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液体。是转运身体代谢过程所需和所产生的气体以及其他溶解物质的介质。家畜的血液呈红色,粘稠,味稍咸,呈弱碱性,带有腥气。

血液成分

血液由液体成分即血浆和悬浮在其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血浆

是复杂的水溶液,其占全血的容积比,马约为2/3,牛和猪约为3/5。血浆内含少量的黄色素,其量的多少决定着颜色的深浅。如犬、兔的血浆无色或略带黄色,而马、牛的血浆颜色较深。血浆中水分含量约占90~93%;最多的有机成分是蛋白质,常称血浆蛋白。此外还有通过血液转运的各种养分、代谢废物和代谢的中间产物,如尿素、尿酸和氨基酸,以及钠、钾、钙和镁等阳离子,氯、重碳酸根和磷酸根等阴离子,酶,激素和维生素等。血浆蛋白质一般分为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3种。家畜血浆蛋白质的含量约为6~8%,其中清蛋白3.5~4.5%,球蛋白1.5~3.0%,纤维蛋白原0.2~0.6%。清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渗透平衡;由于营养不良而清蛋白减少时,可产生水肿。球蛋白是家畜体内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体内的抗体大部分是γ-球蛋白,因此又有免疫球蛋白之称。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绵羊、山羊和兔、犬的正常比值大于1;而正常的马、猪和乳牛接近1或稍低于1。大多数新生幼仔(啮齿类和灵长类除外)由于不能通过胎盘取得母体的球蛋白,本身又不能合成,须靠产后最初几天的初乳来得到抗体。纤维蛋白原的主要作用是可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的主体,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此外,血浆蛋白质还有运输、提供修补组织的原料和缓冲血液酸碱度的作用。

红细胞

是两面凹的扁圆形体(在有的家畜呈椭圆形,如骆驼),无细胞核,有弹性,通过极狭小的血管时可被迫改变形状。各种家畜红细胞的直径大小不同:山羊的最小,为4.0微米,犬的较大,为7.2微米。细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在循环血液中,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衰老红细胞在脾和肝等处被破坏,使血红蛋白分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后者中的铁又可回到骨髓中成为造血的原料,其色素部分转变成胆色素,经胆汁排到肠道,再由粪便排出体外。因此测定粪中由血红素转变的最后产物,可估算每天红细胞的破坏率。同时,在红骨髓内每天也有相应数量的红细胞生成,经过有核阶段,至成熟而挤出胞核,进入血液循环。这样,在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就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之中,其平均生存时间因畜种而异:马约为140~150天,绵羊64~118天,山羊125天,猪62天。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机体产生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这些机能都是通过其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血红蛋白在氧分压高的地方(如肺)很易与氧结合而呈鲜红色;在氧分压低的地方(如组织内)又易把氧放出而呈暗红色。因此,动物在缺氧情况下会出现发绀现象。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沉降速率,是兽医临床诊断上的重要指标(表1)。

图 白细胞

是有核无色的细胞,比红细胞大。按核的形态和原生质中有无可着色颗粒,可分嗜中性、嗜碱性和嗜酸性3种颗粒白细胞,以及2种无颗粒白细胞,即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白细胞总数及 5种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即每一类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的百分比)在各种家畜有不同的正常值范围,是兽医临床诊断上常测定的项目(表2)。白细胞在血液中生活的时间远比红细胞为短,如嗜中性粒细胞约半个月,单核细胞约20~30小时。3种颗粒白细胞都在骨髓内生成,能沿血管壁作变形运动,具有吞噬能力。如嗜中性粒细胞常游走血管,包围、吞噬侵入的细菌以及机体本身各种坏死的细胞,包括衰老的和损伤的红细胞,并将其分解消化。此外的吞噬细胞,都来自单核细胞,其吞噬作用特强,在免疫反应中也有作用。淋巴细胞在脾、淋巴结、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处生成,常见的是小淋巴细胞,包括由骨髓产生的B淋巴细胞和来源于胸腺的T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图 血小板

体积很小,呈圆盘状、椭圆状或杆状,无细胞核,但它是能进行代谢的活细胞。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正常数目因畜种而异,大多波动在20~50万之间。一般在循环血液中能生存 8~11天。衰老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脏中被破坏。其功能主要在于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毛细血管出血时血小板会粘附在血管壁破损地点,集聚成团,起着堵塞止血的作用;同时还能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使血管缩小。组织损伤出血时,血小板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促使血凝块生成,堵塞伤口。此外,血小板对血管内皮的修复,也有重要作用。

血液凝固

即原来溶解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质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细丝,相互交织成网,并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再经进一步紧缩,即凝成块状。

血液凝固的生化过程包含3个主要的步骤:第1步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第 2步凝血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第 3步是凝血酶的催化作用使血浆内的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凝固一般可在几分钟内完成,而马属动物则要10多分钟。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凝血时间延长,因而凝血时间也是兽医鉴别诊断上的有用指标。损伤部位的血液凝固对家畜机体是有利的;血管内的血液凝固则可因生成血栓而使循环出现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但后一种情况由于在血浆中存在某些抗凝血的物质而一般不易发生。如一种重要的抗凝血物质肝素即能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并阻止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此外,草酸盐或柠檬酸盐因可除去血浆中的钙离子,也具有抗凝效果。

血液在血管外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无色或浅黄色液体,即血清,有免疫、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等作用,其成分和血浆大体相似。

血液的功能

血液可凭借心脏和血管系统接近身体内部的所有细胞。主要具有以下4方面的重要功能:

转运和联系

家畜采食后,在消化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如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矿物质等,都由血液转运至肝脏,并由肝脏随时调整它们在血液中的浓度,以适合全身细胞代谢的需要。血液流经肺脏时,在肺泡表面与氧结合,放出体内由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流经肾脏时又把一些代谢废物排泄出去。体内由各种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浆蛋白质结合而转运到身体各处,发挥信息联系的作用,使各器官的活动得以协调。

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细胞内液体与细胞间组织液之间、细胞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都在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同时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仅通过消化、呼吸(家畜)等系统制造机体本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使各种离子浓度和有机成分,以及酸碱度和渗透压等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这样就保证了体内众多细胞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内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并发挥它们的功能,如肌细胞的收缩、腺细胞的分泌和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等。

体温调节

血液在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它对于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非常敏感。而身体各个部分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则要通过血流的流动。散热的方式之一就是靠改变体表的血流量。在高温环境下,体表血管口径加大,血流量增多,散热量加大;相反在低温环境下,则体表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下降。有微生物侵入畜体时,微生物本身或其产物与白细胞发生反应后可生成某种化学物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上升,即出现所谓发烧症状。

防御作用

如前所述,血液中两种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血浆蛋白质在减少组织损伤或抵抗外来的细菌和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血液的凝固机能则可防止从伤口过多地出血而保护机体。

分类标签: 农业 血浆 血液 红细胞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