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6篇800字

本文含读《昆虫记》有感、《昆虫记》读后感(788字)、昆虫记读后感(789字)、生命的启示——读昆虫《白蝎自杀》有感(798字)等8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昆虫记》读后感_788字

在《昆虫记》中,螳螂应该是显示人性并且最接近人的昆虫了。

螳螂不像蜘蛛那样坐等送死鬼,也不像蚱蜢那样冲上去胡撕乱扯,它却是一个机灵鬼,直接和猎物面对面,但却不盲目下手,瞅准时机一发即中。这就是螳螂和人的相似之处,聪明、有计谋。

但螳螂还有人类父亲的无私。螳螂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多么曼妙的身净啊!但一到交配产卵期,雄螳螂的美妙就要成为历史了。由于雌螳螂需要大量的营养,雌螳螂单靠捕猎是没有有的,所以,我们伟大的螳螂父亲就要奉献出自己宝贵的身躯,为它的伴侣补充营养,帮助它的后代繁衍生息。螳螂父亲是多么忠诚,而有些昆虫的父亲却到处“繁衍后代”,不顾自己的伴侣,而我们的螳螂父亲却如此无私,这也是为什么法布尔说很难找到一只雄螳螂和雌螳螂配对了。在螳螂身上,我又看到了人类父亲无私奉献的光辉。

螳螂身上又有着残暴的性格。好像所有的昆虫都惧怕螳螂,只要螳螂架子一摆,就像蝗虫,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便僵硬地匍匐在地上,任由螳螂宰割,螳螂也不客气,用大钳子紧紧地钳往蝗虫,把它撕碎,再开始美餐。但遇到大灰蝗虫这种身强力壮的猎物,比螳螂大了2,3倍,螳螂便动真格了,用尽全身力气死死夹住大灰蝗虫,用另一个钳子直扎大灰蝗虫的脑袋,最后,螳螂大吃一通、只剩下翅膀。怪不得法布尔称之为“魔怪状态”,真是太可怖了。我从螳螂身上又看到了人类的残暴、你死我活。

螳螂的冲锋陷阵又令我大吃一惊。当螳螂饥饿难耐,即使面对圆网蛛、冠冕蛛也无所畏惧。这些恐怖的猎物,有蛛丝,毒牙,但螳螂不假思索地冲上前,好似漫步水上,蛛丝对其没有任何作用,机智的螳螂又一次展现它的风采,用钳子钳子住其后尾,顺势一跳,用钳子扎蜘蛛的脑袋,蜘蛛便毙命了。螳螂的英勇、勇敢让我看到了人类机智勇敢的品质。

用人性去看虫性,不如说是用虫性来体现人性。法布尔就是用昆虫这一琴弦来拔动人类命运的颤音……

成语冲锋陷阵: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如:《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又如:头一晚醉得倒下马来,第二天照样冲锋陷阵。不能喝酒,还能当军人吗?——白先勇《岁除》

成语不顾一切:什么都不顾。如: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又如:我闭上眼睛,不顾一切的向着他手里的刀迎上去。——巴金《长生塔·塔的秘密》

昆虫记读后感_789字

贾钰静

在我读的这本书的封面,写了这样一句话:“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曲生命的乐章;他以人性关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界的河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昆虫记》是法布尔依据毕生经历和研究成果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作品,书中描绘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

读《昆虫记》,我在作者的带领下,看见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昆虫世界。你瞧,“织网的能手”蜘蛛,“凶悍的猎人”黄蜂,“建筑专家”蟋蟀,“向往光明的歌唱家”蝉……它们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都洋溢著作者本人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法布尔的笔触饱含感情,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世间生灵都是平等的,昆虫也像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它们背后,同样藏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要像法布尔一样,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这许许多多的昆虫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螳螂,也可以称其为“挥舞着镰刀的斗士”。作者在文中写道“它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它的外表温和、端庄、美丽,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竟会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是自己的伴侣,于是作者又说“螳螂真的是很可怕的动物了!”你看,它在吃猎物时,“一口一口地啃咬,不一会儿猎物颈上就打开了一个大口子。这个吸血鬼开始慢慢的地品尝猎物的体液”,不禁使人毛骨悚然,未免也太残忍了!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对昆虫充满好奇却又没有勇气去靠近与触碰的人,所以导致我对昆虫的了解真可谓少之又少。然而,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走进了这些小家伙们,如身临其境一般,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它们的出生、成长历程、习性以及婚姻与死亡,我知道了许多自己之前不知道或对其有所误解的东西。这本书对我影响之大,同时受益匪浅。

成语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又如: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五回

