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1300字

文章包括神秘岛读后感:读《神秘岛》学求生(1267字)、说园读后感(1321字)、铁木前传读后感(1262字)、给永远比拿愉快读后感(1286字)、享受生活读后感(1267字)、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1347字)等13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神秘岛读后感:读《神秘岛》学求生_1300字

读《神秘岛》这本书,我总是会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和震惊。书中的主人公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常人难以达到的成就,让荒岛变成了富饶之地。而对于我来说,从书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些,那些求生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我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取火。在荒岛上没有火柴怎么办?通常我们会想到转木取火或者用鹅卵石碰撞摩擦产生火花,但是,如果这些都不其效果怎么办呢?看看书中是如何教我们的吧——工程师将自己和记者的手表盖上的玻璃黏在一起,在中间加了一些水,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放大镜,他把阳光聚在干燥的苔藓上,不一会就升起了火。这个方法很棒吧!其实,用到的还是物理上的原理,所以学习好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硫磺水。在书中有一段是写硫磺泉的,它冒出的是强烈的刺鼻味道,而且烟雾缭绕,工程师说这是一个硫磺泉,这东西治喉咙痛可是特效药,而且他还用手指伸进泉水里,然后放在嘴里尝了一下,味道甜极了。我知道我们家有时会买硫磺皂,说是杀菌非常好,但是硫磺水真的能喝吗?我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其实硫磺是化学药品,是有毒的,需要加工处理后才能使用。文中大家并没有喝硫磺水,因为它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

制作蜡烛。在荒岛上如何才能制作出蜡烛呢?看史密斯现在的做法吧。他们先去捕猎六只海豹,就地剥了海豹的皮,然后将脂肪和皮带回了花岗石宫。他用这些海豹的脂肪做成了蜡烛,用植物纤维制成了蜡烛芯。其实,我们在电视里都看过古代的人们都举着火把,火把也是人们把脂肪涂在树皮或木片上,然后捆绑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只要有油脂我们就能做成类似火把的照明材料来。

炼糖。对于如何炼糖书中的做法很简单——首先将枫树皮割裂开让液体流到瓶子里,然后经过加温让液体发白蒸发,最后就会冶炼出浓浓的糖浆。糖浆炼出之后就放在陶罐里熬,直到表面凝出一层碎屑,然后碎屑逐渐变硬后,再用小刀掀开碎屑加速蒸发,几个小时之后,浓缩的蜜糖就好了。蜜糖在冷却后就会结晶成透明而略带微红的许多糖片和糖块,十分可口。这让我想起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热锅里面放上白糖,然后白糖融化出浓浓的糖浆,这时把山楂葫芦放进糖浆里面,就做成了糖葫芦,等糖浆冷却后,我们就发现糖浆凝固变硬,这里面的制作过程和现实生活真是紧密相连啊!

捕猎的技巧。在野外如果想捕食猎物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我们为何不想出一个轻松的方法来呢?工程师利用鲸鱼的十二块骨头把它们切成六份并将顶部削尖。等到天冷的时候,用水浸湿就可以使它结冰,然后再在骨头上涂上一层油。将制好的骨头扔在雪地里,贪吃的动物将骨头吞进肚子里,等雪融化之后,骨头就会刺穿动物的胃。这样就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弹药的情况下捕捉野兽了。这是多么棒的一个主意!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的生存技巧,而这些技巧大部分都来自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我虽然还没有学到这些科目,但是从书中我发现这些知识对于生活中的我们来说非常有用。要生存自然要有生存的技巧,而技巧却来自我们从课本上所学的东西。所以,阅读的意义不是明白了一个故事,而是要从故事中我们学会了去真正的践行!

成语至关重要:指具有特别重大影响或后果。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3章:“这次命运的大决战不仅对她是至关重要的,对所有的同学都一样。”又如:对我大有用处的人,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王朔《许爷》

说园读后感_1300字

记得老师在课堂上解释过“园”字,将各种元素围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园”。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解释,但是这围合起来的元素却大有学问在。读过陈从周的《说园》更让我对中国园林感到震撼,更让我不禁感叹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园林讲究“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有假山的山脉清晰,有水的清澈碧绿,有树木的形态万千。“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造园的意境完美的像一幅画。

