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1500字

本文有读《爱的教育》有感优秀作文(1543字)、2018高考满分作文:享受孤独优秀作文(1475字)、近距离看美国读后感(1501字)、诚实感恩自信坚持优秀作文(1507字)、《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521字)、做育人的教师读后感(1497字)等1500字左右的高中一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读《爱的教育》有感_1500字

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小说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这本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写下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感人肺腑。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让人赶到是那么真实,高大善良的卡隆,滑稽有趣的可莱缔,聪明伶俐的代洛西………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包括幼儿园中闹哄哄,可爱的孩子们,卡隆保护奈利,卡洛裴把自己精心收藏的集邮册送给受伤的老人表示歉意…………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给人启发,也许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上找到类似于自己经历过的或惭愧或伤心或高兴的事情,但我找到的更多的是乐观,是关爱,是友谊,是希望,是做人的道理。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时时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让我们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

成语至高无上: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如:《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又如: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2018高考满分作文:享受孤独_1500字

狂风不停地劲吹,情况十分危急。一天早上,船上有个人突然大喊一声:“陆地”,我们刚想跑出舱外,去看看我们究竟到了什么地方,突然船却搁浅在一片沙滩上移动不得了。先天大浪不断冲进船里,我们都感到死亡已经降临了,都躲到舱里去,逃避海浪的冲击—《鲁滨孙漂流记》

我漫步在书香校园中,肆无忌惮的侵夺着书中的每一个情节,心也为之跌宕起伏。静静地坐在时间肩头,看一串串离去的背影流动着,匆匆的将霞光追随,听古城上空的的时钟滴答着,渐渐的将过去敲碎,梦想着自己能够有一天像鲁滨孙那样孤独的旅行。

他们航行了好几个星期,同印度人做了一些生意,可是我一直被严严实实的禁闭在船舱里,就不知道他们走的是哪条航线了。他们一再威胁说要把我弄死,我也就认为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了——《格列佛游记》

我很庆幸二位在面对如此危险时那淡然自若的样子,也许,在困难面前,也只有将死之人才能得到心灵的最纯真的慰藉吧。

《鲁滨孙漂流记》之所以有划时代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笛福一样,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个永不疲倦的行动者,是当时不断扩张、不断攫取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典型产物。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的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他理智明达勤于劳动并善于劳动,他遭遇海滩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不坐叹命运的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流浪家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取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典型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总之,就思想而言,鲁滨孙不是一定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是以占有为目的的资本主义拓荒人。他的荒岛经历是早期西方殖民者的开拓史的一个缩影。“落难”最终成了一首占有狂想曲,经过了占有、开发和完善等资本主义“进步”历程。正因为如此,鲁滨孙才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原型或神话人物之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许,从生命的角度看,这是毫无意义的挣扎,但从人生的价值看,这便是无尽的财富。

《格列佛游记》讲的是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船航行南太平洋,不慎中途遇险,他死里逃生漂到了海岸上,当他又重见了天日的时候,自己竟然被细细的绳子捆住了,在他的周围全是比自己小十二倍的人。哈哈,原来是自己到了小人国。后来又先后见了大人国、能召唤鬼魂的“巫人”、丑陋自私的“耶胡”、聪明而高贵的“慧烟”……格列佛是十八世纪英国的普通人,他热爱劳动、刚毅勇敢、心地善良。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日趋堕落,得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的结论。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作者将自己的种种美德赋予笔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对别人关怀备至。他是个正面的理想人物,总是坦率的叙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断然拒绝唯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他面对困难,仍以风扫落叶的雄姿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读到这里,我必须要说些什么了。也许,少年的我,在无数的诗词中,在无数的落红中,学会了享受孤独。也许,孤单是青春应该具有的颜色,这样,在安静无声的夜里可以任心飘荡。素锦数年,谁使孤岛变得生机勃勃,背上行囊,在慢慢红尘中享受冒险带来的绝美的孤独与刺激。