成语不可思议: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意指佛教用语,指不可思虑言说的境界。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力之奥妙。语出《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第六》。後用“不可思议”比喻出乎常情,令人无法想像,难以理解。[源]《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第六》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於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於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於此众生亦无所娆。”《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於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典故]《维摩诘说经》为姚秦时鸠摩罗什所译,约在魏晋时代传入中国,颇受知识份子的欢迎。全经共三卷,分为十四品,内容主要记述维摩诘居士的言语行为,并宣扬大乘佛教在家修行即能成佛的理论。而经中维摩诘居士的神通机智,亦透过此经展露无遗。有一次,维摩诘在自己的居所讲道,并请来三百二十万宝座供得道菩萨安坐,那些宝座华美无比,而且又高又大,看来并非小小的空间可以容纳。没想到这些宝座从天而降时,原来小小的房子就好像也变大了,三百二十万个宝座置於其间,一点都不显得拥挤。维摩诘解释着说:“在诸佛与菩萨中,有一种解脱法门叫做『不可思议』,在此境界者,无须将任何事物放大或缩小,便可使高大的须弥山容纳於小小的芥子中。”所以能如此,乃因一切法空,所有现象本无实体,为虚幻之存在,须弥山的大并非真有,芥子的小亦为虚幻,是以芥子能容须弥山,一切众法绝不相碍。维摩诘居士透过屋纳宝座这样神奇的演示,揭示了修行的途径,也就是必须直观一切法的真相,才能证悟真理。而此境地是神妙不可言喻的,也就是不思议解脱法门。後来“不可思议”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出乎常情,令人无法想像,难以理解。

生命的启示——读昆虫《白蝎自杀》有感_798字

小小的昆虫根本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同样也不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用人类的语言来说,就是即刻中断生命极端痛苦的一种表现。我读了昆虫记中白蝎自杀的一篇文章后,我才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这篇文章讲了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了一番,最后发现白蝎等其它的小昆虫不会在绝境中放弃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结束生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作者用一只大白蝎来做实验,把它放在一圈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只见它左一闪,右一闪不顾方向的乱蹦乱跳,结果被通红的木炭烫了一下又一下。这下它发疯了,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没有章法的乱舞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当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它的装死行为让我看到了昆虫的生命观,在死亡面前,它们也把生命看得无比重要,何况我们呢?

虽然那只昆虫并没有自杀,但它却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不能一遇到拦路荆棘和烦恼琐事就把它摒弃。这正是昆虫给给予我们的它们全然不知的道理。相比之下,我们人类常常感觉有勇气和魄力从生活的苦难中自行解脱,这似乎是我们比动物高一级的标志,但这一刻,我倒觉得我们变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人类才知道生命的狂欢后会怎么去结束;只有人类才能预见自己的末日;只有人类对死才怀着崇拜之情,动物们无一能想到。但是,人虽然懂得这些,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芸芸众生渴求生命的平等,当你看到被人圈养的动物时,它们的哀嚎可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它们的沉默可是对家园的思念?我想,这些或许都有,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们,今天,我从昆虫身上看到了,它们有着比人类更强烈,更直接,更伟大的本能!

成语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又如: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成语活蹦乱跳: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如: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又如:大水看到活蹦乱跳的艾和尚一眨眼的工夫,就死在敌人枪弹之下,心里一阵疼。——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昆虫记》读后感_802字

最近我读了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本书。昆虫学家法布尔把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昆虫都表达的活灵活现。他把那些小昆虫怎样筑巢、怎样捕捉食物,那些小昆虫身上的颜色、形态,等等,都写得一清二楚。他还把可怕的蜘蛛、恶心的绿蝇、凶狠的螳螂写得栩栩如生。在这些昆虫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孔雀蝶和螳螂。

大孔雀蝶是一种为爱而生的蝴蝶。这些漂亮并且大的像鸟一样的蝴蝶,好像从来都不知道去寻找食物吃。它们会花费自己的一生,来寻找自己的配偶,其实它们的生命也只有短短的几天。因为它们只知道爱,却不知道像别的蝴蝶那样在花丛中吸吮花汁,所以它们自然而然就不会长寿。但是凶残、毒辣的螳螂可就没有像大孔雀蝶拥有那么多爱心了,也绝对不会那么的温柔。不过螳螂长着苗条的身材,而且再配上淡绿色的皮肤和纱一样的翅膀,显得特别优雅。很久以前,农夫们看见螳螂总是仰望着天空,两只手也高高举起,就像是在祈祷一般,因此都称它为“祈祷的女神”。

可是人们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外表看上去像是女神一样的昆虫,竟然是一个凶狠手辣的杀手。只要有其他昆虫从它的身边经过,不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不论是故意的侵犯还是无意路过的,螳螂都会立刻气势汹汹的冲上去。

螳螂都是爱吃活的昆虫的。软颈、大刀和锯齿是螳螂最具杀伤力的三大武器。在所有昆虫中,只有螳螂的颈部是软的。但是它的凶恶和残忍是人们想象不出来的。因为,螳螂不仅仅吃其它的昆虫,还会吃自己的亲朋好友。还有更惊人的,那就是雌螳螂会把自己的丈夫给吃了!

