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读书笔记优秀作文8篇900字

文章包括《无人知晓》观后感(927字)、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956字)、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906字)、强员工强部门读后感(921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864字)、中国史纲读后感(858字)、在烈日和暴雨下读后感(902字)、三国演义读后感(928字)等900字左右的高二读书笔记优秀作文8篇,供您参阅。

《无人知晓》观后感_900字

《无人知晓》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

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四个没户籍的孩子生活。因为不想让房东知道她有这么多孩子,所以除了大儿子明能出门,其余三个孩子只能呆在家里。后来妈妈因为谈恋爱离家出走,只留下一点钱,让明照顾弟弟妹妹们。孩子们过得越来越艰难,无助地等着妈妈回家的故事。

弟弟妹妹想要的零食明基本上都给他们买,自己却不乱花钱。过新年那天,他站在超市门口等着蛋糕降到最低价才买回来。

明请店员姐姐帮忙在信封上写弟弟、妹妹和他自己的名字,并分别装上钱。回家后,他高兴地对弟弟妹妹们说:“妈妈给我们发新年礼物了!”弟弟妹妹们高兴起来,不再抱怨妈妈没回来陪他们过新年。

京子是一个爱弹钢琴的女孩,但她只有一架玩具小钢琴,所以她把妈妈给的钱放在一起,攒着将来买钢琴。他们生活得越来越艰难,没钱买吃的东西的时候,京子将自己攒钱买钢琴的钱拿出来,让哥哥给大家买吃的。

因为没钱交水电费,家里已经停电、停水还停了煤气,所以他们只能去公园上厕所、洗衣服、洗头发,接饮用水。在这么艰苦的生活中,孩子们却很乐观地面对。

他们在公园里玩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植物种子,并采集起来。还拿回家不少泥土,用不同的器皿写上自己的名字种下种子。

茂是家里最调皮的孩子,但他是家里照顾植物最认真的,他每天都给植物浇水,这时的他乖得不得了。

这部电影最悲惨的地方就是妹妹小雪站在阳台高高的椅子上,等妈妈回来,不幸摔下来受伤了。可是因为没有及时去医院,所以小雪去世了。

哥哥明知道小雪最想看飞机,所以他将妹妹埋在了可以天天看飞机的地方。

导演是枝裕和在电影细节设计中埋下种种希望,孩子们种下的种子都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好像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妈妈一定会回来。

这本来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导演通过调整影片色调的手法,让整部影片一直都充满了淡淡的、明亮的色彩。

特别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最后一个镜头,白晃晃的夏日阳光下,孩子们自由地走在马路上,调皮可爱的茂还在电话亭里捡到一块钱。

电影在这里就结束了,我的心情也从悲惨、难过中飞出来,渐渐明亮起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度过我们亲密无间的生活。

成语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如:《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又如:老东山和未过门的儿媳妇,父女般的谈着,似乎他们之间,过去没有发生什么纠纷不不愉快,从来就是亲密无间。——冯德英《迎春花》十九章

成语亲昵亡间:亲昵:很亲近;亡:通“无”。形容关系十分密切,没有丝毫隔阂。如: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_900字

好书是不怕反复读的,怕就怕我们缺乏反复读的决心。一些名作,虽然被各种各样的文章反复推荐,却总是缺乏阅读的时间与机缘。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就是这么一本书。从在经济学史的地位来看,它显然比不上《国富论》、《原理》与《通论》的重要性,而且这本书与其他名著相比又太过单薄,很难让人提起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一直以来也就是对李嘉图的这本书翻翻而已。直到形势所迫,非逼得我要得认真阅读其中某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现经典文献何以叫作经典。李嘉图是个有商海实战经验的人,他的文章处处都表现出一股从某某商业重大战役凯旋后的霸气。虽然历史已经发展了近200年,但他的经历对我们来说仍是十分罕见。或许他从来没有接受正式的大学教育,使得他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他所用寥寥几语描述的问题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事实上却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内容。而如果我们对他同时期的重要学者的主张不甚了解,也会错过思考李嘉图的机会,自然也无法读出100%的李嘉图了。

话又说回来,可能正式因为李嘉图说什么东西都是点到为止,他的思想才能与各种各样的事物发生联系。李嘉图这种只逻辑推理不实证的习惯已经被称为“恶习”,而他在很多问题上只说表面一半的风格也着实让人大伤脑筋。那些伟大的思想往往就在几段之内就予以带过了,如伟大的“比较优势”,就用了不到一页的纸张,而对“比较优势”的进一步的讨论却包含了他的国际金融与资本循环思想。并且我们还得时常站在李嘉图局限上理解他的结论,(如那个悲观或不人道的“李嘉图定(铁)律”)我们不是李嘉图,却还得揣摩李嘉图当时是怎么想的,怪不得斯拉法会用一生去研究他呢!

