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精选读后感大全500字

本文包含反省一生—读《携反省上路》(530字)、火烧圆明园观后感(488字)、《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读后感(542字)、《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499字)、呐喊读后感(501字)、读《女巫》有感(545字)、班主任兵法读后感(535字)、农夫与蛇读后感(491字)等500字左右的初中一年级精选读后感10篇,供您参阅。

反省一生—读《携反省上路》_500字

反省,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必须时常的反省自己,因为反省是火,点燃人生之灯;反省是灯,照亮人生之路。

有了反省时刻伴随我们左右,我们就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犯错,我们也不会因为当时无意的犯错而后悔终生。回首那曾经的历程,我庆幸,因为我选择了反省做我的人生伴侣。

慢慢的人生路上,携反省一起上路,它会呵护我的一生;茫茫人海里,携反省一起上路,它会比金钱、权利更宝贵;求学路上,携反省一起上路,它会比荣誉感更具效果……我微笑,因为我携反省一起上路。

有了它,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更多的失利,懂得了失败的关键所在,有了它,我们会懂得怎样去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章程。反省自己,才发现自己当初撒娇的幼稚;反省自己,才懂得自己当初折下花朵的残忍;反省自己,才会使自己走向成熟的新阶段!

懂得了反省,才会发现不足,发现了不足,才能给予改正,给予了改正,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更加完善,才能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通过反省,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变成了永藏的友谊;通过反省,父母的唠唠叨叨变成了真爱存在心头;通过反省,老师的教诲变成了无尽感激烙在心田;……

多让反省在脑海游荡,携反省上路,才能懂得,“上帝关上门后,发现他留出的另一扇窗户。”

成语一意孤行:一意孤行[yī yì gū xíng],意指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後用“一意孤行”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源]《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武安侯为丞相,徵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已而赵禹迁为中尉,徙为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交驩,而兄事禹。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典故]“一意孤行”原作“孤行一意”。根据《史记》的记载,赵禹为人廉洁孤傲,执法严苛。从他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公卿登门拜访,他也始终没有回拜答谢,意在杜绝朋友宾客的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独立处理公事。後来“一意孤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本含有褒义,後转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成语必不可少: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如: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判死刑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又如:食品是人人必不可少的。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_500字

今天我观看了《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中,痛苦的人民,无能的清朝,以及可恶的侵略者,都记录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烙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

这场电影主要讲述了当年的清朝腐败无能,侵略者趁虚而入,顿时清朝内忧外患、人心惶惶,清朝军队武器十分落后,不敌洋枪洋炮,无奈之下只能交巨额赔偿金。后来侵略者又进攻了北京,皇帝逃到了避暑山庄,侵略者在北京大屠杀、抢文物,为了掩盖罪证还放火烧掉了圆明园,致使美丽的圆明园的大量珍贵文物被烧毁,有些珍贵文物还被侵略者带到国外拍卖。放暑假我有幸来到了圆明园,看到了那些被损坏还剩下一点原貌的旧址,也看到了圆明园当年未被烧毁前的画面,我依然能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也能感受到侵略者当年掠夺烧园时的狰狞嘴脸。

因为当时政府腐败无能,所以中国被其他国家侵略和压榨,圆明园就是一个案例,但是中国人靠着决心和勇气赶走了侵略者。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也想为国出一份力,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不能以身报国,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要记住圆明园的历史,我们也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勿忘国耻!

成语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如: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又如:她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警惕。

成语趁虚而入:趁:乘着;虚:空虚。趁力量虚弱时侵入。如:《去笈七签》卷一二0:“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又如:如今百病趁虚而入。——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回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读后感_500字

文/周晓

给每本书写都后感作为今年提升个人修养一项重要的目标,回首以前,读过很多书,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给我真真留下影像的反而很少,归根结底是没有消化,这样和没有读是一样的,有些很重要的感悟没有及时记下来,也没有去实践,没有任何收获,从年初开始,希望今年能做好这项工作,每月至少读3本书,写3个书评。

读完全篇,这本书给我留下的东西很少,更像是作者生活中时有的感悟,连贯性和逻辑性没有读出来,或许跟翻译的水平有关系,文中作者表述最多的就是人的思想,对形式主义给予了批评,并告诫人们不要被律师、法官的表象所迷惑,他们只不过是通过“盛装”来展现自己很有权威...

关于哲学思辨,作者也在告诫大家不要钻牛角尖,不能进入死胡同,不能再脱离前提条件和历史基础来进行逻辑推演,生活中这样偷换概念,改变前条件去讨论的事情很多,而且这种错误很难发现。最后作者的结论就是每个哲学派别都浑然天成,自成一体,在体系内讨论是完全可以的,重要的事情说3遍,哲学之和为0,你只能选择相信一个流派、一个主张。另外作者认为没有信仰的人其实朝拜的是自己,自己的思想便是交易,自己的行动便是神旨,比如说希特勒,自立为神,堂而皇之的作恶,以小集体的利益维持自己作为神的伟大感觉,这一切终归都是个人主义的诱惑。