真没想到,大自然里还会有自相残杀的事情发生。真不知道,大自然里还会有哪些我们没有发现的可怕的、惊奇的事情!法布尔他观察某种昆虫,一观察就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的时间。他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用一生的时间写完《昆虫记》,他的这种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这本书的精华,才能对他所研究的昆虫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如:《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又如: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成语自相残杀: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如:《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又如:他成日间叫我们自相残杀,要我们自家人都互相杀尽了,好叫他那些骚鞑子来占据我们的好土地。——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昆虫记》读后感_803字

童年,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轻轻拔开草丛,发现神秘的昆虫世界。这看似幼稚的举动,“科学界诗人”法布尔却用几乎一生的精力反复做着。他不知疲倦的拥抱着自然,一次次走近昆虫,最终写下整整十部的《昆虫记》。

法布尔说“你们探究死亡,而我探究生命。”而现实何尝不是如此,其它科学家们用冰冷的刀锋揭开昆虫的秘密,换取一项一项的荣誉。而法布尔却用细腻的指尖,用会发现的一双眼解答了他对昆虫的疑惑。而他所写下的《昆虫记》也是如此,有趣易懂而不如科学论文一般枯燥,为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

而法布尔所打开的,仅仅是昆虫世界之门吗?《昆虫记》这面镜子,又折射出多少光辉?

就拿《绿蝈蝈儿》这一章开刀。法布尔用拟人,不仅使昆虫更生动形象,还通过虫性写出了人性,在他笔下,身材优美,体态优雅的绿蝈蝈也是一个勇敢的战士。面对比自己更强壮的蝉,它凭着自己强有力的大颚和锋利的钳子将蝉开膛破肚。而它可怜的俘虏则只能一边尖叫,一边无力地蹬着腿了。这还是身姿优美的蝈蝈吗?它勇敢,敢于战斗,勇于奋斗,不论对方有多么强大,它也愿放手一博。它的勇猛与它的身姿形成对比,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由阿娜少女花木兰变为战场上杀敌的战士,不禁让人佩服。

说到萤火虫,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提着小灯笼,在夜空中发着幽幽萤光的浪漫情景,可当我们看到萤火虫对待猎物时,对它的好感就减少了几分。萤火虫似乎有些狡猾,有点阴险。它们会将猎物麻醉,最终轻松享用大餐,萤火虫将猎物转化成稀薄的流质,再次食。而且当一只萤火虫独自完成后,其它“食客”便也陆续来临,毫不客气地享用完毕,却不羞愧地离开了。

而法布尔就是如此,在嘲讽、摄揄间,讽刺了人性的贪婪自私,或又赞扬了人的宽容与善良,而这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却还未等到诺贝尔奖,就安然长眠于钟爱的荒石园了……

愿你还能回归童年,在翻开这本书后,回到儿时嬉戏的单位找到昆虫带给你的童真与童趣。

《昆虫记》读后感_807字

我是一个对自然界很好奇的人,尤其喜欢动物,小的时候家里买过许多可爱的动物,我也会很有爱心的去照顾它们,但和许多小孩儿一样,我并不喜欢昆虫,因为它们小,因为它们看起来很恶心,更因为它们没有情感,不能与我沟通,在我的眼里它们只是会动的植物罢了。没想到的是,一直坚定的观点却在我读过一本书后完全改变了,它就是《昆虫记》,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书中描述了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许多昆虫的生活,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法布尔的语言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又没有另人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让读者读起来轻松快乐,同时也了解了许多昆虫的习性,增长了不少知识。法布尔也因这本成功的著作,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然而这些巨大的成就对法布尔来说却是来之不易,从作者简介中我看到,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才获得新成果。作为一名科学家,法布尔对真理的追求,对知识的探究,对工作的热爱,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使我感到内疚,一名学生,一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就抱怨,抱怨自己有多倒霉,稍微有点成就又翘起了孔雀尾巴,瞧不起别人。《昆虫记》仿佛把我带进了昆虫世界,让我感受到了昆虫界中残酷的竞争,正所谓弱肉强食,这些跟人类是没有区别的,小小的昆虫间也存在着不同种族之间的强烈对抗。昆虫其实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动物,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成语弱肉强食:弱肉强食[ruò ròu qiáng shí],意指弱者之肉,成为强者的食物,本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用来比喻强者欺凌、吞并弱者。语本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源]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据《全唐文·卷五五五·韩愈》引)民之初生,固若夷狄禽兽然;圣人者立,然後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於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於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於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耶?夫鸟俛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我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耶?[典故]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当时的文人及达官贵人,多与僧侣往来,互赠诗文。〈送浮屠文畅师序〉就是韩愈赠予僧文畅的文章。文中表达了他一贯拥护儒家仁义道统的立场。他认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兽是没有什麽不同的。後来圣人出现,治理天下,因为施行仁义和礼乐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传而固守着传统的文化,就像鸟儿,一低头就是要觅食;一抬头,就会环顾四方。野兽们大多藏身在隐僻的深山,很少出来活动。这都是因为害怕其他的动物会伤害自己,因而时时提高警觉,但是这样的小心翼翼,仍然无法摆脱弱者被强者欺凌的危险,弱者之肉,就是强者的食物。现今我们得以过着安详而闲暇自得的生活,与禽兽差别很大,就是因为遵行儒家思想而来。後来“弱肉强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强者欺凌、吞并弱者。

成语热情洋溢: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如:曹靖华《罗汉岭前吊秋白》:“对全世界来说,这些热情洋溢的报导,正是拨云雾而见青天啊!”又如:她那热情洋溢的仪态一直萦绕在我眼前。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