《赋税原理》属于经济学史第二批阅读书目,这是毋庸置疑的。想要完整了解马克思和马歇尔,都需要对李嘉图的思想有所掌握。之前因为我的兴趣在1870年以后,对传统政治经济学有所忽略。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这个缺少的一环应该补上了。经济思想史是条漫长的道路,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研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知其然”的目标应该是能够达到的。

最后,说一下读书的好处。一段文字,把它大声朗读出来与埋头默读相比,效果是明显不同的。而许多人聚在一起再对讨论一下,哪怕不是那么在点,也是比较大有裨益的。经济学的经典文献还有很多,完全是可以把朗读方法复制到对它们的研读之上的。

成语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如: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各种各样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川流不息地来访。”又如:社会上的人各种各样。

成语大有裨益: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如:《北齐书·唐邕传》:“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又如:其间卓然自得者,于圣经贤传,大有裨益。——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_900字

三国时期一代名相诸葛孔明先生在自己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强调了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用通过“静”来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诫子书》说:“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通过这句话告诉诸葛瞻努力才能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诫子书》说:“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通过这个告诉儿子,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使性情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诫子书》对我我们大学生也很有教育意义,大学生大多爱好广泛,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诸葛亮28岁就当上了蜀国的军师,如若不是靠着一身凌然正气,始终保持着廉洁之心又如何为世人所称道?而今,诸葛亮成了众人皆知的一代名相,成为历代文人与官员的楷模,不得不说,廉洁文化发挥了很大的功效。

成语轰轰烈烈: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如: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又如: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成语声势浩大: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又如: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来。

强员工强部门读后感_900字

最近在厂里领导组织下,观看了李强老师的《优秀员工》,听完他的演讲后,感触挺深。他不经意间所说的一句话就会给人很大的启迪,很大的反思。

要想得到,就得先付出,并且珍惜自己的工作。平时我们都是为了高薪或是其他什么好的福利,而选择职业,唯独没有想到的就是:我们能为公司创造多少财富?试想,没有自己的付出又怎么能有想要的收获,要想得到就必先付出。

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工作不仅是为了拿份薪水,还为了成长和快乐。不要仅仅为了薪水而工作,还应该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 只有踏踏实实的干,用心去干,有责任感,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工作中只有用心做事,才能学到更多,学到的任何技能和知识都可能成为自己未来的生存工具,工作是一个人生存的手段,是幸福人生的保障,没有工作生活会变得怎样?用心工作,过好每一天,干好每一件事,总有天会有所收获,对自己没有坏处。

最后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企业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用感恩的心全力以赴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俗话说,人人都是人才,就看你用在何处!的确,管理企业更要讲究人尽其才,把适合的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当然要西安人才网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多数情况下,是“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亦或“东材西用”了!然而,最近颇为引人注目的一匹“黑马”——南京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董事长严介和的用人原则更是别出心裁,他认为: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力,自己提拔自己的员工才是最可爱的员工。一个优秀的员工刚刚称职就应被提升到新的岗位上,让其更加拼命的工作。

的确,随着人们对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和内容的熟悉,如果没有外力的约束、鞭策和诱惑,惰性也随之而来。对于那些积极进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人员而言,一旦对现在的工作轻车熟路后,就想会给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警惕的是,应为员工的发展设立多种职业晋升通道,如果晋升通道狭窄,优秀员工就只能紧盯管理岗位。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在专业领域发挥出色的员工,都能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更多的时候,管理者不但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其特定的综合素质。西安人才网要谨防把优秀的专业人才变成无能的管理人员。

