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600、700字

本文包括读《三国演义》有感、《读三国演义》有感(647字)、《三国演义》读后感(65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654字)、三国演义读后感言(658字)等600字、7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作文6篇,供您参阅。

《读三国演义》有感_647字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书中无穷的风情与豪迈。

我主要了解到《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著名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传奇的故事。三国时期虽然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令许多百姓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但这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使三分天下统一。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本宏篇巨作。

其中令我最崇拜的就是诸葛亮和张飞了,从中我也领悟到许多道理。诸葛亮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从草船借箭,骂死王朗,空城计等等展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但他也并非完人,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重要城镇,而后发生了接下来一系列事情。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成语一落千丈: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如: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又如:所以喜奎一嫁,转瞬坤伶声势,一落千丈,伶界牛耳,又让男伶夺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六回

成语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会阴阳,识得六甲风云,辨别三光气色,九流三教,无所不通。”又如:他懂得很多天文地理知识。

《三国演义》读后感_65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杭州市滨江第一小学四年级:汪帝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一长篇巨著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从仁义爱民刘备,义气深重关羽,爽快粗豪张飞三人从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斗故事。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决定去河北寻找刘备,带上他嫂嫂,杀死了东岭关的孔秀、洛阳的韩福、泥水关的卞喜、荥阳的王植以及曹操的

大将蔡阳。上面这一则故事写出了关羽重情重义,不论曹操对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记刘备的恩情,决心找刘备。是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也要重情重义,毕竟重情义可以交到朋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黄盖巧使苦肉计。曹操打到江东后,连吃败仗,便想出让蔡氏兄弟当间谍,结果,黄盖使用苦肉计,让曹操的83万大军,全军覆没。上面这一则故事,主要写了黄盖不顾个人的危险,为了打退曹操,舍弃自己的身体,来打退曹操。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上面这两则故事是我在三国里最喜欢的。

赵云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因为赵云在长坂坡为了保护阿斗拼了命的突围,一连杀死了曹操50于人。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相信只要经过我们后天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最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你的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成语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如: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又如: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成语全军覆没:全军覆没[quán jūn fù mò],意指军队全部被消灭,无人幸免。比喻完全丧失或澈底失败。语本《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源]《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是年,议击蠕蠕,朝臣内外尽不欲行,保太后固止世祖,世祖皆不听,唯浩赞成策略。……既罢朝,或有尤浩者曰:“今吴贼南寇而舍之北伐。行师千里,其谁不知。若蠕蠕远遁,前无所获,後有南贼之患,危之道也。”浩曰:“不然。今年不摧蠕蠕,则无以御南贼。自国家并西国以来,南人恐惧,扬声动众以卫淮北。彼北我南,彼劳我息,其势然矣。比破蠕蠕,往还之间,故不见其至也。何以言之?刘裕得关中,留其爱子,精兵数万,良将劲卒,犹不能固守,举军尽没。号哭之声,至今未已。如何正当国家休明之世,士马强盛之时,而欲以驹犊齿虎口也?……” 另可参考:《资治通监·卷一二一·宋纪三·文帝元嘉六年》[典故]“全军覆没”原作“举军尽没”。蠕蠕,即柔然,为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初属拓拔部,为东胡族的苗裔。北魏时,游牧於今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北魏世祖拓拔焘在位年间,屡次想北伐灭之。但是当世祖提出此议,朝中大臣几乎全部反对,认为将会诱引南方刘宋乘隙来伐,恐怕得不偿失。但崔浩却表赞成,他说:“当初刘裕乘後秦内乱率大军北伐,攻下关洛,并留次子刘义真与大批的精兵镇守长安,但後来仍被夏主赫连勃勃攻破,军队全被消灭,创伤至今尚且未平复,怎麽敢来攻打我们呢?此时正是北伐的良机,可获一劳永逸的长久之利。”於是世祖大悦,决意北伐。“全军覆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举军尽没”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完全丧失或澈底失败。

