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骨的家庭护理

骨折后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骨骼、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也就是说要让伤病后的身体尽可能达到像未伤病前那样活动自如。多数的骨科治疗,无论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只是为恢复功能创造了一定条件,只有经过积极的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股骨颈骨折、粗隆骨骨折都千万不要去正骨。股骨颈大部在髋关节囊里,靠关节囊和骨髓腔里的血液供应营养,一旦骨折,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就被切断,因此很不容易长上。同时,股骨头那段很小,骨头端很难对在一起,只有通过手术才能使骨端复位。同时,已错位的骨折即使对上了,也很难长上;而嵌顿型骨折,只会把已经挤紧的骨折掰松了,使它容易再错位。

粗隆骨骨折即使正骨能把骨端对上,也无法保持对好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粗隆骨骨折后往往出血很多,血液都流到肌肉和组织间隙里,出血最多时可以流掉全身血液的1/5。此时若再去正骨,骨折端在肌肉里错来错去,出血就会更多,造成休克,还可能把脂肪滴挤进静脉血管,进入肺中,引起脂肪栓塞危及生命。

骨折脱位、关节损伤及某些骨科手术后,常常需要打石膏,以使受伤的部位保持在适当位置,以便为骨折、韧带和关节损伤的愈合创造条件。但是石膏固定也会发生并发症,给病人增添痛苦甚至造成残疾。打石膏后,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石膏未干以前,不要用力活动肢体,以免损坏石膏;二是注意保持石膏干燥,防止遇水软化;三是注意抬高肢体促进消肿;四是注意手指、脚趾的颜色及温度,若出现苍白、青紫或温度降低、冰凉时应去医院诊治;五是注意体会打石膏伤处疼痛的变化,一般受伤或手术后的疼痛在服用止痛药后均会明显减轻,如果不减轻或疼痛随脉搏一起呈跳痛感,或疼痛不在受伤处而是在骨节高起的地方都应到医院检查处理。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均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其中骨折不愈合率仍要占20%左右。在漫长的骨折康复期间,一定要积极预防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合并症。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对病人生命的威胁,比骨折本身或手术大得多。

卧床病人也要注意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促使气血运行,加快痊愈。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

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筋”、“肾主骨生髓”,肝肾精气充足,可使肢体骨骼强壮有力。因此,骨折后如能注意调补肝肾,充分发挥肾生骨髓的作用,就能促进筋骨的修复。在骨折后服用一些补益肝肾、接骨续筋的中药,如自然铜、血竭、地鳖虫、骨碎补、续断,以及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等,均能加速骨折的愈合。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应摄入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蛋白质与钙、磷的补充,如多喝牛奶、(因牛奶中的钙更利于人体吸收)、多食豆制品以及适当摄人活性钙制剂,对骨折愈合非常有利。

专家指出,营养不良是引起老年人髋关节骨折的重要因素,而营养缺乏又增加骨折的并发症及死亡率。股骨颈骨折的老年人比一般老年人更常伴有营养不良。老年人由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每餐只能吃下少量常规膳食,而营养摄人不足不利于髋关节骨折的预后,液体营养疗法可改善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有助于骨折的痊愈。一些液体或速溶营养饮品如蜂王浆等对骨折老人的营养有补益作用。

民间习惯在骨折后让病人多喝骨头汤,认为这样可以以骨补骨,加速骨伤的愈合。其实这并不妥当。实际上,骨折后骨断端的钙盐在一段时间内会跑到血液中去。由于活动量减少,全身骨骼产生废用性脱钙,大量的钙也会从骨中跑到血液里。此时,若再大量喝骨头汤,引起血钙增高,则易引发尿路结石。大量喝骨汤还会导致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使骨质内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失调,延长骨折的愈合期。

民间有“骨骼伤,迟喝汤”的说法,就是说,只有在骨折的后期,需益气、养血、调补之时饮用骨头汤,才算服得其时,可取得良好疗效。

骨折后,有的病人误以为酒可活血,有助于病愈,因而大量饮酒(含药酒),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酒精影响骨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其丧失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能力,还会影响药物对骨骼的修复作用。所以骨折后是不能用饮酒来活血的。引起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有的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或长期应用激素造成的,康复阶段更应立即停止饮酒或停止使用激素。

分类标签: 养生 骨折 石膏 股骨颈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