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药使用五原则

目前用作防治鱼病的药物较多。因此,坚持正确地掌握各种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药要对症,不可滥用。在防治鱼病时,应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诊断,必须强调对症用药,正确地选用鱼药及用药方法,才能有效防治鱼病。如查对病原体有误,误用杀虫药治疗细菌性疾病,即延误了病情的控制,又不可能治愈鱼病。所以,对病原体的正确分离鉴定是很有必要的。

二、了解药性,掌握使用方法。目前常用的鱼药,包括化学药品、农药、人及畜用药物和中草药,这些药物都有各自的理化特性。当使用某种药物防治鱼病时,虽然药物是对症的,用药方法也正确,但忽视了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就往往会造成用药不当而失败。例如漂白粉,在空气中易潮解而失去有效成分而失效;高锰酸钾,宜避开直射光照;还有一些药物,由于化学性质不同,如果两种混合在一起,会起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药害。因此,对于药物性能的了解,准确掌握使用方法,是保证疗效防止药害的关键。

三、注意养殖环境,准确计算药量。防治疾病,必须根据处方,正确丈量养殖水体面积和水深,计算出池水体积(泼洒药物)或正确地估计水池中养殖鱼类的体重(内服药物),计算出用药量,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另外,水池的环境,如水池水质的好坏,清洁情况等因素,对药物的作用也有一定关系。

四、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能够改善和优化养殖水环境,并且有促进鱼类正常生长和发育的一些物质,称为水环境保护剂。通常在产业化养殖的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施用1-2次。常用的有:1、生石灰,每次每亩用20-30公斤;2、沸石粉,每次每亩撒布30-50公斤(100-150目的粒度);3、过氧化钙,每次每亩10-15公斤;4、光合细菌,每立方米水体5-10克(每毫升含光合细菌10亿-15亿细胞)或均匀拌于沙土后施于全池。

五、注意观察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养殖池施放药物后,必须注意观察。在下药24小时之内,要随时注意鱼类的动态,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必须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严重时应立即注水抢救;若无不正常现象,则需观察并记录患病鱼类的死亡情况。只有不断总结,分析每次防治情况,才能提高防治技术,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

分类标签: 药物 防治 正确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