先行一步,也许是冒险,但谁敢说,冒险不是一种智能,一种成功的契机。花开的季节,与寂寞有染,于尘世无缘。灿如朝日的年纪,轻轻的挥洒冒险带来的飒爽英姿,看冒险落红的心开成陌上的蔷薇,谈笑间,冒险间,一切灰飞烟灭,故地重游,那孤岛将再次因我流转。

成语飒爽英姿:飒爽:豪迈矫健;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如: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又如: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诗

成语小康之家: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的家庭。如:清·李绿园《歧路灯》:“小康之家,就看得赌具是解闷的要紧东西。”又如:这些人起码都是小康之家,家里有房子有地。——老舍《四世同堂》

近距离看美国读后感_1500字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真正的法治?我想这些大概都是中国人最熟悉但却又最陌生的词语。我们每个人都心存疑问,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制度?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还是任何一个公民随便就能找个人出来批斗的所谓民主?

直到我真正读完《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我才发现,我们所能理解的自由、民主和法治是那么的肤浅。我们站在自己理所当然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总以为,只要有人愿意去改变,我们就必定能得到我们所要的自由、民主和法治。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在施行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代价。

正如林达先生在书中所说的一样“美国人已经为宪法的实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就美国的林肯总统,肯尼迪总统和被指控为谋杀肯尼迪的凶手都死于枪下来看,自由自历史以来,有时候就是要用生命来换取的。而这样的自由又是否真的能被我们接受?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一旦放任了,我们是否能有确实可行的措施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我想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至少就我们现今的情况而言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不仅仅是一个“种族大熔炉”,而且它的建立也异常的特别。建国之初的美国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政府都没有,更别说是总统和宪法了。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然后建立了让世人称羡的自由、民主和法治,这其中所付出的代价就不言而喻了。其实,如果你对美国的发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你就会发现,美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对于自由有种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热衷,他们宁可获得无边无际的自由都不要一个能辅助国家发展的政府。正与林达先生在书中所提及一样,“在他们看来,国家就是一个“怪兽”,就是一个剥夺他们的自由的“机器”,他们决不允许政府的‘胡作非为’。”于是,美国的宪法就这样子派上了用场。可是,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做得到美国民众一般的“豁达”吗?我无法想象,当我们处于一个无政府的状态之下,我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究其根本,并不是我们我们的自制力不够,而是,美国民众的宪法精神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在美国可以没有政府,但却不可以没有宪法,这就是他们根深蒂固的宪法观念使然的。

美国宪法从立法到施行,从历史走向现代,美国民众所领悟到的宪法精神是超乎常人的。“看到美国的自由之后,我们常常说,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作出的一个选择”林达先生的这句话令我陷入了深思,在缺少了这样的背景条件的国度,自由的施行能否如此的简单?一个真正自由的国度,自由的存在是需要所有人的共同营造的,一旦有人因为法律的允许而滥用自由,那么,一切的自由最终都会化为乌有,因为人们不可能宽恕一个滥用自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而他,也注定失去本属于他的自由。

既然拥有了最可贵的自由,那么民主与法治就必定要有所进步,因此,美国人便将一切的问题都终结为司法问题。就个人观点而言,将问题终结为司法问题未必没有好处。在一个“以法为尊”的国度,宪法有着最神圣的尊严,用宪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好不过了。宪法既然为限制政府权力而设立,那么宪法就应该落到实处,如何平衡好政府权力与民众利益之间的问题,我想那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美国的民主恰恰是建立在他们良好的自由至上,当民众有着严谨的守法精神,那么现实当中的民主就显得不再遥不可久了。

当我们在感叹我们的自由并不足够时,当我们埋怨我们的社会不够民主时,当我们责骂我们做不到真正的法制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回过头来看一下,反思一下,我们已走过的路是否已经足够支撑起整个民族要实施自由的代价?

