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草

概况

异名:夜牵牛、星拭草(《岭南采药录》),还魂香(《广东中药》),消山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咸虾、枝香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夜香牛的全草。斑鸠菊属全世界约1000种,中国约27种。

原植物: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L.)Less.,又名寄色草(《广州植物志》)。

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垂直,多少木质化,具分枝纤维状根。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具条纹,被灰色贴生柔毛。下部和中部叶的叶柄具翅,长10~20mm,叶片菱状卵形、菱状长圆形或卵形,长3~6.5cm,宽1.5~3cm,基部楔形,边缘具有小尖疏锯齿或呈波状;上部叶渐小,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具花19~23朵,在茎、枝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钟状,总苞片4层,外层和中层线形,内层线状披针形;花冠管状,淡红紫色。瘦果圆柱形,顶端截形,密被短毛和腺点;冠毛白色,2层,外层多而短,内层近等长。花果期全年。(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02页.图6217)

生境与分布:常见于山坡旷野、荒地、田边、路旁。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印度至中南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非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

鉴别:全草茎长15~60cm,粗3~5mm,绿褐色,有纵皱纹,被淡黄色茸毛,质硬。叶多缩皱或脱落,展平后呈披针形、卵形或倒卵形,质脆。茎顶带有头状花序,花冠黄棕色,有的可见瘦果,呈圆柱形,灰褐色,冠毛多数,白色。气微。以叶多、绿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有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参考文献

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240。

药理

种子可作驱虫剂。叶有弱的抗菌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16。

药性

性味:苦、微甘,凉。 《广东中药》:“淡,凉;一说苦,凉。”

功效:清热,除湿,解毒。

主治:外感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泻,疔疮肿毒,蛇咬伤。 ①《岭南采药录》:“治外感发热,除湿热。” ②《广东中药》:“清热解毒,消肿拔毒,排脓。治湿热腹泻,并治乳疮,毒蛇咬伤。”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退热,安神镇静。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失眠,小儿夜尿,疔疮肿毒。” 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跌打扭伤。” 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疏风散热,凉血解毒,安神。主治感冒发热,咳嗽,痢疾,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