三国演义读后感_654字

曹操英雄论

一朝,余自西往东归,途宿江岸,赤壁之边。思孟德雄姿英发,横槊赋诗时,念英雄何在。一时心闷。望窗外滚滚东流之江水,思绪万篇,恍如故国神游。前者东坡有赞周瑜,稼轩有赞孙权,孟德曾赞刘玄德、孙仲谋。愚不才,试以孟德赞之。

以愚意,玄德无可比孟德。论军事,玄德不精,若无孔明,蜀早灭矣。玄德终死于军事,败于东吴之陆逊,军事无疑乃刘备一大短板。复望窗外,日已向西。余复念孟德曾做《短歌行》,传唱千古。玄德又有何作?孟德则有数篇流传至今。或试问,玄德亦能抡双股剑乎?答云:抡不过孟德矣。知否,孟德曾手持双戟,杀出数十人的包围,无一人敢前,勇冠三军;亦敢行刺有吕布护身之董卓,可见胆识过人。玄德曾有乎?愚以为,操乃爱才惜才之士,而玄德,虽爱才,但曾惜才否?

孙仲谋,纯防御者也。三国上下,独攻荆州胜,且守荆州之玄德大军尚被曹兵所牵制,方为其所袭,此谓乘人之危、胜之不武也。孙仲谋五次伐魏,无克半座城池,反损兵折将,其才略可见一斑。忆赤壁之时,如杜牧所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见操公时名威震天下。操能攻善守,进则攻无不克,退则守城有方,又上马杀敌,下马着文,仲谋岂能比乎?

又观周瑜、孔明等谋士,纵军事、政治才能绝天,而“月明星稀”,何人能作?何人如孟德之文采如窗外江水东逝!愚自认为三国中,孟德方是英雄。兴极所至,作词一首:

万古江山几人出?能觅得孟德处。横槊赋诗长笑傲,英雄气挥发,大鹏志在踌。“月明星稀”唱千古,滚滚江水指尖逝。无非此生几回梦,多情对月嘲,空夸前生好。

成语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又如:以酗酒狎妓之微嫌,遂没其困苦艰难之功业,清朝之赏罚不均,可见一斑。——《清朝野史大观》

成语雄姿英发:姿容威武雄壮。如: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又如:想君当年,雄姿英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三国演义读后感_657字

文/梁锶静

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才算感想和收获。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争纷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也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人物要算是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嫉妒,心怀诡异,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在当时没有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弓箭,如果不完成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之箭,出色的完成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也应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卫国家,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成语心服口服: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如:《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又如:如今请出一个管得着的人来管一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规矩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成语家喻户晓: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意指“家喻户晓”典源作“户告人晓”,意为告诉家家户户知晓。语本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後来引申为家家户户都知晓,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源]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梁节姑姊者,梁之妇人也。因失火,兄子与其己子在火中。欲取兄子,辄得其子,独不得兄子。火盛,不得复入,妇人将自趣火,其人止之曰:“子本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误得尔子,中心谓何,何至自赴火?”妇人曰:“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吾欲复投吾子,为失母之恩,吾势不可以生。”遂赴火而死。《宣和书谱·卷二〇·叙论》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典故]“家喻户晓”原作“户告人晓”。汉朝时,刘向编了一本《列女传》,讲述古代贞烈女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叙述古代梁国的一位妇人,有一天家里失火了,她的孩子和侄子都在里面。妇人跑进大火中,原想先救侄子,在慌乱中抱出一个小孩,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火势愈来愈大,已经不可能再进去救人。妇人心里十分难过,想投火自尽,旁人赶紧把她拦下劝说:“你原本是想救侄子,只因一时慌乱才救成自己的孩子,又何必想不开呢?”妇人说:“话虽如此,但我又怎麽可能挨家挨户的去解释,让全国上下都知道呢?一定会有许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经过,因而指责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负这个不义的罪名,还有什麽脸见人?要我再把自己的孩子推回火场,和侄子一起死,我这个做母亲的也办不到,这样下来,还是只有一死吧!”说完就冲进屋子,葬身火海。在这篇故事中,原作“户告人晓”,指的是挨家挨户告诉大家知道。到了北宋的《宣和书谱》,有这麽几句话:“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说皇帝端坐深宫中,靠着行政机制的运作,不用挨家挨户告知就能实行政令,也是同样的用法。後来“家喻户晓”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用来表示家家户户都知道,亦用来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

三国演义读后感_658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三国演义的开场词。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热血沸腾。从黄巾军起义到诛董卓再到三国鼎立至司马氏统一天下,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多少英雄经历了生和死啊!

