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读后感范文8篇1000字

本文有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1042字)、十三岁的秘密读后感(1016字)、绝望锻炼了我读后感(958字)、冰心《远道》读后感(1027字)、为自已工作读后感(1032字)、滕王阁序读后感(1007字)、读《儒林外史》有感(1018字)、《抗战英雄》读后感(971字)等1000字左右的高中二年级读后感范文8篇,供您参阅。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_1000字

在逆境中独立生存

最近,我读了英国作家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在读的过程中,我被鲁滨孙这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家那勇敢、坚毅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禁有感而发。

故事主要讲了鲁滨孙一直渴望出海航行,可是他的父母并不同意。鲁宾逊一意孤行,通过朋友的渠道,瞒着父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危险的航行。在一次航行中,汹涌澎湃的海浪将鲁宾逊所在的船击翻了。船上的所有人都沉海身亡,只有鲁滨孙一人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岛上处处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鲁滨孙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是靠着自己的生存技能和坚强意志,足足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19天,直到有船只将他救走。要是我们,一定不能独立生存这么久!

荒岛上的生活既艰辛又困难,没有食物,没有日常用品,甚至没有一个安全的住处……但是鲁滨孙用勤劳克服了这一切的困难:他打猎、种谷子,解决了食物问题;他几番去船上寻找、他自己制作,解决了用品问题;他利用木头、石头等材料造房,解决了住处问题。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总能想出法子解决。他可真勇敢、聪明!

真心面对,我觉得自己跟鲁滨孙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六年级的我,要独自面对上学,真不想一个人去!忽然我的脑海中闪过了鲁滨孙正在岛上艰苦卓绝。跟他比起来,这点困难又算什么?我得和他一样勇敢面对困难。

我开始独立坐车去上学,老天爷也不作美,刚开学,多喜庆的日子呀!它却下起了瓢泼大雨。又赶上我们的书没发完,补发十三本书,你再看我的装束,背上的大书包装满了,手里还提着一个书包,一手打着伞,脚上也没穿雨鞋,冲出校园,奔向汽车站。学校门前修路,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雨中前行。我怕手提包里的书湿了,就抱在怀里,打着伞让伞往后倾斜,怕背上书包湿了,老天爷也邪门了,那大雨就像有人从天上往下倒水一样,而且还是不停的倒,哪来的这么多水呀?由于排水不利,地面立即成了河,我顾不得这些,趟着走吧!

坐上车后,人挤人,你毫无喘息的机会。下车后到家有一段路,那是乡村路更难走。雨水没玩没了的下着,地上水更深了,坑坑洼洼,我一手打着伞,一手抱着小书包,胳膊,裤腿,鞋都早已湿透,偶尔一辆车驰过,溅你一身水,可你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往前走,平静了心态往家走。

到家后,我整个人都是木的,手心都青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奶奶帮我换下湿衣服,用热水烫脚,过了一会,我才缓过神来。

是啊!同学们,鲁滨孙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都没有放弃,我们也不能因为遇到了一点小挫折就自暴自弃,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对现实与生活,并想办法!

成语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如:《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又如:读书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可是那些工人却多么坚强呵,多么勇敢呵! ——欧阳山《苦斗》五三

成语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如: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又如: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汹涌澎湃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杨朔《两洋潮水》

十三岁的秘密读后感_1000字

今年暑假,我从书柜里看到了一本《十三岁的秘密》这本书。我想:十三岁有什么秘密啊?不如看看,随后我就开始了寻找十三岁的秘密大冒险。

女主人公宝宝因为有一对大门牙被男生评为“十大恐女之一”,在爱美的愿望下,宝宝从乡村的老房子来到城镇,再来到美丽的城市上海。在死党青豆的帮助下开始了牙套冒险的历程。在此中间经历了好朋友背叛的伤感,亲情撕裂的伤心,外公永远离去的痛心……她是一个努力长大的美丽天使,为了梦想成真,不惜一切的代价。

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宝宝最亲爱的外公去世了,宝宝在外公的葬礼上哭着问:“小孩子为什么要生出来?”“小姑娘为什么要变漂亮?”“大人为什么结婚了又离婚?”“老人为什么最后都要死掉?”……其实,我偶尔心里也会有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一个个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点地去探考。

