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读后感8篇1000字

本文有冰心谈生命读后感(1052字)、《我和善有》读后感(963字)、教师语言艺术读后感(986字)、感谢对手(1054字)、中国少年说读后感(1009字)、《问鼎》读后感(984字)、《一路走来一路读》读后感(972字)、落花之美读后感(1015字)等1000字左右的初一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冰心谈生命读后感_1000字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落叶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作者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客!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不同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更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是啊!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他就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他的怀里。他又像一棵小树从地底集聚起生力,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在经历春至秋,浓绿到绯红是过程后。终于有一天,东风袭来,把他的黄页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跟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住它,他一声不响地落在他的怀里。是啊!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并且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只能像江流,树叶慢慢经历了世上的一切。等待这生命的终结。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颇受启迪。像那苦苦的蒲公英,他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他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中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得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者。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成语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如:落叶归根,丰城剑回。——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三十八出

成语叶落归根:叶落归根[yè luò guī gēn],意指树叶凋谢後,落回根处。比喻事物最後终须返回本源。语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後亦用以比喻久居异地之人返回家乡。[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另可参考:《景德传灯录·卷五·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典故]唐代高僧慧能,是禅宗的第六祖。他三十多岁到黄梅从弘忍学法。後回韶州,住在曹溪宝林寺传授禅法。一天他召集众徒,告诉大家说他八月时就会离开人世,在七月八日时,他忽然对门人说:“我要回新州,快帮我准备船只。”大家都非常难过,苦苦哀求慧能留下。慧能告诉众僧说:“有来就有去,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我的形骸,也该有所归宿,大家不必太伤心。”门人问说:“大师此去,什麽时候再回来?”慧能说:“树叶凋谢,还是会落回根处,生命是没有什麽规则可说的。”此处“叶落归根”是用来比喻事物最後终须返回本源,後则多用以比喻久居异地之人返回家乡。

《我和善有》读后感_1000字

在的小孩,大部分都喜欢读冒险的、科幻的、恐怖的、稀奇古怪的小说,而我在假期还看了一本红色少年经典——《我和善有》。

《我和善有》这本书讲得是:一个男孩和一条狗同时被抛弃,然后又同时被财主收养了。但是在财主家却享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过了几年,红军来了,红军把财主杀了。善友和善存去了红军那里,红军有一吃了败仗,团长在临死前给了善存一包金银,让他找到红军并交给他们。善存便开始寻找红军。善存和善友找红军很久,可还没有找到,大家都说红军没了,可他们不信,他们继续找。他们走到一片竹林,在一个山洞安顿下来,当天深夜,他们遇上了一大群豹狗,可善存昏迷过去了,睡得死死的,什么也不知道,是善友和豹狗拼命博斗。才保住了他们俩的性命。他们又不小心陷入泥浆,之后,善存的腿又肿胀起来了,很疼,走不了路,他们没有食物,善友把捉一只生鸡子给善存吃。最后,他们历尽了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红军。把这包金银交给了红军,完成了团长交给他们的任务。

善友和善存他们不怕吃苦,坚持不懈,最终找到了红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也曾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在我上四年级时,我有一次期中考试只考了前十三名,我很不甘心,就暗暗下了决心:“要考进前五名!”于是,我每天早上5:50起床,6:00便开始早读,一直到6:45才吃饭。在学校里,我有时上课难免会开小差,但我一想到我立下的决心,便赶紧认真听讲。妈妈说:“你上课要是能积极回答问题就好了。”我又开始尝试回答问题。慢慢地,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到了期未考试的那一天,我认真答题。终于,我如愿以偿,考了全班第一。

善存和善友他们最终找到红军,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他们是靠互帮互助、不离不弃的患难与共的朋友。

我们朋友之间,一定有对自己真心或假意的人。有的人想和我们成朋友是想利用我们,取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当他们取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你有困难时,就忘了你还是他的朋友,有的还会在你困难时,落井下石。这种朋友交不得,光想着自己,不为别人着想。但也有一种朋友,是真心的,即使你有困难了他也会和你一起扛,一起攻克难关。对你不离不弃。表现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真谛。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坚持不懈、勇敢执着的人。我们也必须要认清身边对自己真心的朋友。珍惜与我们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如:《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礼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又如: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