让我最佩服的是关云长,他身上的仁义性格使我敬佩。他在刘关张三兄弟里排行第二,仅比刘备小一点,但关羽宽容大度,不仅能文能武,冲锋陷阵取敌首级,还信守诺言,忠诚的守护和孝敬大哥的二位夫人。虽然有些粗鲁,但在智慧谋略上更胜张飞一筹。最能体现关羽的义是义释曹操;当时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收回了许多刘氏的江山,在一次著名的火烧赤壁战役中,刘备把军队分给几个将领,去堵住曹军的后路,关羽恰逢守在华容道上,等待兵败赤壁落荒而逃的曹操人马。当曹操在华容道上见到红面长须的关公时,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关公想起当时他在曹营受到曹操的恩惠,就选择放了曹操。

看了他的事迹我深有感触,平时我经常会看到许多小朋友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就大打出手,到后来分不清谁对谁错了就来告诉老师,老师只好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帮大家解决;这样一些小摩擦麻烦老师,就会打扰到老师正常的休息和工作。其实这些事情只要找出问题原因,换一个方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协商解决,或许只要轻轻的一个道歉就没事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只要遇事能相互忍让,就能使朋友间和睦相处,也许“义”就在身边,只要相互退一步就能获得。

关公是义,曹操是一代枭雄,刘备是仁,张飞是猛,诸葛亮是智谋双全。在«三国»里的这些人物生动形象直入脑海。

《三国演义》不仅让人了解历史,而且教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成语海阔天空: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意指形容天地辽阔而无边际。语或本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〇首之一〇。後用“海阔天空”比喻心胸开阔、心情开朗,或形容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的样子。[源] 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〇首之一〇(据《庾子山集注·卷五》引)麟洲一海阔,玄圃半天高。浮丘迎子晋,若士避卢敖。经餐林虑李,旧食绥山桃。成丹须竹节,刻髓用芦刀。无妨隐士去,即是贤人逃。[典故]魏晋南北朝时,战祸频仍,人民生活朝不保夕,因此玄学盛行,崇尚出世无为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方术之说。在诗坛上则是盛行游仙诗,许多知名的文人都曾经创作,如曹植、阮籍、郭璞等。这些游仙诗或逃避现实,崇尚神仙,或藉着神仙之说以抒发自身不得志之郁愤,对於神仙的居处和生活情态,均描写得十分鲜活生动。在〈道士步虚词〉一〇首之中,庾信以“海阔”形容海上飘渺的仙山,用“天高”描写悬於崑仑之巅的玄圃,景象十分高远辽阔,亦象徵了神仙生活的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後来“海阔天空”这句成语也许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心胸开阔、心情开朗,或形容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的样子。

成语心胸开阔: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如: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又如: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知足常乐。

三国演义读后感言_658字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关羽(忠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奸绝),还有许多人物,如见利忘义的吕布;长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典韦、许褚;自作聪明的蒋干;昏庸无能的刘禅;器量狭窄的周瑜……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所以,每当看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临江仙》,就会想起《三国演义》来。

三国中的“草船借箭”、“单刀赴会”、“蒋干盗书”等故事,生动有趣。特别是“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的故事,它让我突发奇想,写出了一篇想象作文呢。

先来说说关羽。它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玉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真是名副其实其实的“忠绝”,而且“义绝”。因为他千里走单骑,只为三兄弟相聚,五关斩六将,就是为了去袁绍军中,后来又义释曹操,连“智绝”的诸葛亮也料不到关羽“义”到这个程度了!

曹操“奸绝”是肯定的啦!请看这一段对话:

攸曰:“公今粮草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望所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声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

这算得上是曹操奸雄的一个铁证吧!这种例子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些只是《三国演义》的片面,弄懂这些还不够,再往深层研究,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的!

成语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如: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又如: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叶圣陶《桥上》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