成语不言而喻: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意指事态明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源]《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典故]根据《孟子·尽心上》记载,孟子认为君子的自然本性,无论是处於富贵或是穷困之中,都不会改变。因为仁、义、礼、智这些内在的道德早就深植於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润泽,背部充盈,这仁、义、礼、智之道当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於这仁、义、礼、智之道充沛流行於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们的动静行止无不中节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说明,旁人也能了解并感受到他的君子风范与所受到的薰陶。後来“不言而喻”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事态明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

成语广土众民:土地广阔,人民众多。如:《孟子·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又如: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诚实感恩自信坚持_1500字

诚实 感恩 自信 坚持 诚实 感恩 自信 坚持——读《哈佛家训》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哈佛家训》。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哈佛家训》的第八章《优秀品质,让孩子闪烁一生的硕大光环》。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妈妈给我定的座右铭:

诚实,感恩,自信,坚持。“一个不诚实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难以得到世人的承认与赞扬,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是妈妈一再强调的——做人第一要诚实。记得有一次,我作业没做,骗妈妈说作业写好交了,妈妈也就相信了我。第二天早晨,因为作业没完成,我骗老师说没带,老师说让我明天带,就这样,我又连续几次把妈妈和老师都给骗了,正当我以为阴谋得逞时,老师终于怀疑了,把妈妈叫到了学校,妈妈知道了真相,回家后狠狠批评了我,她后来教育我说:“做人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诚实守信,没有了诚实,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因此她把“诚实”作为我第一个座右铭。

“学会感恩,做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一个会感恩的人,她才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热爱父母、老师、朋友……”。记得有一次,“三。八”妇女节,我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给给妈妈买了一束很普通的橡皮泥“花”,在晚上的时候送给了妈妈,妈妈非常感动,说我长大了。事后我明白了,感恩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感恩,第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让爸爸妈妈感动。感恩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也是一个让家庭温馨的小小过程,只要你肯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到!“老师又不是老虎,为什么要怕呢?如果你回答问题错了,老师还会把你吃了不成?”这是妈妈第三强调的——做人一定要充满自信,记得以前我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妈妈教育我说:“自信一点,你回答问题了,老师才知道你上课用心听讲了,勤思考了”。从此我记住了妈妈的话,再也不怕老师了,上课发言积极多了,“自信”成了治我发言不积极的“良药”。

“做任何事,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去年暑假我考钢琴六级,在考级的几个星期,每天练琴,枯燥乏味,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苦熬,妈妈鼓励我说:“坚持就是胜利”。整个7月份,我拼命地练习,终于我的坚持取得了成果,在考级时发挥出色,获得了“优秀考生”称号。我一定要把妈妈给我座右铭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去,做一个优秀的人。

家长感言:

品质是立人之本——读《哈佛家训》有感

今天,我和女儿一起看了《哈佛家训》的第八章《优秀品质,让孩子闪烁一生的硕大光环》。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感慨万千。“品质是立人之本”这句话真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来到这个社会,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要学“做学问”。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却忽视了孩子的品行教育,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学习很优秀,能力很突出,但是在品行上可能有些问题,当他长大进入社会时往往与社会格格不入,让其他人无法接受,在社会上也无法立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由于孩子还处于一个缺乏足够判断力的年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全盘接受了家长的一些说话、做人处事方式方法,很多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会了父母的一些坏的习惯或者品质,等到我们发现时,为时晚矣。所以孩子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他们那可以看到我们的言行习惯,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平时多注意改掉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品质,及时擦掉镜子上的污点,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共同进步。特别是作为一个母亲,平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接触多,更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有一个平和、淡定、宽容的心态,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人品出众的孩子。

成语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又如: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感慨万千。

成语枯燥乏味:枯燥:单调无趣。指单调缺乏情趣兴味。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一个人开车真是枯燥乏味。如果润生在旁边坐着,他们还能说点什么。”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_1500字

温柔的浸润

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读书感悟:假期里根据马祥勇老师的推荐,我在当当网上购买了王小妮的《上课记》,龙应台的《目送》和《孩子,你慢慢来》三本书。因为书拿到手的时候已经快开学了,所以没有看完。其中最喜欢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到名字就喜欢,忽然想起?洗胃藕鼐怖鲜θソㄒ笛L昕魏螅鲜Φ亩怨认苊窭鲜Φ钠兰郏骸拔氯岬慕螅 焙呛牵鸵哉飧鑫饫葱次业亩潦楸始前伞?

