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茶趣

怡情天地

中国有名俗话:“宁可一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作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饮者最多。我国是“世界茶祖”之乡,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诗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的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10个春秋,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伟大的茶叶专著《茶经》。日本人称《茶经》是茶道之源。

诗仙李白是一个品茶行家。相传,他常独坐安徽敬亭山饮茶作诗,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根柯散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寥寥数语,把茶叶生长环境、药用功能、制作方法描绘得淋漓尽致。

宋代诗人中,陆游更是嗜茶成癖。他外出常常是“茶灶笔床犹自随。”在他的诗集中,写到茶的诗就有二百多首,如“雪霏庚岭红丝来,乳泛闽溪绿地材。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抒写了武夷山麓建溪岸边异香扑鼻,甘泽满口的馥郁的茶味。

清代的蒲松龄在家乡蒲家庄大路口摆茶摊,以供行人驻脚、聊天,以茶换故事,终于写成不朽的著作《聊斋志异》。

清代乾隆皇帝,与茶史更有一段因缘。乾隆活了88岁,据说,那是得益于茶。他一生爱饮茶,特别晚年更嗜茶如命。他85岁快退位时,有位老医生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位风流天子幽默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一语点破了茶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他一生品味过许多名茶,而且亲自扶植名茶,如在福建他尝到一种茶,觉得甘醇爽口,色泽褐绿,凝重如铁,香美赛过观音,就赐名为“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名声鹊起,声誉日隆。

鲁迅先生也是一位茶迷。他曾风趣地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佳福。不过要享这种佳福,首先就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二十年代,鲁迅先生在广州任教时,他有两个嗜好:一是爱吃当地产的翠绿的杨桃,二是喜欢饮茶和吃点心。他常这样称赞:“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奇妙香等茶居、茶寮、茶楼,都留下过他的足迹。茶成了鲁迅先生工作中的“生活伴侣”,在他困倦之际,茶的确起了不少的作用。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老舍先生都是满族人,交往很深,有一次,老舍问溥仪,他当皇上时喝些什么茶。溥仪告诉他,按清官的习惯,夏季常饮龙井茶,冬季则多饮普洱茶。

郭沫若也可算是一位品茶专家。他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在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后,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每当工作到深夜,疲倦时常以浓茶提神。当时正是国家多事之秋,他虽身居东瀛,却日夜思念祖国,可说是饮的“忧国茶”。抗战开始,他别妻抛子回到祖国,住在重庆歌乐山,家中常常高朋满座,他以名茶待客,纵论抗战形势。作家老舍是他家的常客,有一次喝茶时老舍开玩笑说:“府上简直象个茶馆。”郭老笑着说:“我开的是抗战茶馆,大家饮的是‘抗战茶’”1964年7月,他途经广州,曾到北园酒家饮茶,并即兴赋诗一首:“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这件墨宝至今仍保存在北园,成了珍贵的文物。

老舍先生对饮茶颇有研究,曾说:“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喝茶提神,文思如涌,勤奋耕耘,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代表作之一的《茶馆》闻名中外。这部新旧社会的变迁史,背景想来想去选中了茶馆这个场地,是因为茶馆乃三教九流聚集之所。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据说彩排话剧时,担任不同角色的演员们在导演的安排下,一早就来到新布置的“裕泰祥茶馆,细心琢磨,体验茶馆生活感受,演出大获成功,不仅演员爱上了喝茶,一些因看“茶馆”而入迷的观众也把上茶馆当作一种雅兴,成了新的茶客。

1971年,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兼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周总理用绝品龙井茶招待他,基辛格品尝后赞叹不已。回国时,周总理将两后绝品龙井作为国礼赠送给他。后来,他为安排尼克松访华事宜再次来华。一到中国,便主动提出,希望在回国时能送给他一些龙井茶,以便带回国内让同僚们也能享受龙井茶的特别风味。他抱怨说:“上次周总理赠给我的龙井茶,还未到美国,在飞机上就被同行们品尝完了。”从此,龙井茶成了美国高层人士心目中的宠物。

所谓“一盏浇诗畅,清风两腋生”的乐趣,就在这饮茶之中了。

分类标签: 养生 茶馆 老舍 饮茶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