成语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如:元·张之翰《元日》:“千辛万苦都尝遍,只有吴淞水最甘。”又如: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于他们胼手胝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邹韬奋《抗战以来·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

教师语言艺术读后感_1000字

读了《教师语言艺术》一书,感触颇深,受益非浅:本来以为老师上课只要把该讲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做的远非这些。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但是这几个角色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学生的发展“.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是一个心理场,有不同的心理镜像在课堂中活动。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是教师更像一个心理医生。教师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体现了你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权威,引导者还是共同学习进步的研究者。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怎么说,有这样一个的例子,教学对象是一群小学生。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的话将来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塑造一个成功的教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语言美学,也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应该是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培养,而不是追求华丽时髦的词汇。语言的艺术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本人心灵美的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方面的影响,这是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连教师本人也没有察觉。如果想了解一个教师,一个学生心目中的教师,那么就去看看他的学生。

原本以为教师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在简单的工作环境中,面对简单的学生,做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工作久了以后,我才知道自己这种想法有多幼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真的需要自己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成语鸦雀无声:鸦雀无声[yā què wú shēng],意指形容非常寂静。语或本宋·苏轼〈绝句〉诗三首之三。[源] 宋·苏轼〈绝句〉诗三首之三(据《苏东坡全集·续集·卷二》引)天风吹月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织女明星来枕上,乃知身不在人间。另可参考:宋·秦观〈四绝〉其三(据《淮海集·卷一一·绝句》引)[典故]鸦和雀都是叫声相当吵杂的鸟儿,当鸦雀无声时,那就非常安静了。宋代苏东坡有一首绝句,写到有一天晚上,他在枕上醒来,夜已深沉,即将破晓。大地一片寂静,连喜欢鸣叫的乌鹊也熟睡了。这时,月已西斜,织女星金星显得特别明亮,星光斑斓中,竟有如飘飘欲仙,好像身已不在人间一样。这里苏诗的原文作“乌鹊无声”,“乌鹊”就是乌鸦和喜鹊,所以和“鸦雀无声”意思是一样的,而且乌即乌鸦,鹊和雀音同,也许“鸦雀无声”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形容非常寂静。苏诗另见於秦观的《淮海集》,恐是伪托之作。使用“鸦雀无声”的例子,如《三侠五义·第一一九回》:“这厅上点的明灯蜡烛,照如白昼。虽有多人,一个个鸦雀无声。”

成语潜移默化: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意指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典故]“潜移默化”原作“潜移暗化”。北齐时,颜之推写了一本家训,教导子孙做人处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写到,人在年轻之时,性格未定,时常有样学样,如果多和贤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们的影响,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兰室待久了,身上也会有兰花的香气;在鱼市中待久了,身上则会有鱼腥味一样。所以自古以来,君子都很慎重地选择朋友。孔子也曾说:“不要去结交道德修养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後来“潜移默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潜移暗化”演变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感谢对手_1000字

偶然看到一篇题为《感谢对手》的文章,读罢感触很深。文章中写到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繁殖能力与奔跑能力大相径庭。通过试验发现繁殖力强、奔跑速度快的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氛围”中,它们为了生存,反而越活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的竞争压力。

这种现象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也不无启迪。生活有时也需要一个对手,一点压力,一些磨难。俗话说:“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笔者前几年已到了不惑之年,既没当上官,也没发财,一事无成,然而又不愿混日子过,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电脑打字,对“爬格子”产生了兴趣,偶尔在报刊上有“小豆腐块”发表,从2000年开始,陆续被市内新闻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2002年年初,陈洪显从凌南分局调入我们分局,而我从市场科来到企业科当内勤,过去我感觉不怎么费力就可以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到市场科后,领导说“以前人家小林子在市场科写了不少稿,你也不能落后啊!”据说他以前没有写过稿,但他基础好,肯钻研,肯吃苦,时间不长他的名字就屡屡出现在报刊上,上稿率、上稿量要比我过去高得多。而我到了企业科后,因为没有了那种环境,没有素材,加之对企业科的业务还不熟悉,而且企业科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市场科长,订档案、建数据库,每天还要在窗口受理咨询服务,忙得不可开交,双休日、节假日常在办公室加班,平时晚上九—十点回家是常事。没有时间写稿,更没有时间送稿,每当报纸上刊发他的一篇稿件,无形之中我有了一个竞争的对手,有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能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我注意与工作结合起来,反复思考,仔细琢磨。为了解决写稿与发稿的难题,我特意买了一台电脑,在家就能写稿,并可以上网发电子邮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工商报》刊发了“差一‘。’”“换岗”“郭大娘‘三闯’工商局”“一个旧脸盆”。我与洪显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到了去年年底,洪显的稿件达到135篇,超过我一倍还多,获得了电台、日报优秀通讯员“一等奖”、“二等奖”,而我好不容易才搭上了优秀通讯员“三等奖”的边。