其实我也有一些相似宝宝的经历。我二年级的时候,成绩很不好,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堪回首,那一段时间有些朋友都离我远去,我觉得她们一定是不想和成绩不好的人玩,那时我都快崩溃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再不好好学习,我一定没有朋友了,那我岂不是要孤独四年吗?我不要!我不要!从那一次开始,我每天都很努力学习,好好听老师上课。果然,我的成绩上去了,朋友也都回来了。那时我高兴的不知用什么词来表示当时的心情,感觉自己从地狱飞上了天堂。

十三岁,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也许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痛处,不想让别人去问,也许每个人的梦想就像一个小泡泡,美丽又梦幻,但现实总像一根针把它扎破,让它变成十三岁,也是美好的。十三岁的秘密,揭开时,很忧伤,很震撼,很惊喜。雨君姐姐的这部作品,在每一个少年读者的心上,在每一个丑小鸭式的男孩女孩的梦想里,插上一对白天鹅的翅膀,带我们飞向梦想。不论别人外表怎么样,只要内心是白天鹅,那他一定是白天鹅。

十三岁,就像一扇大门,一扇神秘的大门,谁也不知道这扇大门后面是什么,这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小拳头使劲去敲,去踢,去砸,到最后才能打开,这扇大门的秘密,这十三岁的秘密!当我们遇到阻碍时要努力去打破。

十三岁是一个梦幻的年龄,许多女孩子幻想自己是一位白天使。虽然我不足十三岁,但是十三岁已经离我不远了,我要勇敢地去前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征服这一切的。我相信自己的十三岁一定是多姿多彩的,充满秘密的!

十三岁,加油!

十三岁,努力前进!

成语不惜一切: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如:王朔《空中小姐》:“我们曾共同面对种种危险。为了我,他不惜一切。”又如:我不惜一切也要治好你的病。

成语不堪回首: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如: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又如:诚有令人不堪回首者,则我今日之临眺于此,虽百年之久,曾不能以一瞬尔。——清·无名氏《杜诗言志》

绝望锻炼了我读后感_1000字

今年上半年,看到新闻里播放着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她得体的穿着,优雅的谈吐,深深地把我吸引,有一种非常像了解她的冲动。正好看到电视中介绍她唯一的一本自传《绝望锻炼了我》,暑假在家,立即把这本书买回家,一连几天,沉浸在这位伟大的女强人的世界里,也深深地被她身上坚强不屈所折服。

这样的一位女强人――朴槿惠:22岁母亲被文世光开枪射死,27岁父亲又被金载圭枪杀。但这一切在他眼中只能是过去,于是好强的她开始奋斗,立志成为有用之人。终于他成功了,用血与泪成就了自己,是这位精通韩语、汉语、英、法、西班牙语,又是出色的理学博士和政治家的她成为韩国第18任总统,也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未婚总统、第一位第2代的总统、第一位得票过半数的总统。

读完自传,给我印象最深,启迪最大的是它告诉了我什么是绝望,什么是希望。先是母亲被刺,使朴槿惠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带来了重创,此时绝望的她已经坠入了低谷,但是帮助她的人,鼓励她的人使她充实了信心,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她开始担任他母亲的职位——韩国第一夫人,成为了他父亲——朴正熙的辅佐,这让她开始真正的接触政治、外交和民生。此时的朴槿惠开始成熟。在跌入低谷的那一刹那,又被希望之光笼罩着。在辅佐父亲的日子里,她成为了一位勤奋的学生,不停的学习,而父亲——朴正熙则是一位耐心的老师教会了朴槿惠历史、国防、经济、政治这些用金钱也无法衡量的珍贵课程。

就这样平静了4年,就在第5年朴槿惠也不会想到的一年,她终身的老师——父亲朴正熙也永远的离开了他,这是对他打击最大的,于是她离开了政坛。1977经济萧条,朴槿惠挺身而出,再次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抛去一切带领群众,走向新韩国。

