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树皮

概况

基源:柯树皮为壳斗科石栎属植物柯树的皮。栎属全世界约有300种;中国约有100种,其中3种入药。

原植物:石栎Lithocarpus glaber(Thunb.)Nakai,又名椆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常绿乔木,高7~15m;小枝密生灰黄色绒毛。叶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2cm,宽2.5~4cm,两端渐狭,先端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缘或近顶端有时具几枚钝齿,下面老时无毛,略带灰白色,侧脉6~8对;叶柄长1~1.5cm。雄花序轴有短绒毛。果序比叶短,轴细,有短绒毛;壳斗杯形,近无柄,包围坚果基部,直径0.8~1cm,高0.5~0.6cm;苞片小,有灰白色细柔毛;坚果卵形,直径1~1.5cm,长1.4~2.1cm,略被白粉,基部和壳斗愈合;果脐内陷,直径3~5mm。花期8~10月,果期次年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32页.图864)

生境与分布:石栎生于山坡林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但云南、海南岛不产。

化学性质

附 叶及壳斗含鞣质。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

药性

性味:《本草拾遗》:“辛,平。小毒。”

功效:利尿消肿。

主治:《本草拾遗》:“主大腹水病。”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本草拾遗》:“治大腹水病:取柯树皮白皮作煎,令可丸,如梧桐子大,平日服3丸,须臾又1丸。” ②《海药本草》:“主浮气:柯树皮以水煮,去渣复炼,候凝结,丸得为度。每朝空心饮下3丸,浮气水肿并从小便出。”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