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综合增产集成技术规程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经过审定推广的优质、抗旱、抗病、高产的玉米品种。在川道河谷区重点推广豫玉22号、屯玉1号、临奥1号等;在浅山区及梯田地重点推广东单60、沈试29,中单14号、绵单4号等。

  2、科学施肥。玉米是高需肥作物,根据当前我县玉米施肥现状,必须重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在播前一次性施足有机肥、氮、磷、钾、锌肥作底肥。尿素必须分期施用,亩用量的1/3作底肥,结合整地与农家肥及磷、钾肥一次性深施,亩用量的2/3作追肥,结合二次中耕穴施。川平地亩施农肥3500—5000kg,亩施用尿素22—28kg、磷肥50—60kg、补施钾肥5—6kg,硫酸钾1-2公斤。山腰地亩施农肥3500—4000kg,亩施用尿素20—25kg、磷肥40—50kg、补施钾肥3—4kg,硫酸钾0.5-1公斤。

  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大田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一般情况亩下籽量3.5—4.0kg,川平地亩保苗3500—3800株,山腰地亩保苗3000—3500株。

  4、加强田间管理

  (1)及时间苗、定苗、追肥。出苗后3~4片叶时间苗,结合中耕除草,在6~7片叶时追肥。

  (2)隔行去雄。在雄穗刚露尖时进行隔行拔除雄穗。这样不会影响正常受粉,但却可以节省大量的营养消耗,还可以改善光照,避免遮光,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平均可增产5~8%。还可提早成熟5—7天。

  (3)扒皮晾晒、促进早熟。扒皮晾晒是增加玉米成熟度,提高玉米内在品质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扒皮与不扒皮除含水量差异较大外,百粒重增加2.9克,增产7.3%。

  (4)化控技术。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健壮素、矮丰素、缩节胺等化学激素,控制玉米徒长,减少营养损耗和水分的散失,增加产量。在玉米生长后期,叶面喷施乙烯利、赤霉素等,可提早成熟3—5天。

  (5)、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大、小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抽雄前喷1—2次,每隔15天喷一次,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当病株率达到70%,病叶率在20%左右,植株下部2—3片见到病斑,及时摘除病叶,带出田外沤肥或烧掉。黑粉病可用三唑酮(粉锈宁)等进行药剂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整地或起垄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兑水50kg喷雾或加细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用1605颗粒剂施入玉米心叶丛4—5个叶片内可防治玉米螟。

  5、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这是一项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在田间起大小双垄,用地膜全覆盖,在垄沟内播种玉米的的抗旱增产新技术。要求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的地块,在整好地,适当增加底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采用120cm地膜,在田间起大小双垄,进行播前顶凌覆膜(3月上中旬)。要求垄幅宽110厘米,川平地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垄宽70厘米、高1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高15厘米。于4月上中旬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收获。

  6.间作套种立体栽培。在泥阳、伏镇、栗川、城关等高水肥区的川平地,推广粮—粮、粮—菜、粮—瓜等间作套种技术,一般有玉米/大豆、玉米/大蒜、玉米/大白菜、玉米/甘蓝、玉米/洋芋、玉米/西瓜等模式,充分利用空间光、热、气资源,确保收成和效益。

分类标签: 玉米 BR 扒皮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