《说园》中讲造园要有静观、动观之分,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静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然而在园林设计中也有着这一手法。何为“美”,相信中国园林用动静来表现的已经是淋漓尽致。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在园林中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也算是精妙的表现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还有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对于造园元素来说,中国园林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其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风景画面来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同时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的内涵。与借景抒情有异曲同工之效。并且在布景中更是妙在含蓄,耐人寻味。

喜欢中国园林的幽幽小径,漫步其中时饱尝到了作为古人的风采。也很喜欢中国园林的漏窗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透过漏窗,青竹摇曳,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人工建造的石洞,石阶,都显示着自然的美色。难怪会有无数文人游园作诗、讨论文学,造园犹如作文学,相互有感相互感染。看来园林中也夹杂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成语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如: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又如:瑚之为学,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清史稿·陆世仪传》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如: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又如:再就让我说,我也没姐姐说的这等透彻,这等淋漓尽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铁木前传读后感_1300字

孙犁先生在谈到创作初因时这样说道:解放初期进城以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我很为这种变化所苦恼。因为这种思想,使作者想到了朋友,因为朋友,使他想到了铁匠和木匠,因为这二匠,使他想起了童年,这就是《铁木前传》的开始。(以上引文摘自《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

小说描写了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在解放前后的友情变化过程,在艰难的岁月里,打铁的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结为了知己好友,他们互称“亲家”,两家的孩子女孩九儿和男孩六儿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为报答“亲家”的好意,铁匠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而黎老东闲暇的时候就无代价地替铁匠换换锤把,修修风箱。当黎老东的脚受伤时,傅老刚背进背出,给水给饭,为他请医生,花药钱;同一年里,当铁匠烫伤时,黎老东也精心地服侍了他,两个人的交情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但是解放后不久,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木匠开始痴迷于置产业添家产,当老友重逢时,木匠得意地炫耀他儿子给他新制的“大毛羔皮袄”,铁匠因此“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当傅老刚提醒老友要支持孩子们进步时,黎老东却说:“我们过日子,还得按老理儿。”……在这些情节里两个人观念的不同已经隐约可见。而在打造大车的过程中两个老朋友的裂痕逐渐明显起来,“过去多年来,他和黎老东共同厌恶、共同嘲笑过的那种‘主人’态度,现在是由他的老朋友不加掩饰地施展起来了,而对象就是自己。”建立友情像培植花树一样艰难。花树可以因为偶然的疏忽而枯萎。但是观念的相左却使两个人的友情产生了裂痕,直至分道扬镳,不再来往。

由此,小说的主题得以显现:在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中,传统的意识形态和习惯势力将会成为其主要的阻力。而铁木之间矛盾的根源是几千来来私有制传统习惯对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但是,生活是像流水般向前流淌不歇的,在“四儿”、“九儿”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的努力下“青年钻井队高大的滑车,在平原上接二连三地树立起来了。”清澈的水开始在井底翻冒起来了,而黎老东回家的脚步在旁人看来“忽然变得焦躁和不安起来了。”

作者在最后一个章节以抒情的笔触这样写道:“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的时候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但是,你的青春的火力是无穷无尽的,你的舵手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你正在满有信心地,负载着千斤的重量,奔赴万里的途程!你希望的不应该只是一帆风顺,你希望的是要具备了冲破惊涛骇浪、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也不会迷失方向的那一种力量。”

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什么比互助、前进更美好的?有什么比冲破阻力、克服困难更迷人的?《铁木前传》发表至今已有55年,小说中反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但是文字中流露的清新朴素之美和对人性的深刻刻画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成语惊涛骇浪:惊涛骇浪[jīng táo hài làng],意指猛烈的风浪。语本三国魏·王粲〈浮淮赋〉。後亦用“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源]三国魏·王粲〈浮淮赋〉(据《初学记·卷六·淮第五·赋》引)从王师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背涡浦之曲流兮,望马邱之高澨;泛洪橹于中潮兮,飞轻舟乎滨济;建众樯以成林兮,譬无山之树艺。於是迅风兴涛,钲鼓若雷;旌麾翳日,飞云天回。苍鹰飘逸,递相竞轶。凌惊波以高鹜,驰骇浪而赴质,加舟徒之巧极,美榜人之闲疾。白日未移,前驱已届。群师按部,左右就队,轴轳千里,名卒亿计。运兹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蔕芥,济元勳於一举,垂休绩於来裔。[典故]“惊涛骇浪”原作“惊波骇浪”,出自於三国魏时王粲的〈浮淮赋〉。〈浮淮赋〉内容主要描述军队出征的壮盛场景,其中“凌惊波以高鹜,驰骇浪而赴质”二句的意思是说:出征的战船,凌驾於高起的浪头上,奔驰於汹涌的波涛中,勇往直前地奔赴战场。句中的“惊波”与“骇浪”,就是指极为凶猛激烈的波浪。後来“惊涛骇浪”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猛烈的波浪,如宋·陆游〈长风沙〉诗:“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此外,亦可引申用来比喻险恶的环境,如:“老王的阅历丰富,不知经历多少惊涛骇浪。”

