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七色光

第一次见易知难先生,他“喜气洋洋”地聊起现在,说自己的老年生活很丰富——与新老朋友尽情地交流,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旅游,在家里“捣鼓捣鼓”文字,写写游记,写写感想……说着,他从书架上“搜”出一本书《前浪——我这五十年》,说:“我的,请你提意见。”说的情真意切,真的是让提意见的意思,不是客套。

《前浪——我这五十年》,是写他自己的,并且是他自己写,的,花了五年的工夫。起初,他并没有想出书,只是回忆回忆往事,也是为了防止退休后脑力衰退。同时老有所为,不致于闲着无聊,徒生烦恼,写着写着便写成了书。“回忆往事,有时固然会辛酸,有时难免会惆怅,但是这才是真正的人生,酸甜苦辣咸,就像七色光,都是构成幸福的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为过去的痛苦而影响眼前和未来的幸福,也没有理由因为过去的快乐而总是感叹今不如昔。”易先生说,“一个人一本书,如果你感到痛苦和不快,请你来写书;如果你感到快乐和幸福,也请你来写书。写书可以让你快乐。”

易先生今年73岁,湖南人,之前在湖南省工业系统工作,退休后和老伴经常来北京,也到全国各地“转悠”,还曾到过美国和日本。他说,真正快乐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是退休后开始的。他从不寂寞,也从不烦恼。身体非常好,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耳聪目明,从不戴花镜,穿针引线没问题,而且原来的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还大有好转”。

有时人现在感受到的快乐,与曾经遭受过痛苦有关。

“上世纪40年代,县城沦陷后,遭到日寇更残酷的蹂躏,飞机轰炸,放火烧城,农民为了活命,顾不得死活,成群结队到城里捡东西。我和弟弟拿了扁担、袋子、绳子随着人流往城里涌。当走到一小桥处,看见几个日本鬼子把守在桥头,对过路人进行搜身检查。虽然随时都有被抓的危险,但人们迫于饥饿,仍是冒着生命危险往城里跑。我和弟弟侥幸过了桥。快进城时,听到了鬼子兵追赶人群的枪声,吓得我俩毛骨悚然,,双腿打颤……我俩找了几只碗和一点豆酱往回赶。走到过去是杀人场的一个操场坪,只听见鬼子的枪声又砰砰响起。我和弟弟吓得将东西一丢,往渌江边奔跑。到了河岸边,见无追兵,才饿着肚子空手回家。

那时我才14岁,每次挑20公斤左右的货物,一天一般要走40公里路……往往到下午肩压肿了,腿也提不起来,只得走一节,歇一节,累得直喘,一边用双手捶打着腰背,一边在心里呼喊着爸妈,脸上淌着伤心的泪水,艰难的日子似乎就是这走不完的路。

我和弟弟去背柴,当走到后山时,只见正在挖坑埋人,一问才知道,是当天被日寇杀害的胡家两兄弟……回来路过八步桥时,又在田垅中见到遭枪杀的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倒在那里无人过问,心想:,这年头,人还不如一条狗!”……

这就是易先生童年和少年时的记忆,当然,也不仅是他有这样的记忆,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的痛苦的记忆。易先生生在穷人家,长在穷人家,但从小好学,并且是思想积极进取的人。曾加入过地下共青团组织,参与组织过一些爱国活动。全国解放后的1950年,曾作为先进的共青团代表,到北京参加会议,接受朱德等领导人的接见。之后,土改、合作社、大跃进、“文革”、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易先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都涉身其中。这样的或闪光,或灰暗,或激情四射、或迷茫的的记忆,给每个人带来的感悟和结果是不同的,但显而易见,从易先生快乐的笑声里,你见到的是岁月的磨蚀为他带来的洒脱和坚毅。

易先生着力把“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写的平素而真实,没有宣染,并且极少升华一他说,“我又不是指望出书赚钱扬名,我只是回忆,这样锻炼大脑,文字、思考是让大脑不退化的最好的方法。”在书稿完后,有人说,你这样写不行。他坚持——书是你自己的,写的过程就已经是最大的收获,还图什么呢?’

知道怎样才能快乐,不被虚荣羁绊,这才是人格升华到一定程度的觉悟。

“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得到内心的自由、充实、均衡与安宁,其他的一切如权力、地位、金钱,统统都是身外之物。人又怎能为身外之物所累?”

退休后,易先生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很有“政治色彩”的养生经:一个中心:健康长寿(所有的行为和思想,都必须有利于养生)。两个基本点:快乐点、糊涂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烦恼、忘记恩怨;四个有:有老伴、有朋友、有积累、有合理的饮食习惯;五个要:要笑、要动、要俏、要掉(架子)、要知足。其实,这算不得什么养生经,他有的也许你不需要有,也许你有的他反而没有,但是他只是有了这些,便有了快乐。

“把现在拥有的,即使是很容易得到的事物,当成快乐,比起总是拥有了很多都不满足而忧郁的人,这就是会享受生活的体现。”

人生需要七色光,当一个人能够把过去的痛苦快乐着回忆,当一个人能把过去的辉煌平淡地回忆,做到不伤感、不沉浸,所有的往事都会成为一个人快乐的根基,缺少了哪一种,都是缺少了色彩!

分类标签: 养生 快乐 先生 自己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