这就是朴槿惠,她的人生就是绝望与希望的拉力赛,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她自己。将审视的眼光转向自己,我不知道什么是绝望,更无法感受绝望之后希望的幸福感,但我知道人生总会摔跤,你无法改变,而爬起——就靠自己。我们在生活当中,可能我经历的所有不愉快,只是人生小插曲中的辅音,以后的路还长,现在我是多么幸福,我应该珍惜这种幸福。但是人生当中也会有失望,甚至绝望,如何在绝望之中寻求出希望,寻求出出路,才是更为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们经常去翻阅,它就犹如一盏明灯,时时带给我们生活的希望。

成语坚强不屈: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如:《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又如:盖刚是坚强不屈之意,便是卓然有立,不为物欲所累底人。——宋·朱熹《朱子语灯》卷八

成语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如:《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又如: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押所里。——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冰心《远道》读后感_1000字

在清闲的午后,在落日的黄昏,一杯清茶,翻开手中书卷。品尝那一字字一句句,如珍珠坠入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品《远道》,深刻地感受着心灵的一次次触动。那些美得让人心碎的文字,勾勒出最真挚的情感,华美的语言,飞扬的文采,惹人情思。

“乱丝般的心绪都束在母亲的一句话里 自己爱自己!”不加任何修饰的言语,却承载着满满的牵挂,沉淀一片爱意。看到这里,视线都变得模糊,眼前仿佛是母亲初送我上学的画面——微微润湿的空气里弥漫着幽幽的栀子花香,揣着一颗不安的心来到学校,故作坚强,隐忍着心中的慌乱,微笑着和母亲道别。看着她慢慢地转身准备离开,又立刻转回身来。“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她的眼里含着泪花对我说。温柔的话语久久的在我耳边回响,似带着爱的波涛汹涌而过,又像一阵和煦的风儿拂过,在你的心里开出一朵小花,香气氤氲,给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用生命在爱着自己的母亲,或许这便是冰心的小诗能撼动一颗又一颗心灵,引起一个有一个读者共鸣的原因吧!一股暖暖的液体湿润了我的眼眶,无声坠落。使我从回忆中脱身,混沌的思绪逐渐恢复清明。

“从回家的梦里醒来,明知是无用的,却仍要闭上眼睛,希望梦境是真。真境是梦。”读到这儿,越发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思念来的有多么刻骨铭心。从梦中惊醒,嘴里唤着父亲母亲,嘴角还挂着未褪去的微笑。在梦境与真实之间徘徊着,挣扎着……心蓦地凉了。望着空中悬挂着的明月,仿佛是母亲慈爱的脸,那样亲切熟悉却又遥不可及。心底哀伤涌起。泪,早已决堤。似断线的珍珠,一颗一颗,落向心底深深思念的面庞。思家的情绪越发的浓烈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就像鱼儿离开了水。白云失去了蓝天依傍,所有的快乐都沾着思念的边。

诗中的一切恍如就在我的身上发生,每一个画面都那么朦朦胧的似曾相识。似是我记忆长河中的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告诉我如何用一颗火热的心感受这人世间的欢悲离合,教我体会百般情感,感受生活中的温暖,领略生活带来的苦楚……

微风扶细柳,似母亲的双手;落花在天空中缱绻,似母亲口中句句叮咛,环绕心头。再次品味《远道》,一股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辉映也撩拨着自己的心,那是剪不断的相思,理还乱的惆怅……

《繁星 春水》。他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丰富,以自身的厚重充盈着你厚重,教你追寻生命的履迹,感受文字的魅力。

《远道》上,“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及,夙昔梦见之。”惹人情思……

成语刻骨铭心:刻骨铭心[kè gǔ míng xīn],意指刻在骨头,刻在心上。形容感受深刻,难以忘怀。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源]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据《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白少颇周慎,忝闻义方,入暗室而无欺,属昏行而不变。今小人履疑误形似之迹,君侯流恺悌矜恤之恩。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爱,睟容有穆,怒颜不彰。……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於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远客汝海,近还 城。昨遇故人,饮以狂药,一酌一笑,陶然乐酣。……昔徐邈缘醉而赏,魏王却以为贤;无盐因丑而获,齐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国风〉相鼠之讥,下怀《周易》履虎之惧。愍以固陋,礼而遣之,幸容甯越之辜,深荷三公之德。铭刻心骨,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昼愧於影,夜惭於魄,启处不遑,战局无地。[典故]这篇〈上安州李长史书〉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安州游历时写给李(京之)长史自我推荐的书信,期望得到赏识而受到任用。在这之前,李白曾经得罪李长史,但李长史原谅了他,所以在书信中,他引用《世说新语·政事》:晋代王承任东海郡太守时,有一个人因为在老师家读书读到太晚,回家时犯了宵禁,王承就说:“鞭打像甯越一样勤学的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这则故事来赞扬李长史的宽宏大量,并且表明会将李长史的恩德刻在骨头,记在心上。後来“刻骨铭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感受深刻,难以忘怀。