成语根深蒂固: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意指“根深蒂固”之“蒂”,典源作“蔕”,音义同。比喻根基坚固,不可动摇。语本《老子·第五九章》。[源]《老子·第五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蔕、长生久视之道。[典故]“根深蒂固”原作“深根固蔕”。比喻根基坚固,不可动摇。这句成语出自《老子·第五九章》。老子认为:修身养性,最好的方法莫过於爱惜精神和智识而不耗散,将天早就赋与的德,再不断加以累积。德越积越厚,就没有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就无法测度他的极限,力量大到无法测量,就可以治理国家。掌握治国的根本,就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这就是将根札深,稳固基础,持久长生的道理。後来“根深蒂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根基坚固,不可动摇。出现“根深蒂固”的书证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他们做得兴头的,都是有根基,有脚力,亲戚满朝,党羽四布,方能够根深蒂固。”

给永远比拿愉快读后感_1300字

今天当我再一次翻开了冰心的散文集,其中的一篇《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它把我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冰心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已年过半百,虽长寿但并不是十分健康,她小女婿的姐姐日日夜夜地照顾她,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上百上千的小朋友写信给冰心,给她送来深深的祝福。这时候的冰心她便是受者,在大家的关心下幸福地过着生活,而那些为她付出的人,这时便可身为施者,他(她)们更应该感到衷心的愉快,因为他(她)们给了他人帮助和祝福,这是至高无尚的。

无私奉献的人在社会是无处不存在的,回想几个月之前发生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六万多人死于天灾之中,被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事情总是这样,在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总有舍己救人的英雄出现,他们在地震中为了他人的生存,或用自己脆弱的身躯挡住压下来的重物,或忍痛扯下自己的肢体,让他人先行脱离危险,哪怕失去自己的生命。这些英雄,在地震中上演了生命的传说,造就了生命的伟大。被保护而活下来的人不仅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而那些为他人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英雄们,他们得到的是世人百分之百的尊重和肯定,这是哪怕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换不来的精神财富,它只存在人们的心中。

但是在当今社会中,“为人民无私奉献”却不是有些人的座右铭,“一心只想让别人为他们付出,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倒成了他们的金字招牌。最典型的当然就是大街上的乞丐们,除了一些的的确确身体有些残疾,丧失了工作能力的人,但是那些四肢健全,没有什么智力障碍的人,完完全全自己可以自食其力。我曾经就看见有一个中年男子在大街上跪街乞讨,他前面有张纸,上面写道他父亲早亡,唯一的大哥也在前不久出车祸死了,母亲也长年卧病在床。但我不禁想道:这一切的一切,哪怕退一万步来讲,这一切是真的,但是那个中年男子却身体健全,智力无障碍,那么就完全可以挣钱养家糊口,根本就用不着跪街乞讨。难道就因为工作太累,乞讨省事又挣钱吗?

无私奉献,其实并不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当你在同学没带学习用品时,借给他,以解燃眉之急;当有位老奶奶想要过马路,你上前扶她一把;当他人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鲜血直流时,你赶紧递给他一张纸帕……这些事在有些人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不明白,这些小事其实就浸透了他们的爱心,给别人以及时的帮助,得到的虽只是一句“谢谢”,但这却是最宝贵的,“谢谢”虽只是两个字,但这其中却充满了他人对你的谢意以及尊重。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也记得西方一本圣书上有句能够说出我心底的话的句子是‘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是啊,作者这样写,是国为她是施者,也是受者。她品味到了两种不同人的味道,虽都心中感到幸福,但施者的幸福与高兴相比作为受者还要多。我也跟作者一样,品味着这其中的奥妙。我时常帮助他人,别人什么东西忘带,我总会借给他。我也帮助过一个老人,她在马路的一侧东张张西望望,但不敢过去,我便上去扶着老奶奶,慢慢地扶她走,直至她平安过马路为止,我才转身离开。

