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要点

一、症状分析

  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称黍轴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是苗期侵入的病,一般在玉米6-7片叶时才表现明显症状。症状为发病株矮化,节间缩短,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株形稍弯曲,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有的重病株分蘖增多而簇生。大多数品种苗期症状不明显,到抽雄或出穗后才在雄花和果穗上表现明显的黑穗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期长,防治难度大。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土壤中的病菌数量、环境条件有关。不同的玉米品种在同一条件下发病率不同,说明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玉米种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在土壤温度20℃左右,土壤含水量20-40%时玉米发芽生长迅速,约经6-10天即可出苗。由于玉米出苗快,缩短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轻。当土温在15℃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20%,则不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出苗缓慢,延长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重。早播和播种过深、种植感病品种、连作地块土壤病菌数量大、春季低温干旱年份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重。

  二、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M017系列杂交品种及其延伸系列品种抗病性较强。

  (2)选用包衣种子: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和肥料。

  5.期以前,土壤中的病菌都有可能由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种植时一定要选用包衣种子,并且种衣剂必须是内吸性强,残效较期长的药剂。目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有以下几种:①用有效成分占种子量0.07%的粉锈宁拌种;20%萎锈灵1kg,加水5kg,拌玉米种子75kg效果较好。②50%矮健素液剂稀释至200倍浸种12小时,或再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7%拌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0.7%拌种。

  (3)拔除病株: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一般从幼苗3-4叶期即开始表现。随着叶龄的增加,症状越来越明显。早期症状大致有6种:笋状型、矮缩丛生型、黄条型(叶上有黄条)、畸形茎扭型、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顶叶扭卷型。因此在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时就要及时拔除病苗、可疑苗。对拔除的病株要深埋或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拔随丢,以免再度传播。

  (4)农事综合预防:积极采取农事措施,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如适当增加密度,提高播种质量,及早拔除病苗,不用病株喂牛,以防粪肥带菌,收获后集中处理田间残枝败叶等。同时秋季进行深翻土地,冬季灌越冬水,减少病菌来源。加快抗病新品种的更换速度,实行大面积轮作倒茬制度。

分类标签: 玉米 黑穗病 土壤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