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

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大约在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约在48岁才获授隋县尉。其后,曾为幕府僚吏,任方城尉,至国子助教。他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吟即告完篇,人称“温八叉”、“温八吟”。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为侧艳之词。但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五、七言古诗师法李贺,或寄吊古兴亡之慨,或写边塞荒寒之最,或述田家务农之劳苦,辞藻瑰丽,而颇含悲凉之意。近体诗反映现实面更广泛,涉及羁旅行役、友朋寄赠、身世感慨、咏史咏物等多方面内容,不时发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浩叹。名句如《过陈琳墓》中的“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利州南渡》中的“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等,向来传诵人口;《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曾为欧阳修所欣赏(《六一诗话》)。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深受五代后蜀词人推崇,赵崇祚编《花间集》把他的词列于首位,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除常见的闺阁、歌伎题材外,还有如〔定西番〕、〔遐方怨〕写戍妇思念征夫,〔女冠子〕写女道士,〔河渎神〕写祠庙赛神,〔荷叶杯〕、〔河传〕写采莲女子的爱情,〔梦江南〕写商妇的相思等。〔更漏子〕六首、〔菩萨蛮〕十四首,写的也是宫女、思妇的生活和情怀。这些词中也可能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但前人说〔菩萨蛮〕十四首全是“感士不遇也”(张惠言《词选》),则未免穿凿附会。

温词的风格以秾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和韦庄词的疏淡明秀,时寓身世之感;李珣的质朴自然,多状写南国风光、水乡情调,可谓鼎足而三。温词乍看似乎堆垛晦涩,仔细玩味便觉情挚韵远,余味曲包。代表作如〔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更漏子〕“柳丝长”等,于写景、述事中含蕴着主人公深沉的感情,和李煜词的多用赋体、直抒胸臆不同。这一艺术特点,对宋代词人周邦彦、吴文英等有所影响。但温词中也有直写内心活动的,如〔南歌子〕七首,词论家认为“以直快见长”、“源出古乐府”,敦煌民间词中也有此类风格,表现出其艺术特色的另一面。

温庭筠诗今存310余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他的词,《花间集》收66首,《全唐诗》附词部分收59首。王国维所辑《金荃词》收70首(《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林大椿汇辑《唐五代词》录70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李冰若《花间集评注》、华钟彦《花间集注》均收有温词,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收有《温飞卿系年》。

温庭筠画像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