“给永远比拿愉快”,经常帮助他人,奉献自己,你得到的将会更多,这是物质永远也换不来的精神财富。

成语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如: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郆只出使了一次朝鲜,办结了甲申金玉均一案,又曾同威毅伯和日本伊滕博文定了出兵朝鲜彼此知会的条约,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又如:只要敬爱他的人,多发挥这一点,不要七手八脚,专门把他拖进自己所好的油或泥里去做金字招牌就好了。——鲁迅《花边文学·趋时与复古》

成语七手八脚:七手八脚[qī shǒu bā jiǎo],意指形容人多动作纷乱又没条理。语或出《续传灯录·卷二二·庆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禅师》。[源]《续传灯录·卷二二·庆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禅师》初住台之光孝,僧问:“浩浩尘中,如何辨主?”师曰:“巾峰顶上塔心尖。”上堂:“临济三遭痛棒,大愚言下知归。兴化於大觉棒头,明得黄檗意旨。若作棒会,入地狱如箭射;若不作棒会,入地狱如箭射。众中商量,尽道赤心片片。恩大难酬,总是识情卜度,未出阴界。且如临济悟去,是得黄檗力,是得大愚力?若也见得,许你顶门眼正,肘後符灵。其或未然,鸿福更为诸人通个消息。丈夫气宇冲牛斗,一踏鸿门两扇开。”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且道是甚麽?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典故]汉语的语词常见由“七、八”所构成,如:“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歪八倒”、“七嘴八舌”等,这些例子大概都有不整齐、错落的意思。“七手八脚”也是如此,用来形容人多动作纷乱又没条理。比较早的出处见於《续传灯录·卷二二·庆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禅师》:“七手八脚,三头两面。”三头两面,就是比喻人诡谲善变,玩弄两面手法。所以禅师语义当是用来形容尘世烦乱,人情复杂。因此要人“耳听不闻,眼觑不见”,也就是有所不闻,有所不见的意思。後来“七手八脚”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多动作纷乱又没条理。这句成语常见於小说中,例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装奁、箱笼,搬的搬,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红楼梦·第七〇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这两个例子都是在形容多人一起动手,烦乱一片的样子。

享受生活读后感_1300字

区委宣传部发的众多的书籍中,我被戴尔。卡内基《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所吸引。这本书并不厚,通篇都用一些生活的小故事,揭示怎样搞好人际关系,成就事业的大文章,非常富有哲理。罢卷之后,有三点非常深的感受,就是三个关键词:“境界、态度和艺术”。

让工作成为一种享受,这就是境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人,他们胸怀世界,以坚韧的毅力,做出了大事。譬如,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从小就立大志,自觉地接受社会的、自然的大风大浪的考验,年轻时被称为“毛奇”。重庆谈判时,每天要抽2包烟的毛主席,半天时间竟然不抽一根烟,连蒋介石都钦佩毛主席的毅力。这是因为毛主席有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敢于牺牲的壮志,才领导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是崇高的境界,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但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容易在理想和现实的穿梭中遗失自我,有的青年理想远大,但碰到困难受到挫折就迷失方向,很多人就把作为工作当负担,为生活而工作,使工作失色。戴尔。卡耐基告诉你,把无趣的工作变得有趣,工作士气可以得到提升,就有精神,更热忱、更能享受修闲的时间。这个真正的故事就是戴尔。卡耐基的太太——一个打字员,怎样把单调刻板工作变得有趣,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赢得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享受生活。有人说,生活是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没有剧本的角色,没有既定的结果,没有投入与获得的比例,但有一条就是幸福的体验并不与得失成正比。因此,我们每个人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无论目前的岗位如何,只要你有这样的境界,你就十分快乐,你就十分充实,你就工作和生活得非常有意义、有质量,从而你就能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如果假装喜欢这份工作,那么我就真的能喜欢到某种程度。”“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快更有效率”。戴尔。卡耐基把它总结为态度的力量。态度决定一切。有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英国小镇有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受其父的严格教育,她父亲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的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正是因为父亲的严厉使撒切尔夫人幼年养成了良好的态度,促使她始终而向着顶峰攀登,使她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我是最强的”,从而使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铁娘子”。态度决定高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和目标,具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其人生目标必然高远;有了高远的目标,必然会为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报。因此,也有人说,态度决定命运。

