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读后感精选10篇600字

整理了《母亲》读后感(567字)、冰心文集的读后感(597字)、读朱自清的《春》有感(595字)、《神秘岛》读后感(646字)、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583字)、狼王梦读后感(587字)、教室里的隐身人读后感(624字)、《梁家河》读后感(656字)等600字左右的高一读后感精选10篇,供您参阅。

《母亲》读后感_600字

今天读了肖复兴的《母亲》这篇文章,由于之前已经学过他写的《荔枝》,所以对他的写作手法再不陌生。《母亲》主要写的是:

“我”的生母去去世后,爸爸带来了一个后母。不管爸爸怎么说,“我”都不叫她“妈妈”,但她也不在意。有一次,“我”不小心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晕了过去。妈妈一直背着“我”跑去医院,生怕“我”留下后遗症。直到她把自己的亲生的18岁的闺女,那个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才出口叫她“妈妈”,心中感激不尽。爸爸有病去世了以后,妈妈又辛苦地工作、赚钱养活“我”和弟弟。没想到,“我们”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母亲突然倒下了。

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大部分去理解。第一个大部分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三段,讲的是生母去世后母刚来的时候,“我”从不叫她“妈妈”,但她从不在意;第二个大部分是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写“我”摔在水泥地上,母亲赶夜路把“我”送到医院;第三个大部分是从第十一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写母亲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把她亲生女儿嫁到内蒙,我第一次叫她“妈妈”;第四个大部分是从第十三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写父亲去世,母亲仍然辛勤工作攒钱,但到“我”和弟弟大学刚毕业,母亲也忍不住倒下了。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穿插著作者对生母的怀念和对后母的感激,表现了后母爱子的伟大精神。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成语感激不尽: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又如:我们愚弟兄就感激不尽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冰心文集的读后感_600字

读一本好书,能使人品味许久;悟一个道理,则使人受益终身。读了《冰心散文集》,我收获的并不止是一本好书与一个道理如此简单,我更体会到了一种幸福,一种对童年、童真渴望的幸福。

在冰心笔下,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那清丽优美的文字,婉约细腻的情感,通顺凝练的表达,无一不吸引我,我的情感也随着文中情节的起浮而变化,一会欢笑,一会忧愁,一会又思念绵绵。周围好静,静得我只听得到自已的心跳声……

《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是冰心充满着梦的童年,充满着童稚与幻想的童年。“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出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在冰心的《再寄小读者》中有这么一段话:

“山头满了阳光,日影从深密的松林中,穿射过来,幻成几根迷潆的光柱。晴光中,一双翠鸟,低贴着潭水飞来,娇婉地叫了几声,又掠入满缀着红豆的天青丛中。岩下远近的青峰,隔着淡淡的云影,稳静的,重叠的排立着。嘉陵江,绿锦似的,宛宛的向东牵引。隔江的山城,无数淡白的屋顶,错杂的隐在淡雾里。眼前的一切,都显出安静,光明和欢喜……”

字字句句充满着冰心对孩子们的关怀,充满了冰心对童年、童真的渴望,那更是冰心以她真的人格,善的箴言,美的灵性叙写着的一个真善美合一的艺术世界。

成语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如: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术可以心得,不可言喻。”又如:希白见女子容颜秀丽,词气清扬,喜悦之心,不可言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

成语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如:明·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二回:“因见过公子深情厚意,恳恳款留,只得坐下。”又如:向秀丽,你当得起这样的深情厚谊。——陈毅《向秀丽歌》

读朱自清的《春》有感_600字

是谁为大地披上了一层彩色的花毯?是谁为春天披上了一层特有的芬芳?是春花。在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笔下,春花的色彩更为绚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花散了遍地,在大多数人眼中并不足为奇,也不曾细细观赏它。但是,朱自清先生用他所观察到的春天,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春天画卷。春在何处?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冬去春来,一年四季不断的交替,轮回。让我们从今天起,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与大作大家朱自清先生俯下身来,观察春天的脚步。一草一木皆为春,让我们将自己瞳孔里煜煜发光的春天描绘下来。“万紫千红总是春”。要观察春的步伐,不妨先观察处处吐露的春花。读起朱自清先生的《春》,让我不由的追忆起记忆中的春天,放逐梦想与希望的春天!作者朱自清用动人的笔触来描绘他所看到的春天,为我们呈现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的画面。除了春花,就是满山遍野的春草。它有破土而出的坚韧,以及勃勃生机,活力,作者笔下的春草更俏皮活泼,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我们欣赏朱自清先生的生花妙笔的同时,又不由的感叹春天的美好,给人带来活力,希望和力量,而春草,又将活力与力量充分的展现。这是一种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时间在一点点溜走,不要再等它消散,赶快,换上一件绿色的衣服,投身到春天的怀抱!