马老师刚刚推荐完要看的书目后,我马上在网上搜寻龙应台的资料,因为我对她一无所知。

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毕业后,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1984年于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烈回响,隔年出版,第21天内再版24刷。余光中称为“龙卷风”。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

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十五年前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十五年过去,龙应台不仅成为华文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枝笔,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而这本书也给无数读者带来感动和启迪。

《孩子,你慢慢来》所包藏的母爱,除了一个母亲能用心感受到,还有任何一个爱妈妈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羡慕安德烈和飞飞。在这个没有冬阳的日子读这本暖暖的书,整个人都暖和了,被温情包围许久感动。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看着看着,你能被里面的很多情节打动。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读着《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很欣赏书中龙应台那浓浓的母爱,对于孩子的不急不躁,不正是“温柔的浸润”吗?很羡慕安安在龙应台的耐心教育下,那么出色。是啊,每一个出色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对我的儿子钊钊说;“孩子,你慢慢来!”

成语鞭辟入里:鞭辟入里[biān bì rù lǐ],意指鞭辟,鞭策、激励。“鞭辟入里”指研究学问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处。语本《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一·师训》。後用“鞭辟入里”形容评论见解深刻透澈。[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一·师训》学只要鞭辟一作约。近里,着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典故]“鞭辟入里”原作“鞭辟近里”。程颢,西元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北宋洛阳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为理学洛派之宗师。程颢着重身体力行的功夫,不只是立身处世和修身养性,做学问也是如此;只要自我鞭策,从自己身上下功夫,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这样的道理就如同《论语·子张》中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立身处世的道理加以审问和慎思,那自然一切的行为也都能够符合“仁”的规范,而无时无刻不为仁了。程颢的这段话见载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一·师训》,後来“鞭辟入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研究学问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处。亦用来形容评论见解深刻透澈。出现“鞭辟入里”的书证如清·盛宣怀〈致张香帅函〉:“此时祗有责成朱道鞭辟入里,实事求是,勿徇情面,勿托空言,或可望有起色。”

成语实事求是:实事求是[shí shì qiú shì],意指做事切实,加求真确。语出《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源]《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於儒者。山东诸儒(者)〔多〕从而游。[典故]“实事求是”是东汉班固在《汉书》里用来形容河间献王刘德的话。刘德是西汉景帝的第三个儿子,被封为河间王,卒谥献,故後人称之为河间献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後,古代书籍几乎毁灭殆尽,刘德经常派人向民间访求,因此蒐集到不少先秦时代的珍贵古书,与朝廷藏书量不相上下。他尊崇儒术,勤於修习礼乐,治学严谨,所以班固称许他道:“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到了唐代,学者颜师古曾注解“实事求是”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由此,我们知道,刘德在做学问时,必定依据掌握到的事实为根据,以获取正确的结论。後来“实事求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做事切实,加求真确……

做育人的教师读后感_1500字

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本书是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7位教师共同的著作,这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是他们教育实践与智慧的宝贵财富,是他们教育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厚重的铺路石。

读完以后,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改变的东西很多很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还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确实差距太大。上课时对学生往往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没有真正用心分析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前总是感觉要让学生尊重你,你就必须维护教师的威严,要说一不二,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你的命令。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就经常失去了笑容,板着面孔,渐渐地学生对我也就“敬而远之”了。现在想来,我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就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还要有包容之心,宽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你,乐于学习你所任教的学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习做一名智慧的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要有教学智慧,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在教学中还应该和其他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读完这本书,感觉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还应该以学习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课堂的多元化学习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课后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环节,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人对获得知识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喜欢图省事,照搬照抄别人的教案,甚至课后案、教后案。其实,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设计的教案各不相同,我们不可能通用的,还是需要学习创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教案。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课改丛书、听名家报告等,与课改为友,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学然后知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感悟中提高。只有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落实教学新理念,顺应教育新形势,设计出自己的个性教案,然后经过不断的实践、补充、修改、反思,教师才能逐步成长!反思是一种思考,是一种习惯。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获取教育的真谛。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具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评价,学会反思,才能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师。

成语说一不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如: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又如:穷苦人们起来,在村里说一不二! ——梁斌《红旗谱》十八

成语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如: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又如: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