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复本位制下一种货币排挤另一种货币的现象。即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本位币同时充当交换媒介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良币)会被熔化、收藏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它由16世纪英国财政学家T.格雷欣在向女王提出的改铸货币建议中首先提出,故又称“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这样表现的: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而法定价值过高的货币则会充斥市场。如金银货币的法定比价为1:15,而市场金银商品比价为1:16,这时把金币熔化成金块按市价换成白银,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定比价换回金币,如此循环一周就可获得 1份白银的收益,不断循环反复的结果是金币不断地退出流通,而银币则充斥市场,反之亦同。因此尽管法律上规定两种铸币可按法定比价流通,但实际上只有一种铸币在市场上流通,金贱则金充斥市场,银贱则银充斥市场。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