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读后感5篇1200、1300字

本文含读《英雄》有感、MyHeroCenderly——我的英雄,辛德勒(1221字)、那些英雄,触动了我的心灵(1242字)、辛酸的农民起义、脍炙人口的英雄传奇——读《水浒传》有感(1288字)、当代英雄读后感(1291字)、真英雄俗英雄(1323字)等1200字、1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范文5篇,供您参阅。

MyHeroCenderly——我的英雄,辛德勒_1221字

当苏联解放了俄国,控制在希特勒手下的犹太人被解放,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犹太人恢复了自由,罪恶的纳粹党接受他们所应得的报应,当那些纳粹党人高呼希特勒万岁的时候,脚下的凳子被踢翻,绳子勒进他们的一寸寸皮肤,以绞刑的方式结束他们的生命,却难以赎罪,那六百万犹太人的性命。辛德勒也是纳粹党,没错,他有着所有富豪都有的脾性,抽烟,喝酒,好色,见到漂亮女人就难以思考,可他仍是我的英雄,MyHeroforever.

辛德勒名单我看了很多次,也是唯一一部我重复看的电影,看一次哭一次,不是矫情,里面的一个个画面触动人心里最柔软的那片地方,记忆犹新的是那个小女孩,在黑白的电影里,出现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她躲过了那浩荡的人群,跑到一间破落的阁楼里,洋娃娃一样的脸显示她这个年纪该有的纯真,她躲在床下,本以为她可已就此逃过一劫,可是当纳粹党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将活埋的尸体从地下挖出,统一焚烧,漫天飞的都是那些惨死人的骨灰,一架不起眼的小推车上有一抹鲜亮的红色,就是那个小女孩,红色的呢子大衣,卷卷金黄的头发,可那张洋娃娃般的脸,却被血和泥沙所混合的固体掩埋,心猛地一揪,无论藏得有多隐蔽,不论是多么小多么可爱的孩子,都逃不过死亡的阴霾……

当犹太人被迫脱下衣服,赤裸裸的在操场上跑着,接受残酷的服刑。

当集中营里滚滚冒着吃人的蒸汽……

当翻开每一块地板都有人躲藏的时候……当人的生死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肆意挥霍,甚至犹太人都已经麻木,自己的族群越来越少,整整六年的杀戮,六百万的犹太人惨死在纳粹党的枪下,每年平均一百万,平均每天都有近万人丧生,犹太民族似乎就此消亡,但留下了一支,辛德勒犹太人,辛德勒花了一生积蓄从纳粹指挥官手里买下了一千一百人的生命,为这个民族延续的生的希望,打字员曾说,这份名单是生的希望,是最好的大义,周围的虚框,是一片蔚蓝的大海,他们会安全的在这片大海中生活,最后辛德勒因为战争期间是纳粹党,并且为了犹太人的生命,做起了军火生意,被通缉成了罪犯,当他离开工厂的时候,他反而是深深的忏悔,他一生没有杀过任何一人,却看过无数人在他眼前丧生,他后悔,自己的车可以换十条人命,自己的胸针起码可以换两条人命,忏悔的不该是他,而是那些残暴的指挥官,那些杀人如麻的纳粹士兵,工人的联名信,希望他不幸被捕的时候的可以减轻处罚,犹太人联名为他熔铸的戒指上写着犹太人古老一句话“当你救了一个人的时候,就等于救了一个世界”辛德勒后来去世了,病重而亡,留下了两件物品,一个是他的墓,一个是在犹太人的和平路旁种的一棵小树,至今仍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年都有他所救的犹太人的后裔来祭奠他,在他的墓碑上放一块石头,围成了一圈,就像当年的名单周围的花纹一样,周围是蔚蓝的大海,一切都会幸福的。

在波兰境内,六百万犹太人被屠杀,如今,波兰境内只有六千名犹太人。

孰是孰非,自由历史评定

但我们的英雄不该被遗忘,这是这个世界和文明延续的恩人。

成语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如: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又如: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成语杀人如麻: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如:《汉书·天文志》:“后秦遂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唐·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又如: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那些英雄,触动了我的心灵_1242字