成语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如: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又如: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成语满山遍野: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如: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又如:这时候就像塌了天一样,满山遍野都是大人哭孩子叫的声音。

《神秘岛》读后感_600字

《神秘岛》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纳的作品,也是凡尔纳的经典三部曲的末篇,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5个不同职业的人:史密斯、史佩莱、潘多洛夫、纳步和赫伯特的故事,他们5个人想通过一个氢气球逃亡到其他国家,不料气球遇上了热带风暴被卷到了一个不知名的荒岛上,但他们却利用荒岛丰富的物产,互相帮助赤手空拳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还驯养黑猩猩做他们的仆人,可是他们无论干什么,都明显感觉到有一个守护荒岛的神秘人在暗中帮助他们,这个人就是早先一步到达荒岛的尼摩船长,尼摩船长就是《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的船长,后来,即将去世的尼摩船长把对荒岛的担忧告诉了他们,原来,尼摩船长居住的这个洞穴与火山岩浆的主通道道仅一墙之隔,他们带走了尼摩船长的纪念品后不久,火山爆发荒岛崩溃了,他们被甩到一块礁石上,恰好遇到了“邓肯号”游船,被救后重新回到了已经和平的美国。

这是一部让人们知道如何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如何去认识困难、克服困难的书,其中包含了大量生物学、地理学、航海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配合着荒岛生存这一经典的主题,娓娓道来,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描写了多姿多彩的美丽的海岛风光:奇趣的热带雨林,神奇美丽的溶洞,小岛多变的地形,海边优美的风光,美丽的水鸟和各种各样的动物……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而那五个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勤劳勇敢的精神更是使我难忘。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困难在团结、友爱、勤劳、智慧、勇敢面前都会像渺小的尘埃一样微不足道!

成语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如: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各种各样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川流不息地来访。”又如:社会上的人各种各样。

成语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如: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又如:两个丫头,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_600字

你读过《二十四孝》这本书吗?这里讲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这二十四个小故事写的生动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用心去体验。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讲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舜是一个品行兼优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他的爸爸又是个双目失明的人,继母对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儿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补粮仓,后母想趁这个机会烧死他,舜在仓顶上看见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两顶斗笠当做翅膀,然后像鸟一样往下跳,结果他轻轻地落在了地上,一点也没受伤。他后母和弟弟并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们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里面。舜有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虽然他知道这些事是后母和弟弟做的,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过从此以后,后母再也不敢暗地里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动了尧,最终促使尧把他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报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孝,更让我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宽容,要大度。“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并用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成语和和气气:态度平顺温和。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你们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省得我是你们眼里的刺似的。只有一件,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又如: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他和和气气同我们聊了会儿,喝了吴迪沏的绿茶。”

成语点点滴滴:一点一滴,形容数量非常少。如: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眼光四射,口中流出涎来,点点滴滴,滴在水内。”又如:学习要靠点点滴滴地积累。

狼王梦读后感_600字

母爱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狼是凶残的、冷血无情的动物,直到我看完了《狼王梦》这本书……

在广阔的尕玛尔草原上,母狼紫岚一直怀着一个梦想,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惨烈的斗争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爱字子们一败涂地,而始终没有伸出援手,他需要让他们明白,要凭自己的力量活下去。最后她失望了,把希望寄托在了狼孙身上,金雕的出现,让他想起了老大被金雕叼走的事情,他气愤不已,为了保护狼孙,它选择了与金雕同归于尽。

母爱,是为你撑伞,而自己却被大雨淋湿;是自己生着重病,却还冒着雨去找你。

天空乌云密布,阴沉沉的,今天又注定是个雨天。“妈,我出门了!”我向屋里大喊道。嘴里哼着小曲,走着六亲不认的步伐,高高兴兴的去上学。下午三点左右,我亲爱的妈妈手里拿着两把伞,穿着睡衣来到了校门口。听门口的保安说他一直站在大门口等着我放学。风肆意的摆弄着她的长发,他不禁瑟瑟发抖。“铃铃铃”愉快的放学铃声响了,我们冲出了校门。在人群中,妈妈是最耀眼的,我一眼就看见了他。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立马冲了过去,抱住了他。我看见,他的脸被冻得通红,衣服已有点潮湿。从我和妈妈的对话中,我得知妈妈在门口足足站了一小时,那一小时,风任意的刮着,雨任意的下着,妈妈的腿早已麻木,我不禁红了眼睛。

