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科学用药技术

随着东阿县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效益的逐年上升,渔用药物的用量也随之增加,因此,科学选择及合理使用药物变得尤为重要。

一、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

当鱼发病时应先找出病因,再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细菌性疾病,要采用高氯精、万消净、强力海因等高效低毒的杀菌药物进行环境消毒,以消除鱼类体外的病原体;还要内服杀菌药物如鱼用恩诺沙星粉、鱼用强肝利胆素等消除体内病原体,这样才能达到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要注意的是,因水产动物生理代谢的特殊性不宜选用兽药或者是原料药进行治疗。病毒性疾病,外用选择高聚碘、高聚醛,内服选用具有活血、抑制病毒、防止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抗逆功能的中药四黄粉和水产用复合VcE等药物。寄生虫病则要结合镜检做出正确的诊断后,再选择杀虫剂,应尽量选择刺激性小,安全系数高的新型药物如神力、混杀灵等。但要注意,杀虫后为了防止细菌乘虚而入产生继发性感染,要在杀虫后的第二天使用一次杀菌药物。若是中毒症状或是营养不良症则应从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饲料营养,添加优良添加剂等方面着手,切不可盲目凭经验使用药物,否则既浪费了药物,又可能引起鱼类的毒性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二、掌握好准确的用药剂量。

准确的剂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用药剂量太低,不仅起不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还会引起病原体的耐药性,给以后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剂量太高,轻则浪费药物,重者还可能会使治疗动物中毒,引起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参照药品使用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再结合池塘的具体情况,酌量使用。严禁盲目凭经验超剂量,滥用药物。

三、确定合适的疗程。

一般来说,急性感染疾病用药1-2天即可产生明显的效果,但仍应坚持治疗到症状消失1-2天。如以鲢鱼为主的暴发性出血病,用药后病情会显着减轻,但隔天仍要对池水进行一次消毒,以杀灭鱼类粪便中所含的病原体。某些慢性感染类疾病,早期症状不易察觉,当出现个体死亡时,疾病往往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此时治疗要彻底杀灭病原体,同时还要考虑动物机体的抵抗力,根据治疗的具体进展情况,确定合适的疗程,确保疾病治愈。

四、运用合理的施药方法。

在鱼种放养前应用浸浴法对鱼体消毒;水体消毒和治疗体外寄生虫感染,多采用全池泼洒法。近几年,精养池塘常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如对草鱼的赤皮、烂鳃、肠炎、肝胆综合症“四病”采取外用万消净片和高氯精消毒水体;内服鱼用恩诺沙星粉、鱼用强肝利胆素5-7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鱼病的治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从杀灭病原体,改善环境,到鱼体恢复健康,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用药后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一般用药后3-5天死亡量呈下降趋势,直降至无死亡个体,表明用药效果良好;若用药后死亡数先降后升,说明药物疗程太短,应坚持按疗程用药。若用药后1-2天死亡数不降反升,若不是因为中毒、缺氧等原因引起的死亡,则属正常现象。其原因是病鱼体质较差,加之药物与病原体死亡后放出的毒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其死亡。这一情况,要改善一下养殖环境,加强营养,增强健康机体的抵抗力,切不可增大药量,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分类标签: 药物 病原体 用药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