2003年以来,我的压力更大了,因白天没有时间写稿,时常到深夜,在《中国工商报》刊了发几篇稿件,同时结合“执法服务环境年”活动在市内报刊刊发了几篇头条,反映了新时期工商队伍的崭新形象。

回想走过的路程,我从内心里感谢我的对手——洪显,是你给我了压力,给了我激情,使我不敢懈怠,不敢松劲。从这点上说,洪显既是我的对手,更是我的朋友。

成语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如:《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又如: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成语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如:《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又如: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鲁迅《集外集拾遗·田园思想》

中国少年说读后感_1000字

近日,我读了梁启超的文章《少年中国说》,对梁启超先生萌发出一种崇敬之意,遂也了解了一下梁启超先生的生平,收获颇多。

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少年中国说》就是其中出色的一篇。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梁启超把古老封建的中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看了忍不住咬牙切齿,他把中国之所以被外国人称为“老大者”,是由于“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然后又深刻地描绘了那些“老朽之人”丑陋自私的嘴脸,他们只管守着自己的利益度过自己的一生,而完全不理人民的生死,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极其大胆的。由此可见这篇文章鲜明的特点就是它强烈的批判性。

文章中多处体现出作者的先进思想,例如文中“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这一段阐述了国家的概念,在当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封建统治帝国无疑是当头一棒。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民来说是对民主概念的启蒙教育,它大大地激发了群众敢于斗争,敢于追求自己权益的思想。

然后文章进一步把对象范围缩小为中国少年,他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段下来,让中国少年顿时醒悟,心中生出一种使命感,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肩负着一个时代的责任。

最后结尾句“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而“中国少年”则“与国无疆”,表现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这里,饱含著作者强烈的感情,歌颂为创建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赞美有着无限壮丽前景的少年中国。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成语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如:峻青《壮志录》:“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又如: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个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成语当头一棒: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如:《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又如:孔子好像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地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鲁迅《故事新编·出头》

《问鼎》读后感_1000字

这个月看完了《问鼎》,封面上写得很霸气,第一部只写给男人的职场登顶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外企的super sales逐步转型成VP的心路历程。

本书主要讲述了三家打印设备公司,希罗、BMG和史蒂夫在中国进行角逐。主人公名叫霍力,先在希罗任职,故事开始时候担任产品经理,后来由于公司内部政治纷争,跳槽至德国的史蒂夫担任销售经理,后仍然因为一些公司文化问题重新回归了希罗,并在希罗干出一翻事业后成功晋升为北方区总经理。

故事开始因为政治内部纷争,几位高管与经销商勾结谋取私利,然后总公司欲整顿,霍力远走德国去史蒂夫公司面试,他觉得换个地方可能会是个更好的机会。然而所谈的工资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高,但是他还是答应了。回到中国与戴博士一起工作。可是戴博士却表面上与其和睦,实际上背地里很嫉恨霍力的能力,在搞定了一起大买卖之后裂痕就出现了,而史蒂夫也没有站在霍力这一边,而是想将他派往广州。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希罗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因为来了个新的北方区总经理,美国人麦克。

回到希罗,霍力成了销售经理,并招募了一支销售团队,然而在销售团队越来越大的时候去,却被分去了一半。正巧,公司对各位高管开始进行培训,出现了一个叫吴维的老师,推出了一个无为而销的概念。这个老师讲的许多话都很有道理,以下是一些概括:这老师比较推崇老子,说凡事要有颗平常心,技巧的竞争比不过心态的竞争,就像有些运动员,心里太渴望金牌,以这种心态去比赛,往往会失败。而谈到了他地盘被消去一半交给曾经的直系下属后,这位吴维先生却说,实际上这些都是公司的变化,因此职员也要跟着变,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个,完成业绩。而身为经理,更不能只想着赢单,而应该想办法激励他人积极做事,所以要更多地关注人,关注下属的发展。下属不服你管,不代表对公司没有价值,需要换位思维。而“换位思维”正是那时候让他觉得很喜欢的一个女销售应聘时候他教授予她销售成功的核心,没想到这也可以调整管理者的心态。吴维老师又补充到,无法阻挡变革,就应该盖学会顺应变革,而且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一时想不开,轻易放弃自己的志向。

