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丁草根

概况

异名:白头翁(《滇南本草》),白花白头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兔耳风根(《贵阳民间药草》)。

基源:为菊科扶郎花属植物毛大丁草的根及根茎。

原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L.)Cass.

余项参见“毛大丁草”条。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沙,晒干。药材产于云南、贵州等地。

鉴别:本品长7~10cm,根茎圆柱形,长1~3cm,直径约4mm,上端粗,附有棕色干枯的叶柄基部和灰白色绵毛;外表面深棕色,粗糙皱缩,周围着生多数完整或碎断的须根;质硬,折断面凹凸不平,纤维状,淡黄色,皮部薄,中柱较大,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中央有髓部。须根细长,直径1~1.5mm,淡黄棕色;质脆易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淡黄色。微具焦气,味苦。

贮藏:置于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

含毛大丁草醛(Piloselloidal)、毛大丁草酮(Piloselloidone)、羟基毛大丁草酮、羟基异毛大丁草酮、环毛大丁草酮和去氧去氢环毛大丁草酮(Desoxodehydrocyclopiloselloidone)。

参考文献

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0。

药性

性味:苦,平。 ①《滇南本草》:“苦,温。” ②《滇南本草图说》:“苦。”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平。”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痈肿,乳蛾,痄腮,瘰疬结核,胸胁痞气,疝气,痢疾,衄血,下血。 ①《滇南本草》:“攻散瘰疬诸疮毒,治小儿秃疮,止大小肠血,治膀胱偏坠气痛,乳蛾,痄腮红肿。”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温疟,狂症,寒热,癥瘕,积聚,气瘿;疗金疮、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齿疼,百节骨痛;一切风气邪热;暖腰膝,明目退翳;解杨梅毒疮,解汞毒入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滇南本草》:“治小儿肺胃大热,乳蛾,痄腮红肿疼痛、发热头痛:毛大丁草根6g,连翘6g,赤芍3g。点水酒服。”

单方应用:①《闽东本草》:“治产后瘀血腹痛:毛大丁草根15g,红酒120g。炖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胸胁痞气:毛大丁草根研末,面糊为丸。 每服2g,开水送服。”

食疗:《贵阳民间药草》:“治久咳、百日咳:毛大丁草根6g,煨肉吃。”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