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体式

公文的体例与格式。又称公文程式。指对公文文体、结构、标记、格式和书写材料的规范。文体是指公文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如中国古代的公文采用文言文,无标点,以散体文为主,间用骈体。结构是指构成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标题、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及其印章、签署、发文日期、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公文编号等。标记是指表明某份公文的特殊性质、印制情况与检索途径等的标志。格式是指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标记在页面上所处的位置与书写方式,文字的字体、行距及其排列形式,用纸的尺寸规格等。书写材料是指公文用纸和墨迹的质量要求等。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使用的公文,均规定有各自不同的公文体式。现代社会由于各国交往的增多,不少公文的体式趋于一致,如外交文书体式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公文体式为:

文体

采用以语体文为原则的应用文体,加注标点符号。

结构和书写格式

(1)标题。标明事由及公文种类名称,必要时在事由前加上发文机关名称。标题写在正文上端居中位置,一般用大号黑体字印刷,以示醒目。经过会议通过或批准的公文,在标题下加括号注明会议名称、届次和通过、批准的日期。

(2)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 叙述公文的内容。 要求简练条理,不乱用简称。除综合性计划、报告和总结等文种外,一般往来公文采取一文一事。用汉字书写的公文,文字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用少数民族文字和外国文字书写的公文,按其习惯书写、排版。

(3)附件。是附属于正文的说明、补充或供参考的材料。附件的全文排在主文之后,并在主文的正文之下、发文机关及其印章之上,注明附件的顺次及标题。

(4)发文机关及其印章。发文机关指制发公文的责任者,用全称或规范的简称,写在正文之下偏右侧;机关印章代表机关职权,是证实公文效力的重要标志。公文上加盖机关印章,表明机关对其制发的公文负责。机关印章盖压在发文日期上,骑年盖月。

(5)签署。即以机关领导人名义发文时,由该领导人在正文下的落款处亲笔书写其姓名,证实公文的效力。印制份数多的公文,使用签名章。

(6)发文日期。指制发公文的年月日,写在发文机关之下。

(7)主送机关。指发文机关要求办理或答复该件公文的收文机关,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靠左顶格书写。 ⑧ 抄送机关。指非由其答复或主办该件公文,但与其工作有关而需发给其了解的收文机关。抄送机关写在文尾。

(9)公文编号。指发文机关对其制发的公文所编排的代号。又称发文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的代字、主办单位的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组成,写于标题之上或其右侧。

公文标记及其标注位置

(1)版头。居公文首页上端,约占页面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用红色套印大号字体居中写明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后加“文件”二字。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使用的公文,用当地民族文字和汉字两种文字印刷,当地民族文字印在上行,汉字印在下行。 ②缓急时限。 根据处理公务的需要分为急件、特急件。一般公文称为平件。缓急时限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并在公文封筒上注明。平件不加注明。

(3)保密等级。简称密级。根据公文内容涉及机要的程度,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其保密期限、密级的升降和解除,均由发文机关决定。密级标注在公文首页的左上角,缓急时限的上方。

(4)阅读(传达)范围。标注于正文下或发文日期左下方。

(5)版记。包括承办制发(翻印)公文的单位名称、制发(翻印)日期及印刷份数,均放在公文末页最下端。 ⑥印制序号。 指一文印制多份的保密文件。逐份编排序号, 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角, 密级的上方。

(7)主题词。由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标注于文尾的抄送机关之上,以便于检索。

书写材料

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单页16开型(260毫米×185毫米),布告、通告等张贴用的公文用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书写公文的字迹必须用指定的优质墨水和油墨。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