后来又经历了一些事件,并从泰国培训后回来,故事接近尾声,霍力最后在华信的项目上想出了利用亨通直邮作为投标伙伴最后赢下了为华信打印信用卡对帐单的单,是以“不销而销”。但是结局还是过于仓促了,很多事都没有交待清楚。

《一路走来一路读》读后感_1000字

一路走来一路读,在林达眼里旅游就不仅仅是旅游,它已经升华为心灵深处的沉淀。每一个故事都装在小镇里,这些故事与历史就形成了美国的根基。提起美国,我们总会联想到它短短两百年的历史。而说到美国的历史,我们多少带点嘲笑的意味。的确,美国两百年的历史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面前不算什么。但是,你却能从美国处处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感”。外界常常以为美国人缺乏文化底蕴,有时候美国人自己也这样认为。可正是因为如此,一般美国人对历史文物、对文化遗产,有一种以稀为贵的珍惜。在美国,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村镇,都会有他们的历史保护建筑。小镇上的博物馆其中的展品可能只是些旧时的农具、锄头犁耙什么的。但是他们却因此而认认真真的在那筹款、做义工。也许,这是一种对家乡的热爱;也许,这是对栽树的前人的一种敬重;也许这是保护文物的一点意识;也许,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而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举动。而我们呢?我们是如何保护文物的呢?我们不但没有好好保护文物,反而破坏文物。景点里那些“XXX到此一游”便是最好的证明。然而,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差别远不止这些。1911年3月25日,纽约市发生了一场工厂火灾,一百四十六条生命消失。《纽约时报》和其他新闻媒体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并对此进行强烈的反省。美国各种民间团体呼吁建立防火局,并提出大量新立法的建议,因为美国人认为“哪怕一个微小的社会进步,也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推动甚至抗争,而不能坐等政府的施舍”。这事件推动了美国劳工权利和利益的变革,使得美国弱势群体的保护得到尊重。美国的媒体、民间团体、州议会在遇到这种社会问题时,并没有只是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没有叹息一下默哀一下就不当回事,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这对中国来说,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国内的有关百姓的、弱势群体的事件一再发生,大家都屡见不鲜、麻木不仁了。但是没有多少人真的想去为这做点什么,都是最多评论几句,然后就没有任何行动了。于是,很多人的权利和利益就这样被剥夺了。“容易遗忘罪恶的社会,必定会一再地姑息罪恶。一个遗忘和姑息罪恶的社会,必定走的是道德的下划线”。如果我们的社会再这样发展下去,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扞卫我们的权利,没有人来指出和反思我们的错误,那我们的未来真的岌岌可危。一路走来一路读,生活的点滴都会告诉我们历史的沉淀,努力改变现状,让善良洒满人间。

成语岌岌可危:岌岌可危[jí jí kě wéi],意指岌岌,危险的样子。“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语本《管子·小问》。[源]《管子·小问》桓公曰:“我欲胜民,为之奈何?”管仲对曰:“此非人君之言也,胜民为易。夫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君欲胜民,则使有司疏狱而谒有罪者偿,数省而严诛,若此则民胜矣。虽然,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使民畏公而不见亲,祸亟及於身,虽能不久,则人持莫之弑也。危哉!君之国岌乎!”《孟子·万章上》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勳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典故]岌岌,是危险的样子,如《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便是形容天下的情势已经十分危急。管仲(?~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後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相传他着有《管子》一书,内容包含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言论,无所不有。在〈小问〉篇中,桓公问管仲,想要压伏人民,应该如何做?管仲回答︰“身为一个国君,不应该想要胜服於民,因为胜民之道并非天下之王道。如果想要压伏人民,那麽只要用严刑峻法,人民自然就会被压伏了。但是这样只能让国家暂时安定,却无法维持长久。”因此管仲认为采胜民之道的结果,将是“危哉!君之国岌乎!”,造成国家的动荡不安,请桓公三思。”後来“岌岌可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非常危险。在《韩非子·忠孝》中,则引作“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