英雄!乍一看这个词汇,人们总能联想到那些值得崇拜的伟大的人。他可以是儿时电视机里打倒怪兽的奥特曼,可以是飞跃在110米跨栏的国人骄傲刘翔,可以是劳碌在抗灾第一线的人民战士,也可以是“神五”、“神七”勇敢的航天员。可是今天,当我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中闪现的第一组映像却是四位普通的民办教师。他们来自界岭小学——2011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中描绘的一个小学,那是大山深处一个快被人遗忘的小学。作品的开头并没有马上产生一种深深的吸引力,可为了探究这篇作品好评如潮的原因,我坚持着往下翻。以四位民办教师为主线的故事渐渐在我面前展开。他们在深山里演绎着寂寞、卑微、五味杂陈的人生,却值得我们深刻回味和咀嚼。单纯的热血青年张英才毕业后来到界岭小学担任民办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他遇见了三位同事:老好人余校长、副校长邓有米和教导主任孙四海。整篇作品围绕着“转正”这一事件展开,讲述了他们为转正的名额而发生的一连串的故事。本以为作者刘醒龙想要描述一场勾心斗角的斗争,没想到却是一个又一个让人频频落泪的温暖场景。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张英才争取到了一个转正的名额,大家商量着给谁,最终在余校长的请求下,大家一致同意将名额给他的从十六岁就开始当民办教师,如今正病重的妻子。可就在他妻子签下协议后的第二天,病魔却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那是界岭小学举办的最隆重的一场葬礼,可最奢华的仪式也只是将国旗降下来。我当时眼眶忽然就湿润了。界岭小学只是中国民办教育的一个缩影,现实生活中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民办教师在极差的条件下挣扎,在乏味的痛苦中积极面对生活,为钟爱的事业和心爱的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一生。全书有太多的地方值得细细品读:邓有米的节俭灵活,孙四海的有计划、有担当,余校长的老实、爱才,还有张英才的热忱与努力……我终于明白这本书得奖的意义。它塑造了四位各有特点的普通民办教师,也揭露了中国现在教育体制的许多漏洞,引发人们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它赞扬了中国人民教师与底层知识分子的乐于奉献与不顾一切。他们不仅仅反映了界岭小学民办教师在逆境中克服一切传递知识的精神,他们还代表着千千万万奉献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他们精准地诠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他们是真正的“天行者”,是我们作为学生最应该崇敬的英雄。人们常常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读罢此书,我在被深深触动之余,觉得对教师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悟。其实,教师是英雄,在享受安逸与塑造人生之间,他们选择了奉献;在家庭与事业之间,他们选择了学生。书里那些艰苦卓绝而又充满希望的故事,正是为“21世纪新中国的民间英雄”谱写的一曲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至今仍然记得《天行者》中的一个镜头:落雪的时候,鸟也不飞,云也不飘,只有界岭小学的笛声还在与雪花一道轻舞飞飏,那些住在界岭山深处的人家从未听过这样的笛声。我想,是那群英雄吹响了世间最动听的笛声,吹进了你我的心底深处,婉转悠扬,轻吟浅唱,吹成一曲触动心灵的袅袅之音、动人篇章。

成语不顾一切:什么都不顾。如: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又如:我闭上眼睛,不顾一切的向着他手里的刀迎上去。——巴金《长生塔·塔的秘密》

成语千千万万:形容为数极多。如:唐·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又如: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二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辛酸的农民起义、脍炙人口的英雄传奇——读《水浒传》有感_1288字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首耳熟能详的《好汉歌》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好汉在人们的心中,总是英雄的存在,即使他们是平民,贫民,即使他们性子火爆,即使他们没有文化。这些东西并不能影响人们把他们当做英雄看待。反之亦然,不管他们地位高低,贫穷富贵,文化多少,性情好坏,也并不能响人们对他们的敬佩。那么,你是否还记得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当中的那108条好汉呢?

如今,除却书籍,《水浒传》这部经典的文学佳作已经被翻拍成多部影视作品,加上今的科技,众多的生效、画面使得这部文学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让这108条好汉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这部名著的题目,其中的“浒”字,许多人晃眼看去就念“xu”,其实不然,这个字读“hu”“水浒”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它泛指水边发生的种种故事。同时,《水浒传》也被传到国外去,题目并且被译为多种版本。

《水浒传》讲述的是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在这部文学著作当中,相信很多人对武松,林冲,李逵、宋江、花和尚鲁智深等人物印象深刻。他们或是智能超群,有勇有谋,又或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朝廷中的奸臣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同时遭受迫害的还有原本富贵的林冲,这108条好汉,不论阶级,不论穷人富人,均是被奸臣所害,重点刻画了小说中的“官逼民反”直到最终被“逼上梁山”。他们在梁山上集结,并且按照个人不同的特长,排出了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员地煞星。巾帛不让须眉,在这108条好汉当中还有3位女中豪杰,形形色色的人,不同阶级的人,不同思想的人,正体现了农民起的大众化特点,但同时,由于各人的认识不同,这也是导致起义失败的原因。

