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

概况

异名:地噤(《本草拾遗》),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爬岩虎,枫藤(《浙江民间草用草药》),石壁藤(苏医《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爬山虎的根、茎。爬山虎属全世界约15种,中国约9种。

原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Sieb.et Zucc.)Planch.,又名爬樯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

历史:地锦一名,见于《本草拾遗》谓:“地锦,生淮南林下,叶如鸭掌,藤蔓着地,节处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之”。

形态:落叶多分枝大藤本,枝粗壮;卷须短,多分枝,顶端有吸盘。叶互生,短枝(结果枝)叶,由于节间短,几成对生状,叶柄长8~20cm;叶片阔卵形,3裂,长10~20cm,宽8~17cm,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硬纸质;幼枝或下部枝上叶(营养枝),较小,常不裂或分裂为3小叶。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二叶之间,花梗短,无毛,花两性,黄绿色;花5数;萼全缘,浅杯状,花瓣长圆形,顶端反折;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贴生子房,不明显,子房2室,每室2胚珠。浆果球形,直径6~8cm,成熟时蓝黑色,上有白霜;种子1~2粒。花期6~7朋,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75页 图3280)

生境与分布:常生长于石隙、墙边,坡地、沟边或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四川。

化学性质

附 叶含矢车菊素(Cyamdin)。种子含油28%,其中含软脂酸,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地锦的冠瘿(Crown gall tissue)含羧乙基赖氨酸(Tysopine)及羧乙基乌氨酸(Octopinic acid)。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09。

药性

性味:甘,温。 ①《本草拾遗》:“甘,温。”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温,甘、微涩。”

功效: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①《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②《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凡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30g;或浸酒。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川芎,治偏头痛。 ②配大血藤根,治半身不遂。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偏头痛:爬山虎根30g,防风9g,川芎6g。水煎服,连服3~4剂。”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性关节炎:爬山虎藤茎、卫矛、高粱根各30g。水煎,用黄酒冲服。” ③《江西草药》:“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15g,锦鸡儿根60g,大血藤根15g,千斤拔根30g,冰糖少许。水煎服。” ④《江西草药》:“治偏头痛,筋骨痛:爬山虎藤30g,当归9g,川芎6g,大枣3枚。水煎服。” ⑤《江西草药》:“治关节炎:爬山虎藤60g,山豆根60g,锦鸡儿根60g,茜草根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便血:爬山虎藤茎、黄酒各500g,加适量水煎,1天服4次,分2次服完。”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疖子,损伤:鲜爬山虎根捣烂,和酒酿拌匀敷患处,另取根15~30g,水煎服。”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带状疱疹:爬山虎根磨汁外搽。”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地锦根皮适量,捣烂酒调敷患处。”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