致其景仰之意,曰:“闻先生窗下有〈乡人皆好之〉一节题文,为士林传诵。小子与先生居隔百里,未由亲炙,今日尚闲,务求赐教。”兰陔见其殷勤难郤(却),录出与观。生曰:“容小子携回号舍,细细揣摩可乎?”兰陔颔之,生欢喜捧去。未几,兰陔亦往生号内答之,见其在卷上挥毫疾书,讶曰:“尚未出题,何得有文?”生笑曰:“小子读先生文,不忍释手,恭缮试卷,以志钦佩,即文不对题,不过被黜而已,亦所甘心。”兰陔曰:“我累足下矣,奈何!奈何!”遂别去,逢相识者告之,一时传作新闻。是夜试题出,果对。[典故]清人宣鼎所着《夜雨秋灯录》,杂记所见闻之事,多寓劝惩之意。〈科场〉一篇写:浙之檇李人吴生一连两次梦见祖先要他参加科考,并且泄露考题,指出同宗的吴兰陔先生曾以这次的考题〈乡人皆好之〉作过文章。於是吴生去闱场中找到他,经过再三恳求取得文章。不久,吴兰陔也在闱场探视吴生,看见吴生正在写试卷,很惊讶的问:“试题还没出来,为什麽你就在写了?”吴生回答:“我读先生的文章後,心中割舍不下,誊写在试卷上,以表示对你的钦佩,即使文章内容和题目的意思不符合,不过被摒弃而已,我也心甘情愿。”“文不对题”这句成语,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指文章内容和题目不符合。後也用来指话语与话题不符。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时间,等等我_732字

假期里的一天,我读了朱老先生的《匆匆》,令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记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句话中,朱老先生说时间是溜走的,我看来一点也不假,它就像一条滑不粘手的泥鳅,很难抓住它。我曾经这样向母亲报怨到:“这一周的时间也太快了,就像飞一样。不管什么时侯,它若能停停歇歇就好了。”母亲笑着,爱抚地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这世上只有人不断追赶时间,哪有时间等人的?”记得鲁迅曾说过:时间是海棉里的水,一挤即出。因此,仅管学习再紧,事情再多,我也要抽出时间来读一些名著,有时也试着自己去创作。记得,我曾写过这样一首与时间有关的诗:

你总是溜走,太阳可以证明,当我起床穿衣时,你却催促它西下;

你总是溜走,杨柳可以证明,当春风轻抚,杨柳抽发嫩芽,你却急着北风狂刮;

你总是溜走,母亲可以证明,当她还是青春年华,你却命令她背上岁月回忆的枝芽……

你总是溜走,还有好多可以证明。

是你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催促我长大。

时光冉冉,我已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到乖巧懂事的七年级学生,时间就这样溜走――早晨,当我开始洗漱时,时间从水盆里溜走;中午,当我放学回家时,时间从脚下溜走;晚上,当我观望星空时,时间从眼前溜走……每时每刻,时间都从我身边溜走,而且去而不返。这使我加倍珍惜它,把握分分秒秒。直至现在,它还在催促我长大,让我变得成熟起来,但是我并不感谢它,因为它在催促我长大的同时,也让生命点滴流逝。我总是追赶它,渴望与它同起同作,同止同息,但是,那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时间啊,等等这个渴望与你齐头并进的我吧!

成语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如:《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又如:文章尽可在别的刊物上发表,对于嗷嗷待哺的创造社的几种刊物却一字也不肯飞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续编》

成语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如: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又如: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201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762字

我有过很多梦想:小时候想当医生,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长大些,我又想当一名记者,为国家报道最新消息,采访各种重要人物……而现在,我想当一名空姐,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尽心的为旅客服务。虽然这些梦想不是说说就能实现,但其实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简单,关键就是不要抛弃它,要不断向这个梦想努力。

我的梦,中国梦!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请大家向自己的目标努力,让我们的祖国更繁华,更加繁荣、昌盛!

随着同学们高凯激昂的朗诵声,由中央电视台与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开学第一课》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开讲了!我们棒的同学们也都端端正正地坐着,聚精会神地看着《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

在这四个班会课上,影视明星章子怡、李连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试飞英雄李中华都向我们一一讲述了他们曾经的梦想。但令我最难忘的,却是第一节班会上一个来自草原的小姑娘——完玛草。她的家住在大草原上,一家一年只有一些微薄的收入,以前每天的生活便是放牛,帮家里干一些家务活,在她们这些与我们同龄的孩子眼中,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与父母、家人一起,对着这一片草原,一起唱唱跳跳,那个时候的她,最大的梦想是可以考上舞蹈学院,登台演出。直到有一天,兰州舞蹈艺术学院的老师来挑选学员,完玛草踊跃报名,当老师说她合格了,可以进舞蹈学院了,她的内心是非常高兴的。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也许进入舞蹈学院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可对于一个来自草原的、家境贫困的小女孩来说,这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而相反,完玛草的姐姐因为年龄太大,并没有被选上舞蹈学院,只能有每天放牧的命运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绝望而又伤感的消息!

梦想,其实不仅是嘴上说说的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只要有梦想,就能为中国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因为有梦,才会成功!~

成语聚精会神: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如: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又如: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邹韬奋《经历·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成语端端正正: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又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