成语别出心裁:别出心裁[bié chū xīn cái],意指“别出心裁”之“心”,典源作“新”。心裁,心中的设计谋画。“别出心裁”,形容独出巧思,不同流俗。语或本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源]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据《忠义水浒传全书》引)此书曲尽情状,已为写生,而复益之以绘事,不几赘乎?虽然,於琴见文,於墙见尧,几人哉?是以云台凌烟之画,豳风流民之图,能使观者感奋悲思,神情如对,则像固不可以已也。今别出新裁,不依旧样,或特标於目外,或叠采於回中,但拔其尤,不以多为贵也。[典故]“别出心裁”原作“别出新裁”。指另出新的设计谋画,见用於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主要是在说明《忠义水浒传全书》一书的大意和要旨。作者认为除了文字之外,加上生动的图画,更能让读者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态,这种方法“别出新裁”,独出巧思,不同流俗,不被旧有的章回小说的格式局限,或是特别标示在回目外,或是放在回目中,选拔特出的情节来画,不以数量取胜。到了清代袁枚〈寄奇方伯书〉则作“别出心裁”,云“将此本删去大半,只存其自着议论,别出心裁者。”大意是说:袁枚送上他撰写的《随园随笔》给奇方伯,希望奇方伯看过後给予建议及指教,他会再自行增删,或是请钱辛楣等人帮忙校订检阅,只留下自己独出巧思,不同流俗的议论。後来“别出心裁”就用来形容独出巧思,不同流俗。

成语踏踏实实: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如: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又如:他办事一向都很踏踏实实。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_900字

文中季老虽无惊人之语、骇听之言,但字里行间、文墨深处无不彰显一代大师笔书不辍的研习精神及孜孜以求的学术素养,书中季老对求学经历的描述朴实平易、感发真情;对治学之道的阐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看似素简的语言中屡屡道出实言真语,给人以彻悟之感、发人深省,甚至令人心向往之,篇篇皆佳文。

季老以学者自居,梵学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国学修养等同大家之范。但海外求学、十年浩劫的重大人生事件,使得季老不但心胸豁达,而且洞察世事、率真性直。听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问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实为当今世人之典范。

季老爱书、读书、做学问、作文、做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做学问、写文章还是做人,但求一个“真”字。

比如学外语,一切奇技淫巧、速成法门过后,最终还是靠勤学。基本语法弄懂以后,就可以拿着词典、拿着语法书读原著了。(德国式的实践教学法)

比如做学问写文章,拒绝一切空话套话、言之有物。最好能做到每一句话都有根据。

比如做人,不要过分谦虚,人贵有自知之明,过分的谦虚也算得上虚伪了。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每一代人仅仅是历史上很微小的一环,虽然微小也有其价值和作用。

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领域的归宿原本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关乎心灵和信念的方面内涵似乎被淡化了。社会到处充斥的拜物欲和贪享欲,并正在同质化一批又一批心智不坚的人们。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许不具备传播道义和维护真理的能力,但至少自己应有所认识和警醒,做到洁身自好、出淤不染。

读过季老的书后,灵魂仿佛得到净化和升华一般,使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重新的审视。季老的研读精神和人文风骨深深的打动了我。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以致于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就以一首季老书中引用的诗来描述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成语矫揉造作:矫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意指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语出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离娄下》。後亦用“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的态度。[源]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离娄下》《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朱熹·集注:“性者,人物所得以生之理也。故者,其已然之迹,若所谓天下之故者也。利,犹顺也,语其自然之势也。言事物之理,虽若无形而难知;然其发见之已然,则必有迹而易见。故天下之言性者,但言其故而理自明,犹所谓善言天者必有验於人也。然其所谓故者,又必本其自然之势;如人之善、水之下,非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也。”[典故]“矫揉造作”是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可用於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的态度。此语见於朱子的《孟子集注·离娄下》。孟子原文是:“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意思是说天下人推求万物的本性,都是从过往陈迹着手,循自然之势而解。朱子对此的阐释则是:性,本为万物生而固有,若往前推求,必然有迹可寻且容易发现。又所谓的“故”当是自然而有,就像人生而为善、水顺流而下一样自然,“非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也就是说过往的陈迹必然是自然的,不会是刻意造作而成。“矫揉造作”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语,形容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後亦用於人的态度上,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

成语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如: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又如: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茅盾《子夜》三

中国史纲读后感_900字

假期我找到了张荫麟先生的唯一专着《中国史纲》(上古篇)拜读。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石龙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张荫麟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文学院四大才子”。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年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1934年,回国应清华大学之聘,任历史、哲学两系专任讲师,并兼北大历史、哲学课。《中国史纲》原为高中历史教材,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张先生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历史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历史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历史人物性格和活动。

