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读后感6篇1000字

整理了读《启示》有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予我的启示(1002字)、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06字)、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1025字)、读《在人间》有感(1032字)、《暖春》启示(1037字)、说岳飞传(1041字)等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予我的启示_1002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畅销了一年又一年,成为现在一位又一位身处逆境,却无法走出逆境的学子们最好的教科书。它激励着人们进步,奋发,努力!这本书讲述了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是她昏迷不醒。年幼的海伦并不知道醒来时他噩梦的开始。她那双炯炯有神眼睛,那张灵巧的嘴巴再也发不出声音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希望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生活,玩耍,她独自躲在黑暗的世界里伤心痛苦,但直到她的出现,一切变了……

莎莉文就像是沙漠中的一丝丝救命的清泉,给了海伦无限的希望。对于从小的这段经历这样写道:“那时候,我仿佛感觉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于是,我拼命的想挣脱种束缚!”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学会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单词。其中莎莉文老师教海伦“水”这个单词时的场景使我映像深刻,也突出了海伦对学习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当“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动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她感受到了:“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新的思想。她转变了认识事物的态度,用心的眼光去审视每件事物的内在。”

莎莉文是海伦成为大作家这条道路上的指明灯,她引领海伦在光明的道路,即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辛酸,但是现在的成就足以平复她那颗干涸的心。海伦一生经历磨难。从不放弃。可是我们与她相比真是太幸福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与她截然不同,我们虽然健全却好似什么都看不见。具备了这一生活的态度,你将会发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你面前敞开,这样的道理,我们也许不是第一次听见,但现在一个五官三残,用手来感知世界的人的到来不能不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撼和更深的启迪:三天,等同于海伦全部生命的三天,对于我们每个人不是平平常常的事吗?

海伦用坚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挫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赖在地上不愿爬起,更胜者坐在地上一辈子不敢直视困难,只想退缩。我身边的人,因为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失去工作,他就像一孩子一样跌到了就不肯爬起每天愁眉苦展用酒烟消磨时间代替痛苦。可是你在看看海伦,五官三残,对我们这些正常的人来说真是太痛苦了!可她却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榜样和典范。与她相比我们真是没有理由一蹶不振,永远放弃机会站起来。

让我去学习海伦身上令人敬佩的气质 在困难面前不要放弃,要勇敢的面对,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我们自己的意志。

成语一蹶不振:一蹶不振[yī jué bù zhèn],意指蹶,跌倒。振,奋起。“一蹶不振”指跌倒了就不能再奋起。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後用“一蹶不振”比喻一遭受挫败,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源]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绳墨者章。[典故]西汉刘向所撰《说苑》一书,记录轶闻琐事,杂以议论,以儒家思想为指归,阐明国家兴亡、政治得失之理,以为後世鉴戒。〈谈丛〉这篇是各家名言汇编,其中“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本於《淮南子·修务》:“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绝谷不食;以一蹪之难,辍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现在因为有的学者有过错就诋毁所有的学者,不再学习,就像一旦被饭噎到,便不再吃饭,跌了一跤,就畏缩不敢再向前走。这未免太糊涂了。後来“一蹶不振”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一遭受挫败,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

成语炯炯有神: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如:明·李开先《闲居集·九·泾野吕亚卿传》:“先生头颅圆阔,体貌丰隆,海口童颜,轮耳方面,两目炯炯有神,须虽整秀,异不多耳。”又如:炯炯有神的眼光,足够表现出他是一个有志的少年。——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1006字

父爱如山,深沉而又博大;父爱如酒,时间愈久愈是香浓;父爱如光,照亮前进道路;父爱如伞,为我遮风挡雨;父爱,教会我坚持。

看到“磨杵成针”的故事时,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件儿时我与父亲之间的事情。“1、2、3……18、19……”父亲一下下地给我数着数。“我不跳了,我不想跳了!”5岁的我一边堵气地把跳绳扔到一边,不边嚷嚷着:“不跳了,不跳了,我跳不了,我连20个都连不了!”一次次,跳不到20下我就跳坏了。我的耐心终于在一次次失败后被消磨殆尽。父亲走过来,捡起地上的跳绳,调试了一下长短,说:“好,你先不跳了,休息一下,看爸爸给你跳100个。”好,我来给你数数。“我忘记了失败的不愉快,兴奋地给父亲当起了小计数员。“1、2、3……50……60……70”父亲178CM的身高,170斤的体重,拿着我的跳绳显然不成比例,虽然已经将跳绳放到最长,可是父亲的手中却仍显短。为此,父亲给我示范时需跳得很高,要说不吃力是不可能的。看着他就算是在每一下都得跳得很高的情况下,那庞大却不显笨拙的身体,我猜想如果绳子合适,父亲一定跳得很好。随着我一声声的计数声,一层层细汗出现在了父亲的额头,父亲却没有停下来。“99.100”当我数到100整时,看见一粒黄豆粒大的汗珠从父亲的额上划落。“爸爸你真棒!”父亲在给我示范完跳绳后,微喘着拉着我在台阶上坐下休息,一边休息一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磨杵成针的故事。相传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念书缺乏耐心,常常逃学。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脚下,见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问。老太太告诉他要磨出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不已,铁棒如何磨成针呢?老太太说:“只要有恒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启发,自此他发愤读书,毫不懈怠,终于成为一代“诗仙”。坚持就要有毅力。坚持就要不怕吃苦。坚持就要要有耐心。

