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力作用与地壳变动

火山:通常,岩浆沿着一些通道上升到地表形成的喷出物,围绕各种不同形状的喷出口形成的山丘,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山。喷出口就是火山口。由于火山通道和喷发形式的不同,形成的火山也形态各异。地质学家把火山喷发归结为三种形式:熔透式、裂隙式和中心式。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又可以分出活火山、死火山以及休眠火山三种。现在仍在喷发或者在历史上有喷发记载的火山,是活火山;在两次喷发之间处于静止状态,但是仍有可能爆发的火山,是休眠火山,它也属于活火山范畴;喷发很早,并且预见将来不可能再喷发的火山,视为死火山。

  地震:是大地发生的快速震动,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构造地震是地壳深处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即:一旦积聚的弹性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岩石突然破裂,产生一个冲击力。这种地下冲击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称地震波,可分为三种。振动方向与地震波前进方向一致的称纵波;振动方向与地震波前进方向垂直的称横波。地震台可根据收到这两种波的时差及它们穿过地壳各岩层的折射和反射情况计算震中的距离和震源深度。还有一种地震波叫地面波,振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由震中向外传播,速度最慢,但对地表的破坏和人类的生存危害最大。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褶皱:是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若岩层只发生一个弯曲,称为褶曲;两个或两个以上褶曲的组合,称为褶皱。

  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据其发育的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把断裂分为三类。一类叫劈理,是微细的断裂变动,还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连续性。最常见的劈理是在褶曲的核部发育的轴面劈理,常呈扇形(以褶皱轴面为对称轴)。第二类称节理,是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如果断裂两盘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是最重要的一类断裂。

分类标签: 地震 震级 岩层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