在“封建组织的崩溃”中我读到了这样文字:至迟在东周的初期,整个帝国里已有与此相类似的情形,充满了这个时代历史的是王室和诸侯间的冲突,诸侯彼此间的冲突,公室和氏室间的冲突,氏室彼此间的冲突。但亲者不失为其亲,宗族或姻戚间的阋争,总容易调停,总留点余地。——宗族和姻戚的情宜经过的世代愈多,便愈疏淡,君臣上下的名分,最初靠权力造成,名分背后的权力一消失,名分便成了纸老虎,必被揭穿,它的窟窿愈多,则权威愈减。光靠亲族的情宜和君臣的名分维系的组织必不能长久,何况姬周帝国之外本来就不能特殊的这两种链锁拘束的势力。

在“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中,张先生写道:顾名思义,战国时代的特色仍在战争。这时代的战争,在质量上都大变春秋的旧样。在春秋时代,征战的目以取俘夺货、屈敌行成为常例;以占夺土地、残杀敌人为例外。在战国时代,则征战的目的以占夺土地、残杀敌人为常例,而仅只取俘夺货、屈敌行成为例外。国家对士兵,以首级论—功,每次战争动辄斩首十万八万,甚至二十万,甚至一坑四十万。我们的字典中最凶残的“屠城”一词是在战国时代出现的。“师这所处必生荆棘”,“大兵之后必有凶年”,都是这个时代形容战祸的实话。

至此,我被学生语塞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但我愈发被先生的文字所吸引。

成语顾名思义: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如:《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又如:桂花蝉顾名思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鲁迅《两地书》七七

成语纸老虎: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如:邓小平《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对于帝国主义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有发展,例如关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断。”又如:帝国主义只是纸老虎而已。

在烈日和暴雨下读后感_900字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写的整本书的一个片段,描述了处境窘迫的拉车夫祥子拉车时的遭遇。其中,最值得人品味的莫过于细致的景物描写。

文章刚落笔就为我们铺垫了不少景物:火辣辣的太阳、“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街上挂着灰土的柳树,这些无不写出六月天气的酷热。到了后面,这种酷热被凸显的淋漓尽致:“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虽夸张却不失真实感,表现出天气的酷热至极,为下文祥子拉车的艰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于是,故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

祥子“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他要去找“座儿”,要继续生活下去。他开始了工作。在街上,他遭受着头顶火辣的太阳的炽烤,但他“见了座儿还想拉”,所以便拼命的在大热天里拉客。然而,旧社会的车夫的地位却跟骡马相当:“赶不上新汲的水,就和骡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但祥子还算幸运,他既没有沦落到如此地步,也没有和有些车夫一样因贫困和疾病而死。他忍着酷热拉完了这趟车回到了茶馆。

下午,祥子按捺不住拉座儿的欲望“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可他没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到故事的下半段,这样写道:“看看路旁的柳树,的确是微微动了两下”,这时候,风来了。这个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却是后面所有情节发展的前提。到了后面,“北面的天空出现了乌墨似的乌云”,天气由晴转阴,为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再然后,“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景物的变化被生动地描写出来。后来便是雨的变化了,先是雨星、雨点、直的雨道、然后到了箭头、瀑布,最后便是“一个水世界”,作者这样写,遵循了自然规律,从雨点到水世界让人没有丝毫突兀的感觉,这里写雨之笔,是全篇的亮点之一。

下文中写祥子在拉客的过程中,由于雨下得太大而提出避避再走后,“先生”冷漠地拒绝了他,随后,“像死在了车上”,作者侧面表现了对当时社会上阶级间人压迫人的不满。这里虽不是景物描写,但它呈现出了另一种景——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差异。

这篇文章最大的精彩之处就是大量的景物描写,虽景物描写的篇幅不少,但无一闲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文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如: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又如:再就让我说,我也没姐姐说的这等透彻,这等淋漓尽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成语按捺不住: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躁,克制不住。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捺不住,因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了?……’”又如:她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_900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用他的智慧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为觅明君,他不惜身卧草庐,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虽身在草庐之中,却有”天下三分“之识。也只有在刘备这样爱才惜才用才的人那里,才有诸葛亮的用武之地;也正是刘备的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这样兴扶蜀汉大业的忠诚烈士。

为报明君,他站场大展才华。赤壁之战,诸葛亮终于等来了一个施展智慧的舞台,面对周瑜的再三刁难,诸葛亮应对自如;面对曹操试图统一全国的狼子野心,诸葛亮舌战群儒,孙刘联合抗曹的战略;借东风,让一向狂妄自大的曹操终于因赤壁大败二不敢擅自南下,不敢轻易把爪牙对准蜀吴两国。三气周瑜,气死王朗,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赢了最终的胜利;据荆州,取西川,孔明在一步步的向胜利靠近。

