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和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由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生物属性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社会属性是人口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生产者是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生产技能并运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消费者则是指为了维持人类自身的生存、延续和发展而必须消费相应的生活资料(即消费资料)的人。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即要达到一定的年龄,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能,要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人作为消费者则是无条件的,从出生之日起到年老死亡之日止都要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

个人生命周期在经济活动上,有三个阶段:

(1)从出生之日起到成长为劳动力止,是未成年时期,是物质财富的消费者。

(2)从成长为劳动力时起到退出劳动力时止,是劳动适龄时期。人在这一时期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又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

(3)超出劳动力年龄后是老年人时期,只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人一生主要是生产者,他生产的物质财富总是大于他所消费的物质财富,这是人类自身得以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得以不断进步的物质基础。和个人生命周期三个阶段相适应,总人口可分为少年儿童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和老年人口。

劳动力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相结合就构成物质资料生产,创造出物质财富,在此意义上讲,人口是社会基本生产力。通过消费维持作为生产者的人口再生产,维持和延续全体人口的再生产,人口又是社会基本消费力。人口是社会基本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是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的合理延伸。

但是,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在剥削制度下,那些占有生产资料、依靠侵吞他人劳动成果进行寄生消费的剥削者,不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的大量物质财富被剥削者无偿占有,而自己的消费只限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因此,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人民自觉和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料,充分发挥作为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社会主义社会,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统一。

1981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会议 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它与经济过程的一切活动关系极大。作为生产者,人口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能够进行的人身条件;作为消费者,人口是物质资料得以消费和使用的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与人口状况及其增长趋势密切相关。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要与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相适应,以保证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能够充分就业,并得到最合理的使用。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要与全体人口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增长相适应,以保证全体人口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要靠消费社会所生产的物质财富生存,构成社会被扶养人口;劳动适龄人口除生产满足自身消费需要的物质资料外,还要生产满足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需要的物质资料,构成社会扶养人口。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适龄人口之比是反映被扶养者和扶养者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的被扶养性质和作用不同。前者还没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社会和家庭扶养他们,是为了使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培育社会未来的劳动力。老年人口已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不仅补偿了他们过去消费的部分,还为社会积累了财富,社会和家庭扶养他们是为了使之安度晚年。人口增长速度不同,扶养人口和被扶养人口比例不同,被扶养人口内部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就不同。

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大的国家,培养未来劳动力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和未来可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构成研究人口和经济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这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尤其重要。老年人口比例大的国家,赡养老年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以及未来劳动力供给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是否平衡等,构成研究人口和经济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