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8篇500字

文章包含读《论语》有感、论语选读读后感(506字)、论语读后感(507字)、论语名句读后感(514字)、论语十则读后感(516字)、论语八则读后感(518字)、《论语》读后感(525字)等5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论语选读读后感_506字

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

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心灵幸福才是真正实在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幸福不光靠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

成语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如:唐·刘氏瑶《暗离别》诗:“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又如: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朱自清《飞》

成语海阔天高:比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如: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又如:鸿鹄冥冥乌鹊暮,海阔天高,翼短迷征路。——明·刘基《苏幕遮·次韵和刘宗保》词

论语读后感_507字

这次假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要我读。刚开始我只是读着玩。可是越往里读我就越觉得受益匪浅。

《论语》的第一篇是讲怎样学习做一位好人的,开头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读这一句话时我很不明白,这一句话是讲学习并时常温习,是件快乐的事。可他跟做好人有什么关系呢?再看看前言。咦!前言上的一句话“学习好的不一定是好人,而好人一定学习好。”是啊,学习好是做好人的基本准则。

《论语》上还有一句话是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自己每天要多次检查反省自己。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非常羞愧,已经放假快一个月了,可我整天玩想着放假了就可以放松了,从来没有想着学习,每次妈妈让我学习时我也并没有学进去,只是给妈妈学的,做做样子。其实现在想想我还不是自欺欺人,骗住自己了。从今天开始,我一定照这句话去做不在骗自己了。学习是给自己学的。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都说《论语》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了《论语》之后我更能体会这句话了。并且《论语》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自欺欺人。都要想想这样做对不对。这《论语》真是一颗灵丹妙药啊!

成语吾日三省:省:检查、反省。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如:《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成语灵丹妙药:灵:灵验。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的是生姜辣蒜大憨葱。”又如:望大圣爷爷早发灵丹妙药打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七回

论语名句读后感_514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成语平民百姓:指普通百姓。如: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张千,你好无礼也,不得我的言语,擅自把那打马的棍子打他这平民百姓。”又如:他倚仗这两处势力,结交府县官员,欺负平民百姓,专一好酒贪花,见财起意。——明·罗贯中《粉妆楼》第二十一回

成语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如:《晋书·山涛传》:“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又如:《晋书·山涛传》:“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

论语十则读后感_516字

最近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我对“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深刻。这句话是孔子教给他的弟子仲由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孔子说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能不懂装懂。这句话的意思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可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不懂装懂的人。那天我的几个朋友来我家,我们一起聊天,不知不觉聊到了地理。我问她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有几个么?”大家都困惑地摇摇头,唯独有位“聪明”的,她告诉我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只有一个,面积好象是几百平方公里吧。话一说完,另一位朋友就反驳到:“谁说的,上次我在网上就看到了世界上面积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国家好像就有20多个哩。”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解答,我们上网寻求答案,果真跟另一位朋友说的一样世界上面积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国家就有25个,最小的国家面积只有0.012平方公里。那位“聪明”的朋友“唰”的一下羞红了脸。

看来如果你养成了不懂装懂的坏习惯,那你可要麻烦咯!

成语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如: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又如: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成语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如: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又如:他总喜欢不懂装懂,瞎指挥。

论语八则读后感_518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论语》八则。这让我深有感触,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吧!

《论语》是儒学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摘选自《论语》中的八则。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则讲述的是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要时常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才行,以及为人的胸怀要宽广,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恨别人。第二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的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品质,不能不懂装懂。第三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由深到浅的境界,学习有知之、好知和乐知三个过程,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好知和知之的基础上的。第四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的是几个人同行肯定有值得自己学习和改正的地方,学习好的,看到坏的,改正它。还有的四则则是讲做人要坚强,学习上要经常温习,有自己的见解才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做事不能求速成,不能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不能光思考,不做,要学习。

我以后也要按照这样做才行。

成语择其善者而从之:择:选择;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如:《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如:今两雄相持,将军若欲有为,乘此破敌可也。如其不然,将择其善者而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成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如:《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如: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宋·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论语》读后感_525字

文/罗菲

《论语》强调的学习包含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绝不仅仅是学术性的知识那么简单。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年轻人需要在家孝敬父母,离开家尊敬兄长,做事谨慎,说话诚实,广泛地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完这些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各类著作。我十分认可孔子将孝、悌、言、处世放在学文之前,正如现代一个词汇“斯文败类”指读书人中道德败坏的人,“斯文败类”的学识再高,没有好的孝、悌、言、处世作为基础,也不过是“败类”。日本悬疑小说家东野圭吾大多数小说中的犯罪人物都是高智商,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小说又是现实的一定反映。正如一句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倘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如东野圭吾小说中高智商的犯罪人物,那社会就乱套了,而出现高智商的犯罪人物则是因为没有好的孝、悌、言、处世作为基础,因而我十分认同孔子强调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论语》带来的新奇绝不仅仅我上面所言的一小部分,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咀嚼。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看到了一代大师孔子。这一切都带给我无限的遐想,更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成语群雄逐鹿: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如: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又如:福建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8章

成语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如:《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如: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至整顿一层,不如待天气清明以后,或官已做稳,行有余力时耳。”

《论语》读后感_533字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成语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如:《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如: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论语》读后感_536字

这学期,我们背诵了闻名中外的《论语》。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里面的许多话,都让人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曾子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够不够尽心呢?与朋友交往够不够诚实呢?老师教的知识够不够熟练呢?

背诵着这句话中,我想到了自己。在老家的时候,佳志哥哥把乒乓球打到门上面去了。他怎么弄都弄不下来,我见了,对他说:“我帮你把乒乓球弄下来吧!”我想了一会儿,便拿起扫把。可是,弄了半天也没把球弄下去,倒把我自己给弄的头晕眼花的。我想:做什么事情不能靠蛮力,要动脑筋想办法。站在地上太低,站在楼梯上不就高了吗?于是,我站在楼梯上,果真一下子就把球给弄了下去。

我不仅能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还很讲诚信。二年级的时候,我背着妈妈,偷偷拿了一块钱,买了个笔。我想:要是被妈妈发现,那不是得挨一顿嚷,而直接对妈妈承认错误,只是被妈妈说两句而已,以后改正错误就可以了。所以,我选择了主动承认错误的方法,果然像我想的那样。

以后,我要像曾子说的那样每天反省两次,这样我会更优秀。我还要继续背《论语》,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成语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如:《晋书·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又如:利所当兴,弊所当革,尽心尽力。——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1卷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