人际沟通是艺术,这一点,《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会告诉你怎样去做才能做的更好。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被认为人际沟通的黄金原则。但戴尔。卡耐基的聪明之处,就是能够通过大量的例子、系统总结人际沟通的原则,从态度开始,努力获得合作,改变他人而不致于引起反感,等等,从而赢得工作的成功。从事机关工作的公务人员,很有必要读一下这本书,这样对我们与人沟通,融洽内部关系,提高公务人员形象和工作效率会有好处。

成语水深火热: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如:《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又如: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二

成语凡夫俗子:泛指平庸的人。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吾等又不是凡夫俗子,恃强斗勇,皆非仙体。”又如: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儿。——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_1300字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写的一部揭露奴隶制度的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后期为时代背景,以主人公曲折而又富有悲剧性的下半生为故事主线,穿插了黑白混血儿的悲惨命运。以庄园主们浮华、奢靡的生活、奴隶贩子的丑恶行径等等作为支线,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的历史环境。读完这个故事,我对可怜的汤姆叔叔感到同情,同情他可怜的身份,同情他悲惨的命运;我又对残忍的奴隶主和卑鄙的奴隶商人感到憎恨,憎恨他们的粗暴凶狠,憎恨他们的冷酷无情。在书中,我最欣赏这几个人物:正直、心地善良的汤姆叔叔;聪明好学的混血奴隶乔治;冷酷无情的奴隶贩子黑利;天良丧尽的雷格里;有正义感、但随波逐流的圣克莱尔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使十足我最难以忘怀的是聪明活泼但野性,后来被调教得自尊爱人的黑奴托普西。书中有好几个情节都在我脑海中反复萦饶,还有两位女性形象。首先是伊娃,当汤姆叔叔被轮船运送到新奥尔良的途中,伊娃进入了故事的叙述中。当这名5、6岁的小女孩落水后,汤姆叔叔将她救了起来。伊娃恳求她的父亲买下了汤姆,在跟随圣克莱尔家来到新奥尔良后,汤姆成为了圣克莱尔庄园的一名马车夫。不过,汤姆在这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天使般的伊娃一起度过的。

伊娃经常会谈论一些爱与宽恕的话题,她甚至说服了固执的奴隶女孩托普西,让她相信她也应该得到爱。伊娃也曾试图去感触她那坏脾气阿姨奥菲利亚的心。这个小女孩的形象让我想起了《飘》中的梅兰,同样是柔弱的女性,同样有着充满爱的眼睛,同游有着一颗高贵而富有基督精神的心。这样的人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对身边的人有着不可思议的影响力。

书中的伊娃与同龄的孩子一样充满幻想,可爱调皮,和同龄人不同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她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对真理、理想世界的渴望,使她区别于别的孩子,也区别于很多同时代的成年人。有时候孩子是真正的勇者,而且比成年人要勇敢的多,他们更能勇敢的直面自己的心,比如伊娃的父亲,就是个非常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是继承了庄园财富的奴隶主,另一方面他为南方奴隶制度感到深深的羞耻,然而他一直无法面对自己,无法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放奴隶,最后是在女儿和汤姆的不断影响下,促使他重新信仰基督,直面自己的心。

第二位女性形象是伊莉莎,她与伊娃不同,我们从伊莉莎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和母性的伟大,而伊娃给我们带来的是神性的震撼。一个黑奴如果成为妻子和母亲,恐怕是最痛苦的事情,黑奴没有做为人最基本的权利,她的一切包括孩子都是奴隶主的,而做为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白人卖掉是何等痛苦和愤怒,书中常常出现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心情“真恨自己生在这个世界上”。于是,伊莉莎在主人卖掉孩子的前夜,她携子逃亡。读到这里,我再次感叹这个世界看上去有多光明,实际就有多么黑暗。这些情景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母爱、善良、高尚这几个词的含义。有句话说得对:“黑人,白人,黄种人都是人,都是平等的,无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追逐自由的权利,关键是能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联系生活,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但需要你辛苦地付出汗水,有时还要你抱有勇于拼搏与改变现状的那份决心才能改变命运。并且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不向命运低头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启示。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成语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如: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又如: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悲天悯人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