“来,再坚持一下,再试一试。”在父亲鼓励的目光下,我又拿起了跳绳,一下,一下,又一下……那一天,是我5岁的生日,那一天,我刷新了自己的跳绳连跳纪录,整整128下!那一天,父亲教会了我支持。

“行一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难跨越的门槛。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困境,有的时候就需要那么一点毅力,一点努力和一份坚持,成功就能触手可及,而不是充满遗憾地擦肩而过。“再坚持一下。”当我遇到困境时,父亲的话语宛如尤在耳边,父爱,教会我坚持。

成语擦肩而过: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又如:‘没干嘛,出去了一趟。’贾玲淡淡地应了一声,和我们擦肩而过。——王朔《过把瘾就死》

成语磨杵成针: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如:《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又如: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_1025字

我在五上语文书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明白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书上大致是这样讲那个滴水穿石的故事的,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的形成是因为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的奇观。

正如书上所讲,水滴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滴穿石块。连水滴都能成功,若我们向水滴学习,难道不会成功吗?

只要自己勤奋,不怕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呀,困难虽不易克服,但是坚持就会胜利!困难就怕坚持不懈的人,就怕持之以恒的人!同学们,让困难在你们面前低头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

也许,有些人可能没那么大的意志力。但,如果他们仔细想想,古今中外,哪个成名的人没有付出汗水,付出劳动从而收获到荣誉和果实呢?例如谈迁,他为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花费了自己的大量时光和青春。编成《国榷》后,小偷又溜进他家,把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偷走了······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虽然他曾想过放弃,但,他最后熬过来了。又经过好几年的奋斗和不懈努力他又重新编写了一部比原先更加翔实、精彩的《国榷》,一共有428万4千字。读到这儿,各位设想,如果谈迁没有持之以恒,没有坚持不懈,而是在小偷偷走他第一次写的《国榷》后就一蹶不振,他能成功吗?他能名垂青史吗?不,不会。正是因为他有着滴水穿石的精神,他才能成功!!

那么,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就应该放弃吗?就应该嫌烦吗?对比谈迁那二十多年的心血,那些小挫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水滴、谈迁和各个中外名人的那种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

把困难击败吧,让自己成功,让自己也享受到那种收获的喜悦。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正视困难,不该害怕困难。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一起努力吧,加油吧,朋友们!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那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就是那些经历过风浪的成功人士!!

到那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崎岖的人生之路,再看看现在所得的成就,自然就会明白许多。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

成语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如:《谷梁传·隐公七年》:“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又如: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

成语有心人:有某种想法,肯动脑筋的人。如: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5回:“我看卢兄有心人,或别有深意亦未可知。”又如: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在人间》有感_1032字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要上学念书。

《在人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而是一个步入社会的青年。他已经不能接受其他人的供给,必须自力更生,寻找一份工作以谋取生路。而阿廖沙的经历并不顺利,从当绘图师的学徒开始,四处奔波,遇到了行行色色的人物。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使阿廖沙学会了人际交往、生活经验,认知了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起坚强的意志。

有人会说,阿廖沙青年时期的生活是虚度年华,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许多人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读书和学习上,而缺乏良好的处事和社交能力,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人走入社会之后不会因为学历而受到重用。如果一个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学识,无数职业和岗位将会为他敞开大门。

尽管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主人公阿廖沙仍有学习浓郁的兴趣,他在这段时间没有放弃阅读,尽管受到重重阻挠,但仍有着一颗学习、向上的心,这在当时难能可贵。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年轻的阿廖沙最终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可见,一个人的成就是从小一点一滴的习惯与行动培养的。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次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表示能做到。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举了起来。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有九成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可见,一个小小的细节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成语自力更生: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如: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又如: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叫做自力更生。——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成语难能可贵: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如:宋·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又如:乃墨子于小故一条已能如此,是亦难能可贵矣。——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暖春》启示_1037字

大雨滂沱中,一位老爷爷背着大捆的柳条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这大捆的柳条,寄托着老爷爷对收养的孤儿小花的一片真情——扎筐子卖钱,供小花读书。

在崎岖的山路上,小花举着一块给老爷爷遮雨用的塑料布在狂风骤雨中疾步飞奔,并急切地呼喊着:“爷爷!爷爷!”,这喊声凝聚着小花对老爷爷的一片真情——不是亲爷爷,胜似亲爷爷!

