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的历史沿革

古城镇始建于唐垂拱四年(688年),名招安镇。宋庆历二年(1042年)升镇为县,名招安县,为县治。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名沾化县,仍为县治。

1945年称沾化一区,为县政府驻地。

1957年改建城关镇,同年县政府迁驻富国镇。

1958年建城关人民公社,同年11月更名为沾城公社,1982年更名为古城公社。

1984年改为古城镇。

渤海大鼓:渤海大鼓是沾化县独创、独有的曲艺形式。由古城镇洼李村民间

艺人兰尊侠和大高镇何家村民间艺人魏尊昌等人创立、表演并传承。

1950年8月,沾化县在古城成立民众鼓书院,兰尊侠、魏尊昌是两位主要演员,他们在长期的曲艺表演中,汲取了东路大鼓和西河大鼓的说唱技巧,创立了一种由大开板、慢板、流水板、快板、四板等板式构成的新的鼓书形式,因地域原属渤海老区且濒临渤海而定名为渤海大鼓,后逐渐完善定型。渤海大鼓有评有唱,唱腔婉转、优美而有力,刚柔相济,高潮迭起,气氛活跃,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容易引起听众共鸣,深受群众喜爱。

1964年鼓书院改称曲艺队,1967年曲艺队解散,渤海大鼓的演唱陷入低谷。后兰尊侠仍坚持四处漂泊说书卖艺,在桓台、高青、寿光及沾化周边县市的老人祝寿、娶亲生子、立集赶会等乡村庆典活动上说唱渤海大鼓。改革开放后,兰尊侠、魏尊昌表演的渤海大鼓多次在全省、全市(区)曲艺会演中获奖。2002年,兰尊侠表演的渤海大鼓被中央电视台记者录制成节目,在7频道播出。

鸳鸯嫁老雕:民间舞蹈“鸳鸯嫁老雕”是古城镇独特的民间歌舞,类似于秧歌剧,融歌舞、戏曲于一体,有完整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全剧讲述的是鸳鸯丧夫,鹦哥做媒、众鸟劝嫁,老雕娶鸳鸯和鸳鸯用计报复老雕的故事,亦歌亦舞,有唱有逗,语言风趣、幽默,表演生动、活泼。古城镇沙洼村表演的“鸳鸯嫁老雕”多次在民间文艺会演中获奖。

历史名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于清乾隆七至十年(1742~1745)任范县县令。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居士、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橄榄轩人。晚年常以板桥老人、板桥老道人自署。郑板桥信奉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处世之道,为官立志上报朝廷,下安黎庶。在任期间,他傲视权贵,体恤民情,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主张轻刑简政,鸣琴而治,不事扰民之举,留下千古佳话。后人为了纪念郑板桥,称他升堂理案的大堂为“板桥堂”。板桥堂位于古城镇旧县衙,即今镇政府院内。

分类标签: 渤海 大鼓 板桥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