成语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如: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又如:文淑忽然惊喜地想到,她看见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黑黑的脸。——巴金《火》第三部

为自已工作读后感_1000字

近日,在百忙的工作中,办公室组织我们共同观看了李强的《为你自己工作》讲座。听完他的讲座后,我感触颇深。他不经意间所说的一句话就会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很大的反思。以下是自己在看过他的讲座之后,在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心得:

一、要想得到,必先付出,并且珍惜自己的工作。

今天,在我身边,有数以万计、刚刚走出校园艰难选择的大学生,也有很多下岗的员工,而我很庆幸,拥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企业,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为此我感到非常的幸运,李强老师说得对:我们应该对我们公司感恩,对我们领导感恩。

当今社会中,大多求职者都是为了高薪或是养老保险金或是其他种种原因而选择职业,选择企业,求职者只会想到:工资多少?有养老保险吗?有福利吗?有假期吗?有交通补助吗?有住房补助吗?等等。唯独没有想到的就是:我能为公司创造多少财富?试问,没有自己的付出又怎会有自己想要的收获!要想得到,必先付出!

二、工作心态的转变,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得份薪水,还为了成长和快乐。

人生来就是为了工作,工作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作为一个员工,一定要了解公司的使命是什么,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这样工作起来才有真正的动力。当我们为使命,而非为薪水工作的时候,我们除获得更多的薪水,还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不要仅仅为薪水工作,你应该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为你未来的人生和成长而工作。金钱是永远赚不够的,因此不要再把金钱当作目标。领薪水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你在工作上获得的满足感应该超越金钱上的报酬。

心态决定一切。改变命运,首先要从改变思想开始!一个人如果能拥有为自己工作的观念,那么命运将会给出他巨大的回报。“你不是在为企业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这么一种观念。的确,每一位企业家和公司员工,通过学习此书,能够有效地调整自我的工作心态,从而实现个人和企业双赢。

三、做精做透才叫“长”,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将是你未来的生存工具。

做精做透才叫“长”,在工作中,我们做会一件事很容易,或许只要几秒钟的时间,而我们要把它学精学透,则需要不断的重复,在重复的工作中得到提升,要领会它的精髓,体会它的内涵,挖掘它的创新点。我们只要能坚持,在同一件事上,我们一定能比别人强。

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而做好需要什么?是讨好上级?还是耍小聪明?都是不是!而是,通晓企业的所有规章制度,将每件事情做好做精!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因为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

成语数以万计:以万来计算。形容极多。如:《明史·彭韶传》:“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又如:这里的鱼儿数以万计,打捞十分容易。

滕王阁序读后感_1000字

滕王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另外三座是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而如果没有王勃的这篇千古流传的《膝王阁序》,滕王阁的盛名自然会削减不少。王勃乃“初唐四杰”之一,少年时期便有“神童”之名,其才情在这风华绝代的《膝王阁序》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用词华美瑰丽,用典琳琅满目,行文气势磅礴、收放白如,既歌咏了滕王阁的雄伟壮观、宾主的才华横溢以及滕王阁周围的绝妙胜景,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愤慈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屈湘。《滕王阁序》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就是这样一位满腹珠矶的才子,却得不到重用,郁郁寡欢,心情烦闷两个月后,王勃渡海去探望父亲时,不幸溺水身亡。

王勃的悲剧并不是很个别的现象,自古以来文人就常常成为统治者的工具,甚至仅仅是摆设。即如李白,已经达到了诗歌创作的顶峰,亦不过在皇帝的赏识下进官当一个御用文人,一个招之即来、抨之即去的“宠物”李白很不满,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写下类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诗句来一抒豪情,他并没有什么办法摆脱这种屈辱的地位。