虽说起义失败,但这次的梁山起义却是成为了经典,那一个个脍炙人口,除暴安良的故事,那一条条嫉恶如仇的好汉,至今仍被我国广大群众传唱。但同时,也有关于《水浒传》当中“善”“恶”的分界线不明显的理论。像是说梁山好汉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并不能始终一贯地执行这个信条:天神般的武松初识孙二娘的时候曾把她当作“铲平”的对象,可是他们一旦结拜,便默许了张青夫妻的为恶;鲁智深嫉恶如仇,慷慨潇洒,却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小气而砸了人家的酒席,抢了东西就走;而宋江因为受到黄文炳谗言的构陷,就把他活割了吃掉,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们成为“善”的代表。至于说梁山好汉们推平祝家庄、曾头市,更是不值得被我们“赞颂”等等。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水浒传》确实成为了千古绝唱,广为流传,人们确实激动于其中的除暴安良,好汉的事迹。

起义失败,对我来说,多多少少心里面都有些不是滋味,尤其是在宋江毒死自己的好兄弟李逵时,那种心酸,那种无奈,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一心想招安,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各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好汉们,最终走的很不是滋味。农民起义当中的很多无奈,我们都没有办法,到最后,我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心酸,遗憾,一直萦绕,但我会记得,会记得那108条好汉的伟大事迹和他们曾经绽放过的人生。

成语官逼民反: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又如:“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想望的。——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成语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如: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又如:《死去了的阿Q时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柯灵《向拓荒者致敬》

当代英雄读后感_1291字

记得听说这本书是在一次选修课上,于是便想借来看一看,还有在中外文化比较课上,李元老师告诉我的,张景超老师在上网时所用的名字是毕巧林。是《当代英雄》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于是我决定借来看一下。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起初,有些懵懵懂懂的。后来才渐渐的进入书中的语境。慢慢地我喜欢上毕巧林这个形象了,诚然,在这个形象上。我多少找到了一些我个人的影子。

毕巧林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但又会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积累很快的退去,他曾经沉醉于用金钱换来的卑劣情欲,但很快这又会使他感到厌倦。他却能热衷于冒险行动和游戏爱情当中,给别人带来无限的伤痛和悲哀。或许这曾使他感到过丝丝的温暖,但最终自己还是陷入了痛苦。正如书中所描写的那样:“我的脾气不好,是我所受的教育把我变成这样,还是上帝把我创就成这个样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我造成了别人的不幸,我自己也不会比别人幸福多少;自然,别人不会因此得到什么安慰,但是事情既然这样,也只好随他去了。在我想青春年少的时候,自从离开了亲人的保护,我就疯狂的沉溺于金钱可以买到的享乐里面。这样的享乐自然使我感到厌倦。后来我进入了社交界,社交活动也很快使我厌烦;我恋上了社交界的美人儿,也有人钟情于我,但是他们的爱情只能使我想入非非,激起我的虚荣心,而我的内心却很空虚……我开始读书学习——学习同样使我感到厌倦;我发现荣誉也好,幸福也好,都和学问毫无关系,因为最走运的人都是一些胸无点墨的人,而荣誉则来自成功,要取得成功,只要善于钻营。”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虽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但到处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因而养成了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于是便将自己的充沛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游戏恋爱和冒险活动中,给别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在我们看来,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无助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他觉得活着或许是无意义的,生在世界上,有目标又无法达到这很悲观,这些问题使他很苦闷。正如毕巧林自己所说的:“啊,目的肯定是有的,我肯定负有崇高的使命,因为我感觉到心灵里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但我不知道这使命是什么;我沉溺于空虚而卑劣的情欲,我在这情欲的熔炉中锻炼的像铁一样冷酷和坚硬,却丧失了追求崇高目的的热情,丧失了人生最灿烂的年华。从那个时候起,我多少次扮演过命运之斧的角色!我像一副刑具,常常无冤无仇,毫无怜悯之心,落到注定要牺牲的人的头上……”,其实我们知道无目标并不是他的本意,是社会不让他有目标。

如果我们不看此作品的相关分析,我们也几乎能看出他精神世界的空虚,现实生活的无目标性,觉得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似乎是多余的。如果我们看了此小说的创作背景便可以知道,造成他这种“多余人”形象,是有社会的原因,当然,个人性格,经历也很重要。

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仅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余的,就算到今天,他也很可能无法与人相处,被视为另类或者是多余的。不过我们只要稍加思考,便可以知道他不仅是个典型形象,而且是个时代的典型。用莱蒙托夫自己的话说毕巧林“这幅肖像是由我们整整一代人身上发展到极点的恶习构成的。”因此可以说毕巧林的形象虽是典型但却具有普遍性。