为了蜀汉,虽然刘备已死,他却依然担起了兴复蜀汉的大业,随着张关相继死去,刘备也在白帝城托孤。虽然蜀国已不再如昔日一般强盛,在逐渐走向衰败,可孔明依旧在做最后的抵抗。七擒孟获,孔明平定南蛮;空城退敌,孔明让司马懿望尘莫及;六出祁山,孔明把一生都献给了蜀汉大业,他在用自己的坚持来诠释忠诚,他在用行动回报刘备。

孔明是无私的,他大可把皇位夺过来,自己掌握大权,可他没有;孔明是公平的,他并没有包庇一兵一卒,更不用说对待自己,当犯错时,他毅然决定辞相,为的是公正的;孔明是忠诚的,他虽然死了,却仍在做着贡献。

星坠五丈原,孔明归天了,但临终前,孔明的心还在想着退敌,兴蜀。他把他还能教的都交给了姜维,更是口授妙计与马岱,司马懿大军杀来,姜维用孔明临终前授予的妙计,用诸葛亮的雕像,吓得司马懿仓惶而逃,便有了“诸葛亮吓走活仲达”的历史典故,让司马懿事后不得不感叹:“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矣!”更有那脑后生反骨的魏延,见孔明已死,终于原形毕露了,举兵造反,最终还是被假意归顺的马岱一刀结果了性命,成为了刀下亡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还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蜀汉大业出力。

六出祁山,却都无功而返;名成八阵,智慧成就了忠诚;面对困境,毅然递《出师表》,他的坚持与恒心成就了蜀汉。

虽然蜀汉输了,但诸葛亮胜利了,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成语鞠躬尽瘁:鞠躬尽瘁[jú gōng jìn cuì],意指“鞠躬”,弯身以示敬慎。语出《论语·乡党》。“尽瘁”,竭尽辛劳。语出《诗经·小雅·北山》。“鞠躬尽瘁”意谓恭谨戒慎,不辞劳病地贡献心力。或以为典故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後出师表〉。[源]《论语·乡党》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三国蜀·诸葛亮〈後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引)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於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後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後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典故]“鞠躬尽瘁”系由“鞠躬”及“尽瘁”二语组合而成。“鞠躬”见於《论语·乡党》,文中叙述孔子在进入君门的时候,态度很恭谨,彷佛国君的门容不下他的样子。他不站在门的中央,走路时不踏上门槛。“尽瘁”则见於《诗经·小雅·北山》,诗歌内容是行役者对国君分配劳役不均所发出的感叹。文中说到有些人安逸地在家休息,有些人却因为尽力於国事乃至於生病;有些人每天过着高枕无忧的日子,但有些人却必须日夜不停地奔走四方。後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鞠躬尽瘁”,用来表达恭谨戒慎,不辞劳病地贡献心力。在三国蜀诸葛亮〈後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考察了当时的局势环境後,认为以他的能力,以及许多未能预料的演变,都不足以能够抵抗强敌。尽管如此,他仍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只求竭尽所能。原文中的“臣鞠躬尽力,死而後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实就是现在常用的“鞠躬尽瘁”的意思。

成语望尘莫及:望尘莫及[wàng chén mò jí],意指只能远望前面车马扬起的尘土,而无法赶得上。比喻远远落在他人之後。语本《庄子·田子方》。[源]《庄子·田子方》颜渊问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尸子》(据《意林·卷一》引)鹿驰走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所以及者,顾也。[典故]“望尘莫及”的意思就是看着前面的人扬起的灰尘自己却无法赶上。这句成语或者是出自於《庄子·田子方》。《庄子·田子方》中有一段孔子和颜渊的故事:有一天颜渊请教孔子:“夫子走的时候,我也跟着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着快步走;夫子快跑时,我也跟着快跑。可是当夫子奔走速度达到非常快速的时候,我却只能在後面瞪着眼睛直看。”颜渊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麽,他也跟着做什麽,但是却发现某些地方是无法跟上脚步的。有些时候,孔子不需要说什麽,众人就自然信服;不曾亲近或偏袒,但情意却自然而周到;没有爵位,而百姓却自然的归向。这些在颜渊的心中,一直无法解释是什麽缘故,总觉得孔子像是在前面快速奔跑,自己在後面,却怎麽样也追不上。《庄子》原文的“夫子奔逸绝尘,回瞠若乎後者”,後来也许就演变成“望尘莫及”这句成语,用来比喻远远落在他人之後。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