世间所有的母爱,都像一场梦,这场梦,令人叹为观止。

成语六亲不认: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如: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又如:我罢了差事,他不唯不帮忙,反倒六亲不认了。——冯德英《苦菜花》第二章

成语叹为观止: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意指春秋时,吴国季札在鲁国欣赏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叹,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其他的就不必看了。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後用“叹为观止”以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请观於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典故]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被邀请观赏周朝的音乐舞蹈,当乐工表演到舜时的乐舞〈韶箾〉时,他赞叹的说:“舞蹈中表现了舜完美、伟大的德性,就像天覆盖万物,地承载万物。即使有更伟大的风范,也无法超越了,看到这里就够了!如果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观赏了。”後来“叹为观止”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叹,通“叹”,称赞、赞美之意,所以“叹为观止”也作“叹为观止”。

教室里的隐身人读后感_600字

这个假期我读了几本书,我最喜欢其中一本,《皮皮鲁和教室里的隐形人》,我发现作者写的这一系列的小说都跟科幻有关。

读了这本小说,就像有一个人陪伴着我,那就是皮皮鲁。

皮皮鲁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爸爸叫做皮威,当司机的;妈妈叫鲁威,当护士的;皮皮鲁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叫鲁西西,上小学二年级。

听听书里讲的故事吧:老师说“明天是全国爱牙日,明天你们就把自己用的牙具带来。”第二天,全班同学把牙具都带来了,老师检查到鲁西西的时候,牙膏却没有了,他叫鲁西西站着,她又接着往下问别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口口声声说自己的牙膏没有了。鲁西西看到老师的兜里鼓鼓的,他告诉老师,老师一摸,兜里有一个小方纸盒,里面有一支皮皮鲁牌牙膏。老师再翻讲桌,吓了一跳,抽屉里全是皮皮鲁牌牙膏,他数了一下牙膏的数量正好等于站起来同学的个数,老师认为这是恶作剧,说,“这是谁干的,下课到我办公室来。”结果没有一个人到老师办公室。

一天,靳航的文具盒升到了空中,隐形人说,“朋友你好!”“谁?”“我是隐形人,我想和你交朋友。”

就这样,全班都认识了隐形人,都是好朋友,寸步不离。有一天,老师问隐形人牙膏事件是不是你做的,隐形人不好意思的回答说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了,一天,校长从窗户看见六(1)班的学生形态各异,老师旁边还有一个悬空的舒克贝塔棒球帽。这事,校长看见了,下了一大跳他没敢追问下去。

这就是发生在六(1)班的故事,人和隐形人的故事。

成语不好意思: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去年因打了薛呆子,他不好意思见我们的,不知那里去了一向。”又如:她被人夸得不好意思了。

成语寸步不离:寸步不离[cùn bù bù lí],意指紧紧跟随着,一小步也不离开。比喻关系密切,总是在一起。语出《述异记》。[源]《述异记》(据《太平广记·卷三八九·陆东美》引)吴黄龙年中,吴都海盐有陆东美,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时人号为“比肩人”。夫妇云:“皆比翼,恐不能佳也。”後妻卒,东美不食求死。家人哀之,乃合葬。未一岁,冢上生梓树,同根二身,相抱而合成一树,每有双鸿,常宿於上。孙权闻之嗟叹,封其里曰“比肩”,墓又曰“双梓”。後子弘与妻张氏,虽无异,亦相爱慕,吴人又呼为小比肩。[典故]“寸步不离”是说紧紧相随,连一小步都不离开,这个词语见於《太平广记·卷三八九·陆东美》引录的《述异记》。这篇故事是讲述一个名叫陆东美的人,娶了一位仪容举止都非常出众的朱氏。夫妻二人互相敬重,极为恩爱,总是“寸步不相离”地紧紧相随,当时的人都称他们为“比肩人”。但由於两人太过恩爱,朱氏死後陆东美也了无生趣,不吃不喝地一心求死。陆东美死後,家人便将他与朱氏合葬,不到一年,坟上长出一棵梓树,树根相连,树身分成二枝但却紧紧相抱,就好像陆氏夫妇生前那样的形影不离。後来“寸步不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关系密切,总是在一起,但不限用在夫妻关系,如《水浒传·第二回》:“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即为此义。