成语想入非非:想入非非[xiǎng rù fēi fēi],意指“想入非非”是从佛经中“非想非非想处”变化而来。“非想非非想处”指佛教禅修者修习至最高的境界。语本《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後来“想入非非”转而用来形容脱离现实的想像或念头。[源]《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於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於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识性不动,以灭穷研,於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典故]“想入非非”为佛经“非想非非想处”的省略,指佛教禅修者修习到“非想非非想处”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佛祖说明了禅修的几个境界。在这个“非想非非想处”的境界中,修禅者已能抛弃了原有的思想,感觉世俗的一切及自己的身心俱已消失,是禅修的至高境界,当是指思考能力已达超玄脱俗的意思。但後世使用此成语者,因不明“非非”的真义,整个成语转变为形容脱离现实的想像或念头。

成语精力充沛:体力强盛,精神充足。如: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让年轻一些的同志多做工作,他们精力充沛,比我做得更好。”又如:他始终都是精力充沛、斗志昂扬。

真英雄俗英雄_1323字

朋友走出影院,已经如痴如醉地拜倒在叶问(甄子丹饰)的英雄气下,不停地说:“这才是英雄,天下无双的大英雄。”我却认为这个“大”字应该改为“真”字。叶问逃离佛山到香港,穷困潦倒之下开武馆营生,却迟迟不见报名者,好不容易等来了个“负责二”的黄梁(黄晓明饰),轻松打败这个“输了才拜师”的挑战者后,刚想开口要学费,对方却跑了。那一刻,叶问脸上的失望苦笑仅仅因为丢失了一次养家赚钱的机会,后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叶问很不好意思地向徒弟挤出催交学费的话,傻傻地笑着,露出白牙,其窘度逗乐所有观影人,此乃英雄的一真,真在还原了生活的原貌,不再把英雄“神化”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你就是再武功盖世,也得为养活一家人变成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没有人不为这样的可爱英雄倾倒,至于那些每天只关注国仇家恨却从未过过日子的英雄,恐怕只能成为大众崇拜的对象,而非大众喜爱、尊敬的偶像甚至标杆。

叶问又是帮太太提箱子,又是给太太揉脚,太太说家里缺钱了,叶问立刻厚着脸皮讨要学费(虽然由于他同情的泛滥,压根没收多少)。对于之前翻拍无数次的《霍元甲》、《陈真》等,不是被一大群美女围着,一个“哥哥”,一个“哥哥”亲热的叫着,就是每天定时上演英雄救美,或者整天为无聊的多角恋纠结,其一出于商业考虑,其二为迎合大众消遣,其三用一个个寻死觅活的美人衬托英雄,可悲、可叹、可笑,叶问的感情让我们在繁杂的商业片中找到了生活的影子和真实温暖的感动,试问,谁还记得霍元甲有几个红颜,又发生过哪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又有谁忘得了叶问与太太相濡以末的温情,此乃二真。

黄梁为维护师门,意气用事,与洪派弟子大打出手,反连累师傅丢了教学的地方,不得已沦落街头教授。叶问始终微笑着,平静地搬出阳台,平静地继续教,黄梁请罪,叶问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淡淡地道出两三句武道精神,讲了讲老友金山找的过往糗事,以此为镜。想起其他影片中,英雄但凡遇这等事,免不了像领导一样冗长而又智慧地论说人生、善恶,那种凛然正气,那种荡气回肠,比起心理专家或演说天才或隐士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若是其弟子,训完话后我照样我行我素。此乃三真。

至于“俗”,是影片情节导致,也是中国人几千年心理状态所致。鸦片战争后,我们丢掉了国土主权;近代世博会上,当发达国家展出蒸汽机等高科技时,中国的展品却是银制挖耳勺和绣花鞋,我们丢掉了泱泱大国的先进生产力;当韩国欲将纪念屈原的赛龙舟等申请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堂而皇之的将一个个中国古代名人演化为韩国人的时候,我们丢掉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因此,作为自强不息铮铮傲骨的龙的传人,必然要证明我们在外国人身上赢了什么,叶问应运而生,叶问最终以不屈的意志、尊严战胜了龙卷风(英国)。使许多影院经理未想到的是,观影者此时齐刷刷鼓掌欢呼。历史不能忘,却也不能活在历史中,如果为中国人身上热血铁骨而雀跃,这个民族就永远不会垮;如果为叶问为中国人争了口气,证明中国很强悍,中国人更强悍,以此来抚平或遮盖中国,中国人在那时所受的屈辱,通过这点燃中国人的爱国情结赚取钞票,那欢呼声岂不是虚荣者最可笑的笑话么?情节的单一,故事的老套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俗”英雄,票房却时时刷新,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俗”英雄?

成语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如:《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如: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成语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如:《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又如:这些话,是告诉芸芸众生,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