为了让婶娘能生个小弟弟,小花每天上学都带一个瓶子,一边走,一边捕捉蚂蚱,小小的她竟捕了十几个瓶子的蚂蚱。她是一个多么重感情又体贴长辈的人啊!

这是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的电影《暖春》中一组组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镜头。影片的主人公小花的亲生父母和奶奶都去世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就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收养了她,并且精心地抚育她,无微不至地关爱她,让失去父母的小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小花非常懂事,尽管叔叔和婶娘不喜欢她,但小花从不记恨任何人,以自己的真情来回报相依为命的爷爷和对她有很大偏见的叔叔和婶娘。在爷爷和有爱心的村民的关怀下,她健康、茁壮地成长,终于考上了大学,他们三代人也组成了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故事最后在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的小花和她的学生在一起放飞风筝、放飞理想、放飞真情中结束。

我生活在人间的天堂中,我有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有疼爱我的爸爸和妈妈,他们处处为我着想,给我购买电脑和很多书籍,安装了互联网,还送我去培训班学习,努力为我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是,我却感到不满足,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有一次,我叫妈妈下班后给我买巧克力糖,但是,妈妈因工作繁忙而忘记了这件事,当妈妈跨进家门时,我看到妈妈的手里空空的,没有给我带回我要的糖果,立即朝妈妈发脾气,朝妈妈大声喊叫,对妈妈当时的难受的心情也不理会。与小花相比,我差得太远了,我能在父母的身边撒娇,我能在一日三餐中吃到鸡鸭鱼肉,我能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成长,我能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下快乐地奔跑……面对父母为我付出的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和为我创设的健康成长的环境,我感到愧对他们,我真不该这样发脾气。

懂得道理就会去珍惜。今后,我要向小花那样,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父母为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与同学团结友爱,增加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扶困助学献爱心的活动,尽自己的全力,热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并且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用自己的真情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国家!

成语扣人心弦: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动人心。如: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又如:那种景象多么扣人心弦! ——秦牧《花城·古董》

成语狂风骤雨: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如:《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又如: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骤雨。——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

说岳飞传_1041字

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妈妈说,岳飞啊,大英雄呀。她还告诉我说,岳飞是被奸人害死的。

我傻傻的问妈妈,妈妈,给我讲讲岳飞的故事吧。

然后,我知道了这个抗金的大英雄,还知道了他背上的字——精忠报国!

那时候我有个梦想,长大了像他一样,为祖国贡献我的力量,像他一样死而后已,拥有一种精神。

其实,那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想法,或者说是一个梦想,而如今,当我读完了《岳飞传》,我彻彻底底的了解了这个我以前崇拜而且必将崇拜下去的大英雄。

书中介绍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不必我一一说来,仅仅一首满怀英雄壮歌《满江红》就让我感触颇深,为之一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是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等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可不撤回鄂州时所做。那时候的他怀揣着收复山河的梦想,却被奸人秦桧等人迫害,郁郁中写出。

上阙,开篇五句气势恢宏,深深的揭示了他不忍心凭栏望去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占,心中激怒,又写了他对考取功名的藐视。下阙,吐露出了他拥有的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是写出了他对金人的深深痛恨。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心中情不自禁也感受到了当初岳飞时候的郁郁之情,体会了那种对敌人的愤恨,对祖国不再饱受凌辱的精神向往。

一本书,一段历史,一个英雄,一份感动,一种豪情,一种精神,一种崇拜,一种拥有。

读完了这本书,就像是走完了一段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就像人的一辈子,随着手指慢慢的翻动,一直到结束。

曾经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岳飞重于泰山,当之无愧,而为什么又有很多人轻于鸿毛呢?如秦桧之流。

其实很简单,一个为国,一个为己。

这是我读了《岳飞传》之后想到的,这也是我以前没有想明白的,现在,我懂了,所以我的目标不再是那么简单,不再这是因为崇拜而做,而是因为我要为自己的祖国,努力奋斗。为了国家的事业而奋斗,应为我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妈妈只讲了岳飞的故事,没有在我的背上刺字,可是我心里以豪气冲了云霄,因为我的心中已经因为这本书而深深的刻了字——精忠报国!

成语情不自禁: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意指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语出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据《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七月七日》引)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典故]“禁”念作jīn时,有承担、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则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兴得无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中,叙述了妇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称为“七夕”。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於刺绣织布,称为“乞巧”。诗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随形的月亮时,想起乞巧的传说,因此“情来不自禁”,一时感情激动,便也学着传说在月下引线穿针,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美、手艺更灵巧,以得到美好姻缘。後来典源文献里的“情来不自禁”,演变成“情不自禁”这句成语,表示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

成语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如:《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又如: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