《梁家河》读后感_600字

文/陆俊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读书修身是立志成长的“根基”。总书记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实践锤炼是初心不改的“航标”,艰苦环境是实干担当的“动力”,吃苦耐劳是人生奋进的“风帆”。结合现在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是要持续学习、完善自己。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奉献工作。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习总书记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作为新时代的石化青年,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作为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是要脚踏实地、认真工作。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带头打造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经销社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总书记的经历告诉我们,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大地,要脚踏实地、真心实干,奋力投身到“两个三年”“两个十年”的战略部署中去,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三是要坚持初心使命,始终跟党走。作为一名石化青年,我们要坚定信念跟党走,永葆“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初心,肩负“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不怕艰苦、敢于拼搏、扎实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基本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在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个人党性修养,彰显石化青年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风采。

成语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又如:自是以后,日积月累,千百成群,其为国之蠹害甚矣。——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成语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如: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又如: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头发的故事读后感_600字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因为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N先生说。

在鲁迅先生的《头发的故事》中,N先生这个人物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中国人“头发”历史的讲述与评论。他真得是在谈论“头发”吗?

――其实不然!在看似简单、平淡无奇的“头发故事”背后,却暗藏了先生对辛亥革命的一声长叹:中国的革命,不彻底啊!

这并非是后人对先生思想的无端臆测。事实证明,这次革命革得真是不彻底。否则,人们为什么还像清人一样思考问题呢?小说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新”社会中人们的旧思想。

“早晨,警察到门,吩咐:”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是N描述的北京双十节(旧国庆节)的情形。“挂旗”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在“懒洋洋地踱出”的“国民”心中,“国旗”已成了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他们没有将“国庆”放在心上,更别提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了!

“几个少年……连尸首也不知道哪里去了。”“他们……现在他们的坟墓……渐渐平踏下去了。”这就是“国民”眼中的革命烈士!他们心中何曾有过“烈士”的概念?没有过!根本没有过!中国的旧思想里是没有“烈士”这一条的。

是的,辛亥革命,革掉了反动的旧封建清政府,建立了一个“中华民国”,革掉了人们头上的一条辫子,却革不掉“国民”的封建思想。为什么有人说这一次革命“虽胜犹败”?恐怕就是这原因。

成语形式主义: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又如:我不想那样搞形式主义。

成语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如: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又如:铜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驳陆离,瓶亦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古瓶》

秃鹤读后感_600字

经过三四天的认真看书,我终于把《草房子》的第一章《秃鹤》给看完了。这一章让我感受非常深刻。

《秃鹤》讲述的是一个在油麻地里叫陆鹤的小男生的故事。因为他是一个秃子,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随着年龄的增长,秃鹤对自己的秃头在一起来了,谁都不许碰,谁碰就跟谁玩命。可是,同学们又接二连三地嘲笑他,他觉得秃头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他的爸爸用偏方给他治疗,不但没治好,更引来同学们的讥笑。为了遮掩,在夏天他戴了一顶白色的帽子。那纯洁的白色将孩子们全都镇住了。他们克制不住地将帽子从他头上摘下来,玩弄他,取笑他。结果五校会操的时候,秃鹤把帽子给摘掉,现实女生四肢发软,然后是男生将动作做得横七竖八。陆鹤复了仇,但使学校的表演出了笑话,秃鹤换得的是众人对他的冷淡,大家都不喜欢他。但在一次文艺汇演演《屠桥》时,陆鹤为学校立了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从秃鹤的形象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些缺点是生来就有的,就像秃鹤,而有些缺点是环境影响造成的。然而无论对待哪种缺陷,哪种人,我们都不能去歧视。因为歧视别人的人,他自己也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有什么资格去歧视别人呢?况且他们的缺点有时候也会有用的。所以,我们不要去歧视别人,更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要善意地给予鼓励,友好互助。

成语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又如:满屋子的手都拱起来,膝关节和腿关节接二连三地屈折,仿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成语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如:杨沫《谈谈林道静的形象》:“比起卢嘉川、江华、林红这些同志,她显得很脆弱,还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人物。”又如: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东西。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