成语形式主义: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又如:我不想那样搞形式主义。

成语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如: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又如: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个人和集体》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_500字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七部之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七部之中最好看的一部,它让我回味万分。这部书中,哈利认识到了牺牲。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彻底牺牲自己,放弃一切,进入死亡,这种行为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力量,让世界上最强悍的黑魔法,都对它无效。这种行为具有神奇的力量。哈利波特就是靠这种力量生存下来,并且战胜了强大的黑魔头——伏地魔。在最后的决战,他选择了不出招,结果,他战胜了每次都选择“索命咒”的黑魔头。那个黑魔头并不死于哈利波特的魔法技术,而死于自己伤害之心发出的恶咒,和对死亡的恐惧,对永生的渴望。有一个人给我们的印象曾经那样的不好,那就是——斯内普。它对莉莉(哈利的妈妈)的爱,令他一生都致力于对抗黑魔法的事业中。是啊,以貌取人是我们最大的缺点,常常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失去了多少朋友,为自己树立了多少敌人啊!七个魂器的毁灭和三件死亡圣器(最强大的死亡魔杖、复活石、隐形衣)的不能兼得,说明“追求永生”的行为会阻碍本有的灵性,分割整体,进入死亡的空间。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为我插上了幻想的翅膀,让我在天马行空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想说的太多,有用的也太多,从我们在享受读书时,也在反思我们,升华我们。

成语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如:《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又如: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议。——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成语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如: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又如:余于近日交游之诗,其心契者,曾弗人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清·黄宗羲《谢莘野诗序》

呐喊读后感_500字

读了《呐喊》,我一下子就被作者那爱国爱民的精神给迷住了。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鲁迅写的,里面收纳了十多部短篇小说,篇篇文字清新,耐人寻味,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一位位个性鲜明的人物,通过细致描写他们的举动,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无奈。文字表面看上去普普通通,其实含意深刻,非常具有斟酌的意义。

在这些小说中,我最有感慨的是《狂人日记》,这是一个略显恐怖的故事。讲的是鲁迅发现他哥哥有一个惊人的秘密:在外面和一群人杀人煎肉吃,我刚看到这儿,也吓了一跳,觉得这是一篇贬义的小说,不算是好小说。可后来,书上说鲁迅之前的一个失踪的妹妹很可能是被哥哥吃了,而且自己的饭中也可能被哥哥放了几块,为之伤心和后悔。原来写这样一个缺德的故事是为了强烈地衬托社会制度的差劲。向人们严重又慎重地讽刺了矛盾和烦乱的社会。说了这么多,重点都是在讽刺社会,可之前不是说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吗?当然,这一点是深层次的,其实讽刺社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盼望社会能早点焕然一新,让大家都有民族忧患意识,让祖国繁荣富强。本书的中心就在这里。

好书就像一位形影不离的朋友,将陪伴你一生。啊,《呐喊》我要永远珍藏你!

成语形影不离: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意指形容关系密切,不能分开。语本《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後亦用“形影不离”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源]《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於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典故]《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论述的重点是教人把握时机。时机不对,纵使有商汤和周武王的才德也无法成就功业;反之,处在夏桀和商纣暴虐无道的朝代而没有商汤、周武王的才德,同样也无法成就功业。圣人和时机不可分离,就像一个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体和影子不可分离一样。後来“形影不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与人或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密切,不能分开。此外,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则用“形影不离”形容二人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

成语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又如: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读《女巫》有感_500字

“在童话里,女巫总是戴傻里傻气的黑帽子,披黑色斗篷,骑着把扫帚飞来飞去。”

《女巫》这本小说讲了作者与他姥姥和恶魔——女巫的一段故事。这本小说非常有意思,完全可以和罗琳的《哈利·波特》相提并论,甚至比它更出色。书里有许多有趣的、幽默的、出人意料的事。比如女巫的样子。

如果一听到“女巫”这个词,你也许会马上联想到第一段里描述的样子,而这里却不是,看看真实的女巫是什么样儿:弯爪子、戴手套、秃子、戴假发、贝形的鼻子、讨厌小孩的味道、有冰与火在跳动的瞳、没有脚趾、蓝色的口水。

女巫的“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的配方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作者居然想到了倒过来看的望远镜,这的确能让人缩小,呵呵!

怎样对付女巫?一般人会想到报警、找神仙等等。而作者却想到了“以牙还牙”,把“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倒入女巫的汤里。

最后作者有没有变成人?在普通的小说故事里,多半会以一个美好,圆满的结局来结束全文,而这篇小说却不是,他最后没有再度变成人,但他却不哀愁。更使人惊奇的是他知道自己只能再活八九年时,却很高兴,因为他的“下半辈子”可以和他亲爱的姥姥一起度过,这里体现出了他对姥姥的爱。

整篇小说没有一个字,一个词说他敬爱他姥姥,可他和姥姥的行动、语言却把里面蕴藏的亲情体现得微妙微肖。

成语以牙还牙: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如:《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又如:‘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成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如:《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又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样“还”下去是没有了局的。——叶圣陶《英文教授》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_500字