成语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如: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又如:没有同情,没有热,是麻木不仁?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落花之美读后感_1000字

是夜,暖风袭人,无法入眠。独靠窗前,陪我度过这无眠之夜的只有院中那盆姣好的迎春花。月光飘撒在花瓣上,清幽怡人。猛然间,发现如霜的地上落了些黄色的小花,还鲜嫩呢。我轻声叹了口气:“唉,都说‘昙花一现’,你怎么也那么柔弱呢?多好多嫩的小花呀,可惜了。”微风拂过,又落下几点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我是读过的,理我也是明白的,可我总也做不到龚自珍那种豁达。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循环之中,你还是争艳之时,就这样“化泥护花”,逝去鲜嫩之美,我越发忧伤了。本来极爱这种夜风,现在担心花再被吹落不免诅咒起来。然而风吹依旧,我终不忍看下去,转回身。

为什么美好的东西那么容易逝去?为什么人们不能用手去挽住那即将逝去的美呢?美就注定是短暂的,不可保存的吗?我不愿再想下去,也许我是天生的悲观者。

随手拿起书架上的一个精致的小本子,看看书排遣抑郁。原来是我的日记,从我记完就再没翻过了。

“今天是夏令营的第二天,我们去了植物园……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特别是那巨大的榕树,枝枝相连,叶叶相交……绿色,太美了!”夏令营真的很有意思,对了,我还照了许多照片,于是又翻箱倒柜找出了那些回忆。瞧这张,我坐在草地中,身后的水车还不停翻转,多富有田园色彩;还有这张,我们爬山爬得浑身是泥,原来是走错了山路,哈哈……

欢笑让我轻松了许多,这日记,这照片让我好像对什么都释怀了。日记和照片不是珍藏了我过去美好的时光吗?其实我一直都拥有我所向往的那份美,只是现在才懂得。

我拾起一朵黄花,把它夹在了日记里。我不再担心花落,不再为美的短暂易逝而哭泣,因为我可以珍藏它,珍藏那段美丽,珍藏那块乐土,珍藏……珍藏使美丽永恒。

今夜,我珍藏了落花之美。

语文课上,老师有教我们读过徐迈的这篇《落花之美》。这篇文章,是课堂作业本里的阅读题,老师只会讲讲题目的解答,而不会讲更深层次的东西。

文章中说,日记和照片可以留住短暂易逝的美好,所以作者释怀了。我却认为这是一种天真可笑的想法。总有一天日记的磨痕会淡却,总有一天照片会褪色,你说留住了美好,但总有一天美好会离去。只有珍惜现在,用尽心血去创造美好,让后人记住你带给他们的美好,这才是真正的留住美好。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或许我的想法也很天真可笑,会有真理来诠释“美好”的意义。个人还是蛮喜欢这种清新细腻的文笔,动人华丽的词藻。或许是因为有几分像安意如的作品吧。

成语昙花一现:昙花一现[tán huā yī xiàn],意指昙花,一种多在夜间开放,开後不久旋即凋谢的花。“昙花一现”比喻事物稀有难得。语本《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後用“昙花一现”比喻人或事物一出现便迅速消失。[源]《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慊币幌侄I崂ィ甑鹊毙欧鹬担圆恍橥I崂ィ罘鹚嬉怂捣ǎ馊つ呀猓哉吆危课乙晕奘奖悖种忠蛟怠⑵┯餮源牵菟抵罘ǎ欠ǚ撬剂糠直鹬芙狻Nㄓ兄罘鹉四苤!盵典故]佛经里有这麽一段记载,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舍利弗,曾央请师父讲解佛法给他听。释迦牟尼要他仔细听讲,此时会场内还有五千个修道人。释迦牟尼要开始讲道时,这五千人起身离开了,释迦牟尼看了只跟舍利弗说:“我现在要说的佛法,为世所希有,就如三千年才开一次的昙花般珍贵,你们当信勿疑,因为我是不说虚假言语的。”後来“昙花一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或事物一出现便迅速消失。

成语翻箱倒柜:翻:倒,反转。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翻检。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闹了大半天,毫无影响,甚至翻箱倒柜,实在没处去找。”又如:朱培德派来的一营兵就把省农协围住,将我的卧房翻箱倒柜的检查。——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十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