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图书馆

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前身为京师通俗图书馆,1913年创建,同年10 月21日开馆,由北京政府教育部管辖。1927年,与京师图书馆分馆合并更名为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1928年由北平市政当局接管,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1948年改称北平市立图书馆,同时收并1917年建于中山公园内的图书阅览所,将其改为市馆的分馆。1949年北京解放后,由北京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北京市图书馆。1956年迁往安定门内国子监现址,并改为现名,其后又在城区先后建立了东单、西单、东四、崇文、前门等分馆。1958年各分馆交由区人民政府管辖。

1990年底馆藏220万余册 (件),其中普通中文图书143万余册,线装书40万册,善本书3.4万册,外文图书20余万册,报刊合订本7 万余册,中外著名音乐、戏曲唱片2万多张 (盒)。馆藏明清小说、戏曲资料和民俗著作丰富,据初步统计,馆藏鼓词、杂曲等通俗文学书籍中,未经刊印的手抄本就有280 余种。北京地方文献收藏较为丰富,计有古今北京的府、州、县志、舆图、拓片、照片等1万余种,成为研究北京史志的资料中心。大量俄文图书中有一些善本。1979年开始收藏台湾和香港出版物,逐渐成为馆藏的重要方面。同时增加收藏电子、轻工、手工艺和旅游类外文书籍。

首都图书馆综合阅览室和期刊阅览室

馆舍面积1.7 万平方米,设有综合阅览室、参考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文艺图书外借处、科技图书外借处、参考图书外借处等。阅览座位400 余个。每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流通图书上百万册次。还解答读者咨询。配合全市科研和生产任务编有推荐书目和专题目录、文摘、索引,如《馆藏中国戏曲书刊目录》、《馆藏中国小说书目》、《北京地方文献联合目录》、《老舍研究资料目录》、《北京地理名胜古迹资料索引》、《蔬菜生产技术文摘》等。举办各种阅读辅导报告会、读者座谈会、图书评论会等活动。并提供戏曲、音乐、外语等录音文献的转录服务。

该馆设有中文采编部、阅览部、图书保管部、期刊部、外文部、书目参考部、地方文献部、研究辅导部和文化服务部等业务部门。1990年底全馆有职工21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业务人员的48.7%。该馆担负着对北京市区(县)图书馆业务辅导和干部培训的任务。1985年以来,首都图书馆还承担了北京市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工作站的教学任务和北京市图书馆学会的日常事务工作。近年来,为扩大业务交流与合作,开展了华北地区图书馆及图书馆学会之间的协作以及国际业务交流活动。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