我读过之后,感觉受益匪浅。一个班主任,一个班的中心、灵魂,如何才能把学生管好、教好,培养好?看来,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从树立自己的多重角色观做起,不断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我从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要爱学生。万老师在书中多次指出,他使用班主任兵法,并不是把学生看作敌人,而是以爱学生为前提的。只有爱学生,才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想方设法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去影响学生,才会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第二:想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达到高的境界,就要充分、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状况、心理状况等。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第三: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懂得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去办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心想事成,才能使学生在我们的教导下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第四: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教育水平。最重要的是多读书,在书海中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等伟人进行对话,从中吸取精华,博取众长,增长智慧,把“大家”的东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另外,要经常进行教育反思,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失败中汲取成功的营养。

成语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如:秦牧《艺海拾贝·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又如:孙犁《<秀露集>后记》:“这种激情,虽然基于作者当时迫切的抗日要求,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日生活融会贯通。”

成语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如:《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又如: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邹韬奋《经历·前途》

农夫与蛇读后感_500字

我看了《农夫和蛇》的故事,这则故事主要讲了好心的农夫为了能把蛇救活,竟然将已冻僵了的蛇放在自己的怀里,最后蛇是救活了。可蛇却不知农夫的好心,咬死了农夫,这让人非常生气。有句话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农夫就是吕洞宾,而蛇却是狗。人家对你好,你却对人家坏,这不就让人恼上加恼吗?作为一个人,要知道报恩,人家对你好,你就要对人家好。

在生活中,我要学习农夫这种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如果有坏人向我们求助,我们都不应理会。假如,我是农夫怀里的苏醒的那只蛇,我第一时间就会想方设法帮助农夫,而不是一口就把农夫咬死。要是我是一个过路人见到农夫被蛇咬死后一定会飞快地打死那只可恶的蛇!

我想今后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生活里,我们做人千万不能想蛇那样,我们要对我们好的人,关心我们的人,要懂得感恩,感谢那些曾经有恩我们的人,我们一定要有恩必报,千万不能恩将仇报。

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中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与汗水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我们的父母为了让我们接受好的教育,自己省吃俭用,让我们学习各种本领,我们要懂得父母的心意,好好学习,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和祖国的苛护。

成语想方设法:想种种办法。如: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又如:我想方设法也要办到。

成语狗咬吕洞宾: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又如:你这是狗咬吕洞宾,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

《红高粱》读后感_500字

最近因一部同名热播剧《红高粱》,而使我掀起阅读《红高粱》的热情。

《红高粱》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并非像以前的抗战题材的小说,这本书中塑造的一些抗日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共存的复杂体,他们是一群独特且有着鲜活的生命的个体。《红高粱家族》里的人,真实到不像人,只是一群没有进化完全的半人半兽的存在。在高粱地做爱,在高粱地抗战,在高粱地死去,在高粱地埋葬。他们活着,不标榜道德;他们冲锋杀敌,不呐喊口号。

全书的高潮“余司令伏击鬼子,‘我奶奶’牺牲”反而被安排在最前面,后面抽丝剥茧般地展开余占鳌和“我奶奶”的爱恨情仇,讲述“我奶奶”生前身后的各种故事。字里行间都弥漫着红高粱的气息,那应该是东北乡才有的气息。粗狂、野性又火辣辣的充斥着热情。

莫言写这本书时才31岁,而文中那股子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却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犊之蛮劲儿才喷发出来。叙述者“我”,总好像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在故事讲到激动之处,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正是这种冲动,赋予了《红高粱家族》独有的魅力。

读《红高粱》读出了民族气节,读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悲壮。也许在这欲加浮躁的年代,更需要一些沉重的东西去让我们追忆,让我们在扬帆起航时不致被大海掀翻沉落。

成语英雄豪杰: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如: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如今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又如:自古英雄豪杰,不经心志之拂乱,未必能奋发有为,故敌国外患之来,实磨砺英豪之一块试金石也。——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回

成语按捺不住: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躁,克制不住。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捺不住,因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了?……’”又如:她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

买小狗的小孩读后感_500字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买小狗的小孩》,大概意思是:一个小男孩买小狗,有许多可爱的小狗,他却看上一直残疾小狗,老板说那只小狗不值得买,男孩想要就白送给他了,想不到老板的慷慨大方,却引来了小男孩的气愤,最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个男孩也是残疾。

回家的路上,我仔细回味课文:小男孩的家并不是很富有,为什么别人把狗白送给他,他都不要呢?原来老板说这只狗不值得买,就是说这只狗没用了,他自己本身也是残疾人,他认为老板再说狗的同时,也在说自己没用。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残疾人需要的是帮助和怜悯,可他们却不知道残疾人更需要的是,大家用对待长常人的目光,来对待自己。前几天,电视上有一个谈话节目,题目叫“千手,牵手”采访对象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的节目“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是由聋哑人表演的,而她们表演的却丝毫不比正常人演的差,甚至它正常人表演的要好,我永远也忘不了她们动人的舞姿,迷人的笑脸。当主持人问:为什么看她们在台上表演得很轻松不紧张时,她们是这样用手语回答的:要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是认为我们除了聋哑以外,其他的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它们能演好,我们同样能演好。

是呀,他们身残志不残,不应该受到我们的歧视,反倒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