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2年出生的名人大全

百问中文整理了释了元、刘恕等13位公元1032年出生的名人及相关资料。

1、杨绘(杨绘,著有文集八十卷,代表作品有《时贤本事曲子集》《劝金船》等):1032年出生于西州,1116年去世。

杨绘,北宋官员。少年聪慧,名闻西州。仁宗时,举进士,任荆南通判、开封推官等,有官声。公元1068年,神宗即位,召修《起居注》。因触犯曾公亮,改兼侍读,辞去。后累官翰林学士,任御史中丞,触犯王安石,被贬为亳州知州。公元1086年以天章阁待制身份任杭州知州。著有文集八十卷。

2、耶律洪基(字涅邻、小字查刺):1032年9月14日出生于剌河源,1101年2月12日去世。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字涅邻,小字查刺,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挞里,辽朝第八位皇帝。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继帝位,改元清宁。继位后奉兴宗弟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清宁九年(1063年),派耶律仁先、耶律乙辛等平重元之乱。咸雍二年(1066),改国号为大辽(983年时辽改称契丹)。此后耶律乙辛擅权,直至大康七年(1081年)废黜耶律乙辛及其党羽。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耶律洪基因病崩逝,终年七十岁。谥号仁圣大孝文皇帝,庙号道宗。六月,与宣懿皇后萧观音合葬庆陵。耶律洪基在位期间,先有重元之乱、后有耶律乙辛擅权乱政,而他忠奸莫辨,赐死皇后萧观音,又软禁皇太子耶律濬,辽朝政治进一步腐朽。同时,他又崇奉佛教,虚耗国力,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但耶律洪基坚持对宋通好,临终前仍不忘嘱咐子孙“切勿生事”;又颇好汉文化,其汉诗气象磅礴、意境深远,收于《清宁集》中,今已亡佚。

3、北宋高僧释了元:1032年出生,1098年去世。

释了元北宋高僧,诗人。字觉老,号佛印,俗姓林,饶州浮梁人。幼年好佛,10多岁出家。历任江州承天寺,庐山开先、归宗二寺及润州金山、焦山二寺等寺上坐、住持。他天资优异,博通内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

4、佛印(Fo Yin):1032年出生于江西浮梁,1098年去世。

佛印有三意。(一)佛之印契。(二)雕小形之佛像,而印于纸上,称为佛印。佛印禅师是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和焦山寺两寺的主持。一般印一寺之本尊于纸片上,分赠参拜者,或印于祈祷文及纳经帐上。又古写之佛名经,于佛名下均加佛印。(三)(1032年~1098年)宋代僧。江西浮梁人,俗姓林。法名了元。宋神宗钦仰其道风,赠号“佛印禅师”。

5、赵曙(赵宗实、宋英宗,命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1032年2月16日出生于开封,1067年1月25日去世。

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即宋英宗(1063年5月一1067年1月在位),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宋朝第五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赵曙幼年时被无子的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赵宗实。担任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历任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岳州团练使、秦州防御使。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封巨鹿郡公。嘉祐八年(1063年),赵曙即帝位。赵曙为帝之后,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治平四年(1067年),赵曙因病驾崩于宫中福宁殿,享年三十五岁,在位4年,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元丰六年(1083年)十一月,加谥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6、徐守信(神翁):1032年出生于泰州海陵,1108年去世。

徐神翁,名徐守信,泰州海陵(今江苏如皋市)人。生於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十九岁入天庆观,供洒扫之役。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遇异人授道。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去世,享年76岁。徐神翁有一个弟子,叫苗希颐,在徐神翁左右数十年。他编了一本《徐神翁语录》。该书记载,徐神翁遇神仙後得道。此後,日诵《度人经》。有人向他问未来的事,他常常用经中的语句来回答。他得道後,仍常携一扫帚,洒水扫地。人们呼他为徐二翁。发运使蒋颖叔,根据经书中有「神公受命,普扫不祥」之句,称这位老是拿扫帚的活神仙为「徐神翁」。此後,人们也就都叫他「徐神翁」了。除了「神算」预言未来之外,徐神翁还有一个颇受人注目的本事,就是为人治病。和铁拐李一样,徐神翁也常背着个药葫芦,这显示着他的治病本领。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皇帝下诏,赐徐守通道号「虚静冲和先生」。此後,他三次被召赴京师。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二十日,「解化」(即「羽化」,道士去世)於上清储祥宫之道院。赠「太中大夫」,葬泰州城东响林东原。宣和年间,人们就在那里建了一座升真观来纪念他。

7、王令(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1032年出生于元城,1059年去世。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8、钱乙(“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1032年出生于东平郓州,1113年去世。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3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曾任太医院丞,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9、沈辽(字睿达):1032年出生于钱塘,1085年去世。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10、宋英宗皇后高氏:1032年出生于蒙城县漆园镇十里井村高庄,1093年去世。

宋英宗皇后高氏,名滔滔(1032-1093),北宋蒙城县漆园镇十里井村高庄人,曾祖为高琼,祖父为高继勋。她是曹彬的外曾孙女(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宋大将曹彬的孙女)。

11、史学家刘恕(《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1032年出生于筠州,1078年去世。

刘恕(liú shù)[公元1032-1078],字道原,筠州(即今江西高安)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47岁。《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其父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以史学擅名。

12、程颢(明道先生,开创新儒学,为宋代理学奠基者):1032年出生于黄陂,1085年7月9日去世。

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程颢在北宋嘉佑年间考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高祖父程羽由汴京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父亲程珦是木兰县令,1032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54岁。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13、葛书思:1032年出生于江阴,1104年去世。

葛书思,字进叔,晚号虚游子,江阴青阳人。宋神宗熙宁六年进士。

本文内容是本站(百问中文)通过程序自动聚合而成,如有谬误,敬请谅解!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