但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悲剧命运仅仅在于统治者吗?显然不是。文人往往自命不凡,的确,在知识普及程度很低的古代,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是可以在精神层面上俯视芸芸众生的。但这种精神上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也使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有了隔膜像白居易那样写诗要让老婆婆也能明白的文人实属风毛麟角。脱离群众的后果是什么呢?上不能为统治者所用,下不屑与劳苦大众为伍。多少文人就这样落得个孤家寡人,潦倒而终。

还有,文人往往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把做官作为人生理想。殊不知,官场险恶,风云莫测。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坤有一段经典台词:”……纪先生您在文海遨游,而我却在宦海打滚儿。文海偶而有点小风小浪,宦海却永远是血雨腥风。“看,文坛与官场就有这样的差别!有些文人学会了政治权谋,摇身一变成为政治家,如王安石;另一些文人”保持本色“,除了几根硬骨头和一肚皮学问外,别无长处,于是官是做不下去的,如陶渊明。可悲的是,文人对统治者,在野则口诛笔伐,对官场黑暗也深恶痛绝,但朝廷一开始吸纳文人,绝大多数文人又趋之若鹜。明末张献忠举兵人蜀,长刀一挥,血流成河。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一宣布”开科取士“,立刻有8000多名文人从四面八方赶到成都试图谋取功名,孰料全变成了张军的刀下之鬼。

千年一叹―中国文人的命运!

成语孤家寡人:古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如:《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又如: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个孤家寡人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

成语摇身一变: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稞(棵)松树。”又如:就这样铁路总公司的第七次的股东大会摇身一变变成了川汉铁路的“保路同志会”。——郭沫若《反正前后》

读《儒林外史》有感_1000字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别无他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成语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如: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又如:屡遭情变之后,她已然心如止水,古井无波。

成语荣华富贵: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如:《管子·重令》:“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又如:话说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十二

《抗战英雄》读后感_10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抗战英雄》。看了中间的一个个小故事,不禁让我十分钦佩这些英雄们。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

《狼牙山五壮士》抗日事迹发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遣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9月初其先头部队3000人占领狼牙山,包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2000名当地群众。晋察冀军区一分区1团7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军注意,使日军以为遭遇了八路军主力。9月25日,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时间,7连6班五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将日军先头部队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围兵激战至弹尽,为了不被俘虏,5人集体跳崖自尽。

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写出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时,中国各党派、各名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部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正是全国人民这种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我们的祖国才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

每当我想起狼牙山五壮士震感人心的壮举,我就深感羞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缩,就像曾经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生,那同学成绩有点跟不上,老师让我去辅导他一下,可我辅导了几天就打退堂鼓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21世纪称职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雄事迹永垂不朽。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他们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成语众志成城:众志成城[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意指众人同心,力量坚固如城。比喻团结一致,同心协力。语本《国语·周语下》。[源]《国语·周语下》二十四年,锺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锺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锺不和。[典故]“众志成城”原作“众心成城”。据《国语·周语下》载,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铸造一口极大的钟。单穆公和乐师州鸠知道了这件事,便劝阻景王打消铸钟的念头。他们认为:那麽大的钟虽然少见,但是声音不一定和谐好听,若因此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没有必要。然而景王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仍然执意铸钟。隔年,大钟铸成了,平日惯於献媚的乐工们,纷纷向景王赞美大钟的声音非常和谐、好听。景王十分高兴,就找来当初反对铸钟的乐师州鸠,对他夸耀说:“看吧,钟声果然很好听,你的顾虑是多余的。”州鸠对於景王的无知和自夸十分不以为然,就回答说:“大王铸造大钟,如果人民都十分赞成,那才叫和谐。如今劳民伤财,人民都对大王十分怨恨,这种情形怎麽能叫做和谐呢?而且人民所赞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厌恶的,很少有不失败的。这就是俗话所说:『众心成城,众口铄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纳州鸠的劝谏,反而怒斥他已经老了,懂个什麽?隔年,周景王驾崩,之後再也没有人说大钟的声音好听。後来“众志成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出现“众志成城”的书证如五代十国後蜀·何光远《监诫录·卷七·陪臣谏》:“四海归仁,众志成城,天下治理。”

成语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如: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又如: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